公益人
叶檀重生:人生没有比慈悲更有意义的事

中国慈善家 · 2023-10-11

  从财经女侠到檀姐姐

  康复期间,叶檀在书房中打坐。

  9月24日一大早,一名员工到叶檀家准备谈谈工作上的事。不料,一直等到晚上,才等来叶檀的空档。这天上午,叶檀见了几个客人,中午没午休,下午接受《中国慈善家》的访谈拍摄。

  尽管这天她很忙,身体不太舒服,甚至有些虚弱,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叶檀仍一直保持着礼貌、谦逊、温和,跟记者聊着她的病情、心境变化,以及筹备之中的慈善信托。

黑暗隧道

  坐着面谈的一个半小时,记者几度问叶檀需不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她却摇摇头,一口气完成了访谈拍摄。

  拍摄有几次被屋外的喷泉声、敲门声打断,需要重复问答,叶檀二话不说,立即重复着自己的答案。访谈结束,摄像师需要拍摄一些日常镜头,上楼、换衣服、打开电脑……叶檀也极力配合着,没有一丝怨言。一直到晚上六点多,她才在助理王晨的提醒和搀扶下,合上电脑回房休息。

  王晨从眼神疲倦、手撑椅子等小细节判断出,叶檀此时已经在强撑了。“叶老师就是这样,她答应你的事,就觉得要做好,从来不会喊累,不会对别人表达她的辛苦。所以,别人很难看出来,甚至还觉得她状态很好。只有我们这种天天在她身边的人才知道,她其实已经很累了。”

  王晨2019年进入叶檀的公司,负责宣传文案等工作。2022年成为叶檀的助理。叶檀生病后,她直接入驻叶檀家中,负责协调照顾叶檀的生活起居及对外联络等各项事务。

  “她真的是初代卷王之王,为了工作可以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王晨还记得有一年年会,叶檀在桌上抱着电脑,敬酒之余,写完了一篇稿子。

  2011年2月22日,叶檀做客某电视台节目。

  外人看不到的“强撑”一面,也被王晨默默看在眼里:叶檀强忍着胃痛等身体不适,在镜头面前侃侃而谈、精神奕奕,等工作结束,摄像灯和机器一关,“她立刻就倒下了。”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去年7月,叶檀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之前。

  其实在五六年前,叶檀就被查出过乳腺结节,这是大多数女性都有的小毛病,她当时得到的劝告是,“注意复查就行”。此后几年间,偶尔有针刺一下的疼痛,都被忙碌的工作掩盖了过去。

  2021年下半年的一次体检中,医生提醒她注意左侧乳房,去做个检查,但叶檀没太往心里去。

  到了2022年上半年,叶檀左侧胸部的刺痛感越来越强,逐渐穿不了紧身的内衣,起身也越来越慢。身边几个女孩子已经注意到了不对劲,她却依然强撑着。

  毕竟那时的上海,用叶檀的话说,就是“一把剑悬在每家公司头顶。每个人身体在家心飞万里,时间和金钱从指缝快速溜走”。出不了门的几个月,叶檀每天睁开眼,十几万要出去,公司上百号员工要吃饭,却一分钱也进不来。

  有赖于她在“财务上极其谨慎、业务上近乎苛刻”,公司存活了下来。趁着大家在家的时间,做起了唯一还能做的业务——线上直播。

  叶檀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刚开始直播时的场景:“每周两到三次直播,每次复盘到深夜,二十几平米的办公室(家中一间房)烟雾缭绕,激烈争论加上欢声笑语,甚至有全行业开创新模式、上千万观看数据的小得意。”

  可疾病的种子在悄无声息中迅猛发展,叶檀左侧胸部的结节从最初肉眼看不到的“绿豆”胖成“异形鸽子蛋”,再变成肉眼可见的“一枚鲜艳的玫红色肿块”,叶檀形容它“比铜板大,坚硬无比,像一朵诡异的花”。

  2022年6月30日晚,公司的直播室如往常一样挤满了人和机器。化妆师见叶檀面色泛白,贴心地抹上厚厚的粉底和腮红,又把滤镜开到最大。不断有观众评论,“气色真好”。

  而此时,叶檀胸口开始出现针扎般的疼。她只是悄悄用胳膊抵住身体,佯装轻松地和嘉宾对谈,强行将痛感压下去。

  三个小时下来,直播效果很好,小伙伴眉飞色舞报着数字。而叶檀却感到整个胸腔骨骼抽痛,在小圆凳子上坐了半天,没法站立。强行压抑的疼痛开始反噬,密集的针刺痛。

  随后,叶檀被半拖半抬着塞进车里,住进医院。从此,瑞金医院的21楼和22楼,成了她熟悉的地方。

  大概10天过后,叶檀等来了检查结果:乳腺恶性肿瘤,左乳浸润性癌,骨转移。通俗来讲,就是乳腺癌,四期(最晚期)。

  叶檀后来形容这场病时,称自己进入了一条“黑暗隧道”。得知确诊结果后,她的第一反应是没感觉。那是一种麻木和抽离的状态,坏消息太多,大脑接收不过来。她回忆道:“我的神经做出了一种排异反应,让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当一个巨大的痛苦来临,这时候不是感受(痛苦),而是感受消失。你既不惊奇,也不高兴,也不害怕。”不过,她有点慌张,又有点不可思议,“就这样看到了可能的终点?”但很快又冷静下来,开始想“应该做点什么?”

  接下来,是漫长的求生之路。

  会诊时,没有电视剧里的号啕大哭,灵魂离开肉体,叶檀静静注视着一切,觉得“我是我,我不再是我”。

  医生努力从一连串坏消息中拎出不那么坏的一条:“你的分型是两阳一阴,有明确的治疗方案和靶向药。病情发展得快,可能见效也快。”

  这是叶檀首次从这位医生口中得到好消息,这时,不那么坏的消息,有利于治疗的消息,就是好消息。

  定下治疗方案,进入紧锣密鼓的治疗期。化疗药,靶向药,防止骨转移的针,三管齐下。

  随着化疗药进入静脉,叶檀的力气也一点点被抽走,她开始“气若游丝”。病友们将注射化疗药隐晦地称作“挂水”,叶檀第一次“挂水”精神尚可,等到第二次“挂水”后,她变得“双腿迈不开,眼皮变得沉重,讲话只剩气音”。头发也开始大把大把地脱落,她索性推了个大光头。

  化疗药还使她的手指和脚趾都逐渐麻木,“能下床之后脚底板钝钝的,不像自己的。”医生送来了降低血流速度、缓解手脚麻木的“良方”:化疗时戴上冰手套和冰脚套。

  冬天的上海,冷风只往脖子里钻。化疗间里,大家都哈着气搓着手,而叶檀却戴着冰手套,光脚穿着冰脚套,冻得直哆嗦。

  几个月下来,癌细胞活性逐渐降低,叶檀的体力慢慢好转,头上也长出了绒毛。2022年12月底,医生宣告叶檀化疗结束。

  对于这样一个治疗结果,叶檀认为是运气使然。她对《中国慈善家》记者解释道:“也有人得了同样的病,做出了同样的努力,甚至更努力,但是应答不好。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有个人努力的成分,但最重要的是运气。”

  叶檀同样也感恩于科技的进步。10年前,她的状况生存率是22%,现在已提升到30%以上;最早,只有化疗药,没有靶向药;渐渐地,有一种靶向药;现在,叶檀用着两款靶向药。但她认为,对于病人来说,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放松心情、敬畏天地,是第一要务。

从“财经女侠”到“檀姐姐”

  疾病带走了叶檀的力气,削弱她的体能,改变她的容貌,也大大改变了她的生活和心境。

  “以前,一天可以飞三座城市,现在变成了缓慢的爬行动物,乌龟都比我爬得快。”“每走一步都需要人搀扶,除了上卫生间,生活都在床铺方寸之间。”

  选择治疗方案之后,最初几个月,习惯性焦虑,让叶檀难以入睡。躺在病床上,头脑中“千军万马”,担心自己的病情,也放心不下公司的事……这时候,叶檀只能睁眼看着窗外的绿叶在阳光中闪亮如金,听音乐、佛经来调适心情。

  几个月下来,她的心情逐渐放松,精神头儿越来越好,开始享受生活,作息也在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方向上靠。

  病中叶檀

  慢慢地,她能下床走路了,几百步,两千步,三千步……到12月底,化疗结束,她发心要像病友那样每天走一万步。刚开始,她还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想到走着走着也就到了,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可以完成。

  到现在,只要身体没什么小毛病,叶檀就会在小区散步,看看花、逗逗猫、逛逛商场……不知不觉中,一万步就够了。这不再是一个有压力的任务,而是变成了一种享受,一个观赏花花草草、邂逅流浪猫、体察万物生灵的好时机。

  不过,她也不会强求,会根据自己的状况量力而行。“毕竟还处在恢复期,身体还是很脆弱,小毛病常有,精力也大不如病前。”叶檀说。

  现在,叶檀一般早上7点多起床,吃完早点散散步,看会儿书、打打坐;午饭后休息一会儿,下午工作一会儿,再散散步,就该吃晚饭了。晚饭后,逗逗猫、听听鸟,再处理些问题,22:00—22:30睡觉。这样规律的作息,在她此前20多年的生活里,是不存在的。

  叶檀生于1967年,顺着自己的心志和兴趣,一路读到了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专攻政治史和经济史。博士毕业后,她曾进入上海市社科院,做了两年体制内学者。

  这段经历,在此前的报道中,被叶檀形容为“无趣”的两年书斋生活。每个人为写论文而汲汲营营,至于写作的兴趣和意义,完全放在其次,那些论文全国范围内看的人不超过十个,然后就束之高阁了。

  而如今,叶檀会说:“是我能力达不到成为一个出色学者的水准,那么我就离开了书斋。”

  离开书斋是2000年左右,恰逢纸媒方兴未艾,财经媒体开始兴起。叶檀开始为报纸撰写财经评论。

  进入财经领域后,她的非经济专业出身和性别,成为了别人攻击她最主要的两个点。起初,叶檀还解释解释,久了就懒得说了。后来有了名气和成就,又有人说,历史学出身为她提供了独特的历史视角,女性身份使得她的观察更加细腻,这两点又被说成是她的优势了。

  “所以你看,别人说什么不重要,自己想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在追求事业的过程当中,所有人都会遇到困难,一个财经专业毕业的男性,遇到的困难也可能比我多。只不过,我碰到的困难,别人觉得比较突出而已。”叶檀感慨道。

  但跨界和转型,仍是辛苦的。叶檀也在此时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与勤奋,每天看书看到凌晨,大量阅读财经类书籍,每天写一到三篇财经评论稿。

  因为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有着精准的判断、犀利的评述,更因为对那些自我保护能力甚弱的中小投资者有一种保护热情,常为他们说话,叶檀的拥趸日益庞大,他们以“叶姐”“叶女侠”“叶先生”称呼她。

  当然,流传最广的称谓还是“财经女侠”。专攻经济史的叶檀,在时代里找到了自己的坐标,在财经领域渐入佳境。

  纸媒式微,叶檀也开始积极拥抱新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做得风生水起。2014年,她创办了上海叶檀金融信息服务工作室。

  事业版图越来越大,叶檀也变得越来越忙。“财经女侠”早已养成“夜猫子”的习惯,凌晨睡,下午起,熬夜通宵是常事。等到创办工作室,按时吃饭、睡觉,更是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那时,她每天早上9:15到公司,深夜11点才回家,一边吃着阿姨准备好的饭菜,一边复盘这一天的工作;大脑依然处于兴奋状况,基本要到凌晨两三点才能睡。这样的作息直到2022年7月,才被乳腺癌强行改变。

  “不强求”,同样是“财经女侠”时期的叶檀做不到的。在这场大病之前,叶檀自认为是一个完美主义者,“高度内驱自卷到死,对别人也要求很高。”她说自己以前“觉得每件事情都很重要,都要处理都要去做,什么事情都快、要完美。生病后,外界的压力强迫我停下来、慢下来,我由此产生了新的感悟和敬畏:每天去做的一定是事务性的工作,而不是有意义的工作,有意义的事情,做一两件就可以。”

  在王晨眼里,过去的叶檀还是一个对秩序感要求极高的人,“拿个东西,从哪儿拿,就必须要放回哪儿去。”

  而今,她的生活被一场大病改变,很多工作被迫停止,很多事不得不放手。在疾病这种外力的迫使和自我调试的双重作用之下,她逐渐对自己“松绑”,跟自己、也跟别人达成和解。

  今年4月,叶檀的身体恢复得不错,精力越来越好,医生建议她恢复部分工作。她又一次出现在镜头前,至此,她已经9个月没有工作了。

  重新回归大众视野的叶檀,给自己取了一个亲切的名字:檀姐姐,上线了一档新的短视频栏目:檀姐姐暖财经。她在栏目简介中写道:“曾经的财经女侠叶檀,现在的檀姐姐,手中无剑,心中有爱。”

  如今,喜欢穿宽松棉麻料或针织衫的“檀姐姐”,和过去那个爱穿旗袍或西服套装的“财经女侠”,无论从外形上还是语气上,都判若两人。新账号“檀姐姐暖财经”的内容与过去“财经女侠”产出的内容,也大不相同。“财经女侠”几乎总是在指点江山,产出的内容大都是解读宏观经济、评论社会热点;现在的“檀姐姐”更关注自身及身边的事,喜欢在视频里,向大家展现自己养病、种花、喂猫、读书的日常,即便聊财经,也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经济问题,叶檀称之为“暖财经”。这种由外而内,由宏大叙事到家长里短的转变,也是叶檀病后的内心映射。

  散步时,如果遇到流浪猫,叶檀便会带回家,养好了找到了奶妈便会送出去。

  叶檀将病后的日子,称作重生。在一期名为《重生之夏》的视频中,叶檀说:“我是檀姐姐,我1岁了。这是我的第55个夏天,是确诊乳腺癌晚期之后的第一个夏天,这是我的重生之夏。”她形容自己在这个夏天回到了婴儿状态,饶有兴致地跟网友分享着自己在这个夏天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赖床,毫无愧疚感地睡满8小时;小光头第一次冒出绒毛,第一次进理发店;第一次洗洗晒晒,第一次当园丁;第一次听风看云,不用赶着去任何地方,每个细胞都在伸懒腰……

  看似惬意闲适的重生之年,也依然有着隐隐的焦虑和烦恼,癌细胞目前是基本控制住了,但需要观察满一年、两年、五年的状况。五年之后不复发,才算是医学上的治愈;以后的十年、二十年,还要不断地控制其复发的可能,“一朝抗癌,终身抗癌。”

  每三个月,她要去医院复查一次,“每次等待复查结果,都像是拆盲盒。头顶永远有一个不确定性悬在那里。”每21天,她要进行一次靶向治疗,每天要吃调节内分泌的药物,这个药吃多了影响骨质,所以她每天还要吃钙片。

  公司也不可能彻底不管,依然有很多事要考虑,依然有很多利益纠葛。只是,她看待世事的心态已全然不同。

  她也不想给病友们带来一个幻觉,“就是你看我只要进入这种状态,全盘释怀,就任何麻烦事情都没有了,我就全心全意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养病就可以了。”叶檀不停强调,这样的真空是不存在的。“只是我们的内心解脱之后,心态和处理方式会比较宽松。”

  对待生死,她现在的心态是:尽人事、听天命。她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其余的,别人的事情交给别人,老天的事情交给老天。

  说起过去20多年,高速运转高度紧绷的日子,“檀姐姐”并不后悔,她说每个阶段的使命不同。现在,她告诉自己要活在当下,而过去,她永远活在未来。“每天都在想,第二天要做什么,下个季度要做什么,再下一个年度要做什么。”

  不过,她觉得,过去那种一天工作十几小时的节奏,才是创业者的常态,才是一个创业者该有的样子。

  被问及想对过去那个“财经女侠”说些什么?“檀姐姐”说:“你好,我了解你当时的不容易,你的焦虑。你当时完成了你的使命,很好。现在,好好地放下,我们开始一段新的奇妙旅程。”

疾病应该带来爱,而不是耻感

  今年6月,多名自媒体称“著名财经博主叶檀今晨去世”。

  随后,叶檀发博辟谣称,“我活着,治疗很有效。做自己喜欢的事,法喜充盈享受每天的生命。人生没有比慈悲更有意义的事。”

  对“慈悲”二字,叶檀有自己的理解。她说,佛教对慈悲的定义是“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对他人的痛苦可以感同身受,这并不是出于现实的利益关系或者血缘关系,而在于可以感受到那些痛苦。

  对慈悲的感知,在叶檀生病以来,几乎无处不在:出去散步,有很多人会跟她友好地打招呼;治病时,医生给她提供了很好的方案;病友之间会交流经验,告诉她白蛋白下降了该怎么处理?身边的朋友更是无微不至,有过来看她的,有给她提供抗癌物品的。“这些点点滴滴汇聚成一片慈爱的大海,让我感到很温暖,很幸福。”叶檀说。

  作为评论员,以前的叶檀总是习惯去挑一些问题。现在,她开始去感受事物好的一面。“并不是说我的批判性因此而削弱,我也会提供一些建议,而这些建议是大家可以做到的。”她举例,比如,她会建议去探望病人时,最好不要跟他(她)说,“你以前太拼了,这么做是不对的,你现在应该放下了”。在她看来,这样说相当于否定病人的过去,会给病人造成很大的压力。“说这种话的人没有同理心,也缺乏慈悲。”

  一般得大病的人都比较敏感,他们要承受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病人的身边人,特别是长期陪护者,承担的压力也非常大。叶檀深知这一点,不想让家人们过于担心,她能自己处理好的事就不麻烦家人。生病后,她和家人聚会见面的时间和之前几乎相差无几。

  在叶檀看来,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这些都会带来心境和状态的改变。只是“这场大病让我的转变来得更快了一些”。

  这场病同样加速了叶檀投身公益慈善的步伐。

  生病之后,叶檀的财富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焦虑不安时,觉得要多多赚钱才能保障我的安全感。现在,我认为人的用度是有限的,有什么安全不安全?如果你的感受好了,钱少一点,你也会觉得安全。财富就应该用到适合它的地方,走到它自己的轨道上去。”在叶檀眼里,用于慈善公益,无疑是财富最好的去处。

  过去,叶檀也零星做过一些慈善,涉及医疗救治、流浪动物救助等方面。癌症控制住之后,随着身体逐步恢复,她便想投入更多精力在慈善公益上。并且,她想要改变以前那种零散的碎片化的公益方式,建立一种有效机制,去系统化地开展公益慈善行动。

  9月12日,叶檀发博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公益慈善计划,表示“未来会与伙伴、助理做些力所能及的温暖之事,与大家分享交流生命感悟,以期开启生命之光”。同时透露,自己正在联合律所、信托机构及公益慈善机构筹备设立慈善信托。

  之所以选择慈善信托,是因为叶檀很看重信托的可持续性。“我希望这个事情不会因为个人原因,比如某个人不在了,或者没精力了、不想做了,项目就停摆了,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我希望这个慈善信托都能永续经营。”

  在选择信托机构、律所及慈善公益机构合作时,叶檀首先看重的是对方的慈悲心,其次才是能力。“有同频的慈悲心,很多事情都可以克服。”

  对于这个筹备之中、还未见雏形的慈善信托,叶檀希望它能够给大家带来切切实实的帮助,而不是停留在纸面上。她希望财富能够变成有用的东西;她也希望这个慈善信托可以唤醒全社会的爱心。目前,叶檀的计划得到了很多支持,已有朋友表示,愿意跟她一起做慈善。

  “我以前的财富会有很大一部分投入慈善信托,以后如果赚了钱,会有一多半进入慈善信托,通过慈善信托载体,来做一些持久的项目。”叶檀透露,筹备之中的慈善信托将主要用以促进医疗研究和动物保护。而在医疗研究方面,叶檀尤其关注对乳腺癌的研究及对乳腺癌患者的关爱和心理建设。

  乳腺癌带来的切肤之痛,让她心生更多的敬畏、悲悯和同理心,也让她对乳腺癌患者这一群体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她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呼吁大家关注癌症病人,特别是乳腺癌患者群体。

  因此,她希望能通过慈善的方式,关注到每个身患乳腺癌的女性日常所面临的困难。比如:她们治不治得好,有没有复发的可能,能不能为那些收入不够的女性提供早期筛查,她们得了病之后是不是会受到双重打压……

  生病期间,叶檀看到很多病友不光在生理上要接受乳房的消失,还要在心理上遭受家人的不理解,甚至是情感的背叛。这些女性往往无法面对自己生理和心理上双重的压力,又持续处在痛苦的治疗过程当中,在治疗中甚至还会出现潮热绝经,一些年轻女性往往会产生强烈的病耻感。

  叶檀希望能够做些事情,给这些女性带去温暖,告诉她们:“这些东西都不重要,健康的体魄和心态才是重要的。”

  9月,身体处于康复期的叶檀到九华山礼佛。

  因此,目前除了紧锣密鼓地比对信托方案、筹建慈善信托,真金白银的投入。叶檀也拍摄制作了不少与乳腺癌相关的视频,并计划参与相关公益项目、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尽己所能为这一群体发声。

  “檀姐姐暖财经”的首期视频中,叶檀将自己9个月的抗癌经历娓娓道来。谈到了很多癌症患者,特别是乳腺癌患者会产生病耻感,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叶檀呼吁大家剥离掉这种病耻感,“疾病绝对不应带来羞耻,疾病应该带来爱。”她劝慰患者,“疾病就是疾病,它是一种不幸,不要过度自责。绝对不要陷入到羞耻感里头。谁让你觉得羞耻,他才应该羞耻。”

  视频的结尾,叶檀取下帽子,大方展示新生的头发,露出了自然而温暖的笑容。

  作者:王卫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杨永洁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