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
美年健康集团郭美玲:用公益为生命解惑
从创业走向创益

中国慈善家 · 2025-11-06


郭美玲。摄影|本刊记者 张旭
郭美玲。摄影|本刊记者 张旭

 

伴着改革开放的节奏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其人生中少不了“挫折”“运气”“摸索”等字眼,郭美玲也不例外。作为美年健康集团副董事长,她的人生曾一度迷茫,却在创业和公益两个方向上练就了定力,在“聚财”和“散财”间,完成了自我生命价值的跃迁。

今年6月23日,北京美年健康公益基金会正式运营,基金会发起人、名誉理事长郭美玲表示,基金会将打造“平台型、枢纽型、引领性、方向性”公益平台,与企业使命深度契合。

创业40年,其中专注医疗健康30年,期间践行公益20年,在郭美玲脚下,商业和公益两条路逐渐合二为一,殊途同归。从世纪长河到美年大健康,从美灵公益基金会到美年健康公益基金会,事业嬗变下贯穿着她不改的初衷。

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三十周年之际,郭美玲接受《中国慈善家》专访,述说她的生命理念,还有公益理想。

致富更要致良知

《中国慈善家》:你为什么要创业,又为何选择了医疗健康领域?

郭美玲:创业是基于对生命的困惑。

上初中的时候,我就老是想“人为啥活着”,觉得一个人活着要是没有意义的话,生死也没什么区别。那一段时间很是困惑迷茫,挺抑郁的。后来还是想不明白,在教室里坐不住,就从学校跑出来做生意了——那是1986年,18岁那年,改革开放开始不久,感觉大形势非常好。

但一走进社会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生意根本就不好干。尝试了几个行当,都没做成,好在我还能屡败屡战。

直到1994年因为帮一个朋友的忙,误打误撞进入医疗耗材领域,这一入行就是三十多年。是时代造就了大市场,我们这一代赶上了那个好时点

早年创业时的郭美玲。图|受访者提供
早年创业时的郭美玲。图|受访者提供

 

《中国慈善家》:美年大健康一个重要板块是商业体检。为何还要启动免费的体检项目?

郭美玲:是出于社会责任,这对企业来说是责无旁贷的。我特别希望,大众不打针不吃药就能获得健康。“爱无疆助残行”项目坚持十多年了,与全国各地残疾人协会、基金会联手,超过了十万人受益。我们还为打工妈妈和乡村教师做免费公益体检。

一个企业经营者的财富来自于社会。社会给了我们发展的土壤,我们建立一个平台提供就业,通过不同的服务形式回馈社会,才会让社会环境变得更好,发展更可持续。这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中国慈善家》:新冠疫情暴发时,你还率领医疗队驰援武汉,据说当时你们员工很踊跃参加这次公益行动?

郭美玲:我们的同事太棒了,我特别感动!美年大健康第一时间报名的医护人员就有两千多人,来自全国700多家体检中心,因为疫区有人数限制,我们根据身体条件、年龄、性别配比,最终选了200人。

2020年3月24日,郭美玲带领美年健康援鄂医疗队200余名工作人员在武汉机场凯旋合影。图|受访者提供
2020年3月24日,郭美玲带领美年健康援鄂医疗队200余名工作人员在武汉机场凯旋合影。图|受访者提供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美好的心性,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果然,危难时刻一下子就被唤醒了。在武汉,我们是在救别人,其实也是在遵从自己的本心,历练了自己的心性。

当然,这和我们平时的倡导也有关系。企业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但有一点,企业原则没变过,就是“凭良心做人做事”。我尊崇稻盛和夫先生关于自我蜕变的观点,同王阳明先贤的致良知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中国人讲良心,良心是一把尺子。有的同事刚开始对企业文化不太懂,但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融入到意识里可能看不出来,但在抗疫的节骨眼上,瞬间就爆发了出来。

如果将人的一生比喻成爬一座山,很多人总会在山脚下徘徊,但我觉得我们只要找到了上山的路,就应该勇往直前,一路攀登。

拓展人生的边界

《中国慈善家》:作为一位“斜杠”人士,你还参加赛车、攀岩运动,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收获?

郭美玲:我一直在探索人生的边界在哪里。这就跟小时候一样,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当身心合一的时候,到底能爆发出多大的力量?

人其实很渺小,却又不可思议,有无限的可能性,你能达到什么程度?每个人的方法不一样,但都要通过实践,有时候把自己逼入绝境才会出现灵感。我小时候非常瘦弱,好像养不活似的,而极限运动是一个很好的磨练过程。

磨练的过程,其实也是完成一种修行。我的人生有一条主线——修行,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包括向内修,跟自己对话,我觉得特别重要。当自己的认知和思维进化了,看到的风景就不一样了,在为人处事上有了新的境界。所以我力图让自己的认知升维,提高生命的能见度。

2012年,郭美玲参加环塔拉力赛。图|受访者提供
2012年,郭美玲参加环塔拉力赛。图|受访者提供

 

比如在越野摩托比赛中,有人问我,“你怎么净关注身心灵的事,也不关心比赛成绩?”我说,人总在给自己设限,现在很多人活得抑郁,就是陷在自己画的怪圈里,然后老感觉没有希望。所以,别的选手车子趴窝了,我会停下来去帮他。还有很多工作和公益的灵感,也是在沙漠骑车的时候冒出来的。

比赛的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起走到了哪里。办企业、做公益也一样,不能给自己设限——当你把自己的心打开,世界就会给你答案。

《中国慈善家》:你有一个“银铃大健康计划”,初衷是什么?打算怎么做?

郭美玲:我从去年开始琢磨这个计划。我们这一代前后的人,当年考上大学的都是佼佼者,有知识、有经验、有阅历,如今到了退休年龄。一下子退下来,你说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人力浪费?要是把这部分人积极性调动起来,再参与到工作当中,我想对老龄社会的贡献可以很大;对他们个人的人生,也是一次再绽放。

美年大健康也好,世纪长河也好,本身我们也吸收、返聘了很多医疗系统的退休人士,他们退休后有的并不是只想游山玩水,而且对跳广场舞之类的也不感兴趣。许多曾经的职业女性是比较独立的,宁愿拿出点钱来请保姆阿姨,帮着照料第三代,也不愿意介入儿女的日常生活,亲力亲为去带孩子。

另外一位老师也给了我启发。他说,你未必要按生命下半场或者老年生活来做界定,而是按照新的人生进行规划,遵循内心去实现价值。

今年年初,我们在北京石景山的社区做“社区健康驿站”试点取得了成功,目前已经纳入了北京首批10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之列。另外一个试点在门头沟区,通过线上招募、线下扶持的形式开展,帮助老年人养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还创新了一些公益项目,比如“岁月之笙”。它是以人工智能为基础,请七八十岁的,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人,用AI回答50个人生问题。答完了,书册、音像就出来了,一段生动的历史伴着时代也就留下了。算是我们给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一种福利吧,也是为后辈留存一份家风的传承。

我们搭建的只是引领性、方向性的平台,但毕竟个人的力量还有限,因此我们也需要更多的人、带着更多的智慧参与进来。

用生命影响生命

《中国慈善家》:你是靠医疗健康立业,为什么却对教育帮扶情有独钟?

郭美玲:我最初迈入公益,可能就是从帮助同学开始的。那时候我离开了学校创业,也开始有能力挣钱,偶尔会借钱给几个上大学的同学,每次大约一两百元。因为那是上世纪80年代,大家都太穷了,一般工资才几十块钱。

当有了这个能力,我觉得就得帮,这是出于本性吧。后来进入大健康行业,我越来越觉得,健康不只是身体没病,更是心里有光、未来有路。所以2020年成立的公益基金会叫“美灵”,虽然跟我的名字谐音,但更多是“美好心灵”的含义。

二十年前我开始向老家山东青州捐资助学,2007年我们设立了奖学金,2020年又发起一年一度的“壮志游学”活动,带着革命老区高中生参访北京的名校、科研院所、文化古迹和博物馆等,这些孩子很多后来考上了清华、北大,成了国家需要的人才。

2019年8月28日,美年健康客户服务日,郭美玲在一线服务体检客户。图|受访者提供
2019年8月28日,美年健康客户服务日,郭美玲在一线服务体检客户。图|受访者提供

 

“壮志游学”今年已经是第六期了。这些学子们,走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接受科技熏陶,去到圆明园和党史馆追寻历史,在国家大剧院聆听艺术的时代之音,还登上居庸关长城诵读《少年中国说》。

活动结束时,我送给大家一本稻盛和夫的书《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还有一句话就是:以梦为马,不负家国。这也是我和美灵基金会对他们的期望。

《中国慈善家》:在支持年轻人就业创业方面,你做了哪些事?动力是什么?

郭美玲:2013年起,我们和公益伙伴发起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授渔计划”公益项目,帮助超过1.5万名孤贫少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并帮助他们实现了就业。近几年,还重点支持高校人才的社会实践和创业,比如“美灵未来人才·北大新青年计划”以及“清华x-lab&美灵未来科创家计划”。

这些科技精英,既有过硬的知识与技术,也有浓浓的家国情怀,但可能缺少资源和机会,特别是在创业的初期,可能因为几十万元的资金,就没法再继续推动下去,那么我们就来扶持他一把。此外,创业的第一步很重要,我们就多跟他们沟通交流,做他们创业的陪跑人。现在帮助不少年轻创业者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我特别高兴。

2025年,美灵基金会与清华x-lab 联合发起的“清华 x-lab & 美灵未来科创家计划” 。图|受访者提供
2024年5月11日,美灵基金会与清华x-lab 联合发起的“清华 x-lab & 美灵未来科创家计划” 。图|受访者提供

 

公益事业并不是给钱那么简单,除了家国情怀,更要研究它的内在规律,要研究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哪里。政府所倡,百姓所需,企业家所能,公益机构所能——我按照这四个动力支点来创建公益项目,力所能及解决社会问题。

同时,对于公益慈善事业来说,要想真正解决社会问题,创新很重要:内容的创新,模式的创新,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公益机构制度的创新。尤其是制度创新,本质上是要按照其发展规律去做。我坚持一个准则,凭良心做人,按规律办事。

《中国慈善家》:在你支持的创业项目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或产生巨大影响力的项目?

郭美玲:“光盘打卡”应当算是一个。它既是减少粮食浪费、减缓粮食危机的好项目,同时与美灵公益基金会对青年人才的科技创业支持是一致的。

2018年,清华在读学生柳济琛应用AI算法开发出“光盘打卡”微信小程序,参与者只要拍照打卡上传互联网,就能参与光盘行动,并得到公益奖励。在创业之初,他还在酝酿和组建团队的时候,我们就对项目进行了资助。

2021年10月,我们捐资设立了光盘行动专项基金,通过与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合作,实现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到今天,将近有1.38亿人次参与了光盘行动,节约了5200多吨粮食,减少碳排放超过2万吨。

我们对于这个项目的支持,不单是基金支持、创业陪跑,还亲身参与哺育这项公益行动,从自我做起,推动好事长行。

2022年春节期间,柳济琛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青年领袖,代表“光盘打卡”项目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向全世界传播中国公益声音和中国青年的公益智慧。我们特别开心,特别欣慰。

我一直在说一句话:去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因为社会是人组成的,你只有把力量放在人的身上,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提高人的心性,这样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作者:王琦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张旭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5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