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慈善研究院
小米科技:融合无障碍设计的创新之道 技术公益影响力案例①

中国慈善家 · 2024-04-26

  编者按:

  今年,影响力慈善研究院发布《技术公益影响力研究》报告,将技术公益定义为“技术赋能社会问题的公益解决方案”,并从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创新性、多样性的技术维度;重大性、突破性的成果维度;多元性、慈善家相关性的机构维度。同时,选择十个案例开展技术公益研究,由李劲担任课题组组长,李劲、鲍安琪、姚楠、林伊人等执笔,邹琦担任文字编辑。

  课题报告将分为I概述系列与II案例系列,以推文形式共分17期进行发布。本文为案例系列的第1期。

  案例综述

  小米以智能手机、智能硬件和物联网平台为核心业务,然而大多数科技产品并不能满足无障碍功能需求,因此伴随科技的发展,残障人士所面临的数字鸿沟也越来越大。

  小米以“科技普惠”为企业初心,致力于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其研发团队在与残障用户进行需求互动以及不断提升产品功能的过程中,展示出他们如何持续努力将公益理念融入技术产品当中,将尖端科技能力传递给每一个人,让更多人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小米在无障碍技术领域的公益实践强调了企业发展价值观的重要性,并通过理念传递的方式,为其公益投入带来了可持续保障。然而,由于残障人士数量庞大、无障碍功能的宣传推广不足、残障人士使用或寻找相关信息困难等原因,相当部分残障人士尚未能充分享受小米技术带来的便利。

  因此,如何扩大受益人群、提高无障碍功能的普及率和使用率,让更多残障人士感受到科技的温暖,将成为小米及其公益合作伙伴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技术公益理念

  以“科技普惠”为企业初心,致力于让更多人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小米的宗旨是“普惠”,其无障碍优化之路,始于2013年发表在MIUI论坛上的一篇题为《盲人米粉对MIUI的无障碍建议》的帖子,作者提出希望小米更关注视障用户的建议。

  这引起小米开发团队的高度重视,公司迅速组织专家调研,从开发流程入手,将无障碍要求融入每一个细节,近千名工程师不同程度参与其中。

小米论坛无障碍反馈帖
小米论坛无障碍反馈帖

  2018年,小米开始构建“以人为本的障碍者支持体系”,重审传统观念中常被视作难以自理的视听障碍用户,关注他们常被忽视的调适能力、独立性以及尊严与体面。

小米以人为本的障碍者支持体系
小米以人为本的障碍者支持体系

  小米坚持“与用户交朋友”的愿景,建立起障碍用户反馈群,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残障用户的反馈和建议,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困难。小米也会定期邀请残障用户参与产品的内部测试和评估,让他们直接参与到产品的改进和完善中来。同时,小米还将包容性设计定为产品出厂的硬性标准之一。

  小米也致力于开展残障议题的意识倡导。无论是残障群体、社会公众还是其他科技企业,小米都希望通过其技术公益实践与之达成合作。

  小米坚持“与用户交朋友”的愿景,建立起障碍用户反馈群,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残障用户的反馈和建议,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困难。小米也会定期邀请残障用户参与产品的内部测试和评估,让他们直接参与到产品的改进和完善中来。同时,小米还将包容性设计定为产品出厂的硬性标准之一。

  小米也致力于开展残障议题的意识倡导。无论是残障群体、社会公众还是其他科技企业,小米都希望通过其技术公益实践与之达成合作。

小米无障碍活动周活动合影
小米无障碍活动周活动合影

  影响力模式

  募:无障碍需求融入常规产品开发流程

  小米并未设立专门预算来开发无障碍功能,而是将无障碍适配融入常规产品的研发过程中,资金来源就是企业内部的研发预算。

  在人力资源方面,无障碍功能研发配有专职人员,负责规划全年的无障碍设计、适配和自研技术的维护工作,并制定无障碍适配的研发和审批标准。

  在社会资源方面,小米积极与公益组织以及其他企业合作,以便更广泛地接触和服务到更多障碍用户群体。利用小米自身的技术及产品设备,支持公益组织开展项目,推动无障碍理念的传播。

  投:在主要业务领域投入推动无障碍服务

  在资金资源方面,小米通过多种途径持续向无障碍功能的研发和改进投入资金,在其核心业务领域,即手机、家居、就业三大领域投入资源,以践行无障碍适配为技术公益实践核心。

  1、小米在手机领域致力于为视听障碍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无障碍功能应用。

  在视觉支持方面,小米基于Talkback语音合成技术(Text-To-Speech,TTS),通过语音反馈将屏幕上的内容转化为声音,以此帮助视障用户了解屏幕信息。

  在听觉支持方面,小米利用语音识别(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ASR)、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及语音合成等技术,成功实现语音与文字间的实时互转;

  2、小米智能家居设备都配有人体感应器、门窗传感器、多功能网关等传感器,可以感知用户行为和环境变化,并与其他智能设备联动。应用上,小米还为中途失明者提供智能家居技术培训和生活指导;

  3、人工智能就业领域,小米与一加一残障公益集团合作,将经过人工智能数据标注的岗位开放给重度残障人士。

小米管培生无障碍培训体验活动
小米管培生无障碍培训体验活动
小爱同学残障标注员
小爱同学残障标注员
小爱同学残障标注员进入小米科技园上班
小爱同学残障标注员进入小米科技园上班

  管:无障碍适配融入核心业务流程

  小米以“技术向善”为核心价值观,并与业务紧密结合,将无障碍适配融入核心业务流程,从产品设计、评审、开发、测试、发布等多个环节考虑无障碍因素,进行相应的功能研发及迭代。

  小米没有建立专门团队或项目为特定残障用户开发定制功能,而是将包容性设计融入核心产品线中。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采用OKR制度,基本上每个部门都有一个目标(objective)是关于提升小米产品口碑和用户体验的。

  小米也不断通过内部宣传和引导,激励员工提高包容性设计意识,实践“技术向善”理念。小米还以企业品牌为支撑,倡导残障议题,通过社交媒体、公益活动、宣传视频等方式,传播数字包容和无障碍适配理念。

  退:持续优化直至无障碍需求完全得到满足

  对于小米而言,无障碍适配及技术向善实践并非一次性任务,而是一个持续不断地优化和发展过程。因此,从整体资源投入上来看,并不存在“退出机制”。

  在岗位设置上,2015年,小米曾招募过首位专职无障碍产品经理,专门负责残障人群的使用场景及用户需求,之后取消这一岗位,将其工作职责融入整个产品团队的工作职责当中。因此,若以专职岗位的设立作为其人力投入的判断标准,那么小米的无障碍研发和测试工作便已实现了“退出”。

  而在产品运营层面,小米现任无障碍产品经理黄裕隆表示,他的职责就是继续关注新的无障碍场景及需求,并根据用户反馈进行功能优化设计,只有当用户的无障碍需求完全得到满足时,这项工作才算最终完成。届时,这个岗位便也有可能消失。

  项目案例:声音配型捐赠计划

  小米的“声音配型捐赠”计划是针对语障用户的创新举措,该项目旨在解决语障用户在声音表达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问题,帮助他们获得独特的“个人声音”,通过提升他们的交流体验进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社会问题及其背景——语障用户面临的交流障碍

  言语障碍者目前在中国有超过三千万人,他们在表达时往往只能依赖文字输入,或者选择固定的、毫无个性和情感的电子机械音进行语音交互。

  一名叫做阿卷的语言障碍者来自青海,幼年时遭遇意外,因脑瘫导致口腔及咽喉肌肉失控,虽然可以听见声音,却无法发声。入学后,因失语引起的沟通障碍引发同学的嘲笑,阿卷不得不辍学。直到阿卷15岁时,父亲购回一台电脑,才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在数字化时代,阿卷积极尝试各种科技产品,并且发现语音合成技术可以解决语障人士与他人沟通的问题。然而“小米闻声”只有一个女声可以选用,阿卷为此制作了一条“吐槽”视频。时任小米集团内部“技术向善”议题召集人的朱汐注意到了这条视频,决定发起“声音配型捐赠项目”。

  二、创新解决方案——小米的声音适配算法和超级拟人技术

  小米运用其自行研发的声音适配算法和超级拟人语音合成技术,为语障用户塑造独特的“个人声音”,这项技术的实现过程经历了以下步骤:首先在内部招募二百多名志愿者进行声音捐赠,通过声纹适配算法,从捐赠者声音中筛选出与语障用户声音特征最为相近的音色,作为定制声音的基础;接着借助超级拟人技术,小米训练AI模型,赋予定制声音以自然的韵律、语调、情感等要素,从而生成高质量、高自然度、易识别的合成语音。

  小米的声音适配算法可以让用户拥有更多选择权和主动权,小米的超级拟人技术能使定制声音更贴近人类自然语言,不仅可以传递基本语义信息,还能表达复杂情感和意图。

  三、项目活动——找出最适合阿卷的音色

  通过自家研发的声音适配算法和超级拟人语音合成技术,小米基于阿卷这样的语言障碍用户的主观意识,为其打造出个性化声音。

  据该项目官方视频介绍,当使用小米现有的语音技术定制音色时,需要将某人说过的众多句子交给人工智能,机器则会学习此人说话的内容以及发音之间的应对关系,训练出属于这个人的语音模型。

  可是由于阿卷从来没有说过话,只能发出一些简单的“嗯”“啊”声,供技术专家用算法分析出他的声带条件,再从声音捐赠库中找出与他的声带条件最为相似的捐赠者进行录音,再交给人工智能,训练出一个属于捐赠者的语音模型。

  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小米又根据阿卷对音色的设想进行了相应调整,其技术团队与阿卷持续沟通,了解他对于音色、语速、声调等方面的反馈。

  最初,阿卷对其第一版语音模型的反馈并不好,他认为机械感过强。经过分析总结,小米的技术人员又投入到阿卷第二版声音的制作当中。2022年4月25日,阿卷收到了自己的第二版声音。这次,他非常满意,当被问及拥有自己的声音之后最想做什么,阿卷说:“做我下一个视频的配音。”而他所说的视频,正是后来小米用于宣传该项目的视频,所有旁白的配音,都用阿卷的定制音色制作而成。

  该项目纪录片《OWN MY VOICE》的曝光量达到1272.2万人次,国内外媒体报道三百余篇。截至2022年9月,共有超过六千名用户积极参与该项目,其中不乏明星和网络红人。此外,该项目也为小米赢得多个媒体奖项,包括“2022年北京信息通信行业适老化及无障碍服务优秀案例奖”,这一荣誉不仅突显了该项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也证明该项目拥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

  四、项目成果——议题倡导:对无障碍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2年8月至9月期间,小米进一步扩大项目规模,开启了“声音配型捐赠”项目的志愿者报名通道,并提供了在线测试和录制功能,鼓励更多志愿者参与进来。

  但是,项目本身还面临着一系列限制性因素。

  首先,项目覆盖的残障用户群体仍旧有限,很多需要得到语音辅助的残障人士尚未参与其中;其次,宣传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公众对该项目的了解不够,这也限制了项目的影响范围;此外,个性化语音合成技术本身还有改进空间,语音质量和用户体验也需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志愿者数量有限,难以满足所有用户对定制服务的需求;最后,语音捐赠过程中用户个人隐私的维护问题不容忽视,这也限制了项目的规模化发展。

  影响力预期与评价

  让普适性设计成为标准。

  在过往的多年实践当中,小米向社会和行业持续传播数字包容及无障碍适配理念,对很多用户、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小米在技术公益领域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企业价值与公益价值相互融合,小米不仅为残障用户提供了优质产品和服务,也通过这一举措赢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用户好评。

  首先,小米运用技术创新为残障用户打造更为自由的生活方式,创建更为平等的交流环境。比如,小米手机支持多语言版本的语音输入和输出、声音调节及超级拟人语音合成等功能,让视障和听障用户通过语音操作手机,都能完成打电话、发短信、上网、听歌等任务。此外,小米智能家居设备还支持声控和主动推荐等功能,让视障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命令控制设备。

  其次,小米通过技术公益项目,倡导社会更多关注边缘群体,促进社会包容性的提升。

  小米发现,持续研发无障碍功能的过程也能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各项技术。小米发现普通用户也能找到新的场景去使用这些无障碍功能,例如一些没有视障和听障的用户会用“小米闻声”功能观看无字幕电视剧。这为小米在更广泛地提升用户体验和促进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创造了新的机会。

  第三,小米的无障碍功能开发旨在提高产品的普适性,让所有用户群体都能使用,而不只是针对某个特定的用户群体,比如残障人士。当普适性设计成为标准,残障人士也就能够自然融入社会。截至2023年6月30日,MIUI全球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6.06亿。

  在技术公益实践中,小米也存在一定局限。

  首先,小米技术公益项目的影响范围有限,仍需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其次,小米的无障碍功能以及相关项目的对外宣传不足,造成公众认知度有限。

  若要提升社会影响力,小米需要进一步开放,展示更多其无障碍能力,并与更多企业合作,多渠道触达残障群体。若要在更大范围内全面提升影响力,小米或可考虑在行业内倡导并引领无障碍技术的标准化,通过最大程度的普及,确保更多企业和用户受益。

  目前,小米的公益项目主要依赖公司自身投入,这种模式难以长期坚持。因此,小米或可对其技术研发成果进行规模化发展,以支持其技术公益事业的长远发展。小米还可以进一步探索社会捐赠及政府采购等模式,实现多方资源协同。同时,小米还可以考虑对部分无障碍功能产品进行商业化开发,以B端销售为方向,产生新的盈利增长点。

  在推进技术公益实践的过程当中,小米还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大多数工程师未曾真实体验过残障人士的生活,因此对于残障用户的实际需求和使用障碍缺乏深入认知,理解也不够透彻。

  其次,工程师们对于技术向善方面的激励机制并不明确。由于公益项目的评价标准与商业项目有所不同,员工参与其中时就需要更多积极引导和激励。又因为许多无障碍需求在早期研发阶段没有被考虑到,是后来才被识别出来的,适配成本偏高。

  第三个挑战来自资源投入。由于无障碍适配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考虑到小米是家商业公司,因此必须在资源投入和成本控制间找到平衡点。

  第四,由于小米的技术公益实践已经融入核心业务,并非作为独立项目存在,因此很难明确区分在公益方面的投入和产出,也难以精确衡量其社会影响力。

  尽管存在这些局限性并面临挑战,小米还是通过创新思维和行动回应社会需求的决心和能力。小米正以技术为力量,以数字包容为原则,向着“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这一愿景持续迈进。

撰文、图片|影响力慈善研究院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