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家 · 2025-11-24
中国慈善家 · 2025-11-24

今年的双11,段永平向北京师范大学捐赠2.2亿元的消息再次霸屏。这位64岁的商业传奇人物,近年来的捐赠节奏明显加快——过去3年仅对母校浙江大学和中欧商学院的捐赠就超出15亿元。
从小霸王到步步高,从网易百倍回报到苹果十年长持,再到如今大笔捐赠,段永平的人生轨迹串联起中国商业史上最耐人寻味的故事:如何在实业、投资、慈善三个领域都做到极致?
从小霸王到步步高的本分之路
1989年,28岁的段永平接手中山怡华集团下一个濒临倒闭的电子厂。这个后来被命名为“小霸王”的品牌,在他手中仅用四年就创造了年产值10亿元的奇迹。他的制胜之道并不复杂:找准学习机这个蓝海市场,用“望子成龙小霸王”的广告语精准击中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以“拍广告的钱先从我工资里扣”的魄力做央视标王。到1993年,小霸王销售额突破10亿元,成为中国电子消费品行业的现象级企业。
但真正让段永平与众不同的,是他对企业长期价值的执着。当小霸王如日中天时,他力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股份制改革,却遭遇国企体制的重重阻碍。1995年,在改革希望渺茫后,段永平做出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决定——带着十几名骨干离开小霸王,前往东莞创办步步高。放弃年销售额10亿的成熟企业从零开始,需要多大的勇气?由此可见段永平的决断力。而在他离开后,小霸王很快陷入困境,昔日辉煌烟消云散。
步步高的成功验证了段永平的商业洞见。他坚持“本分”的经营哲学:消费者需要什么就做什么,不追逐热点不盲目扩张。VCD、无绳电话、复读机、电子词典,每款产品都以质量和用户体验为先。从1995年到2000年,仅用五年时间就实现年产值数十亿。他的股权安排也令外界侧目——创立之初他持股超70%,为激励团队和经销商,他主动稀释到约10%。在步步高,段永平终于实现了在小霸王未竟的改革抱负。
1999年,段永平做出更加惊人的决定:将步步高拆分为三家独立公司。他把教育电子交给黄一禾(后由金志江接任)、通讯科技交给沈炜(后来的vivo)、视听电子交给陈明永(后来的OPPO),自己在每家仅保留约10%股份。这种“分拆”在当时的中国商业界极为罕见,但段永平深知专业化和灵活性的重要性——与其统一管理顾此失彼,不如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事实证明,这种“无为而治”反而释放了巨大活力,OPPO和vivo后来都成长为中国手机市场的头部品牌。
2001年,40岁的段永平在事业巅峰期宣布退休移民美国,理由简单而温情:“不能让太太一个人在美国”。他对三位接班人的临别赠言堪称企业传承的经典:“如果实在干不好,就体面地把企业关掉。不要指望我回来,这是你们的事了。”此后,他真正做到了“不管事的甩手掌柜”。OPPO创始人陈明永后来感慨:“大家以为段总会在我身边指点,但他连这点都没做。他现在一年回国两三次,也就是聊天打球,纯属娱乐。”这种超乎寻常的信任与放手,让“步步高系”品牌得以各自绽放。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价值投资之道
移居美国后,段永平开始在股市试水,恰逢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他从巴菲特的致股东信中受到启发,确立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投资哲学。2006年,他以62万美元拍下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成为首位与股神对谈的华人。段永平后来解释:“花这笔钱不是为了生意,是想给老人家捧场,告诉世人他的东西确实有价值。”
价值投资在段永平这里,与他“本分”的处世理念契合。他坚持只投看得懂的公司,资金集中于少数经过深度研究的优质股票,不跟风炒作。他给自己列了张“不为清单”:想不明白的业务坚决不碰,哪怕错过机会也无所谓。这种谨慎让他避开了无数陷阱,也踏准了价值成长的每一步。
段永平在股市的第一次胜利是投资网易。2001年网易股价暴跌至0.6美元,濒临退市。作为丁磊的浙大校友,段永平深入调研后发现:“现金充沛、价值被严重低估,犯的错误不致命。”他以0.8美元满仓买入200万美元,持股占比6.8%。一年半后,网易凭借《大话西游Online II》股价飙升至70美元以上,段永平获得超百倍回报,赚取近2亿美元。多年后他说,“要是真看懂了,应该把整个公司买下来。”似乎秉持着一种“不以涨喜、不以跌悲”的心态。

对苹果投资的十年长持则最体现他的价值投资理念。段永平早在2002年就关注苹果,但最初因担心乔布斯是“报时人”而非“造钟人”未出手。直到乔布斯用事实证明苹果建立了完整生态,库克接班后公司治理稳健,他才改变看法。2011年1月,他以每股47美元买入苹果,此后从未卖出,逢低加仓。十余年坚持让他收获数倍回报。他甚至号召OPPO和vivo员工买苹果股票,笑言“我们的员工太幸福了,一份是卖苹果手机赚的钱,一份是苹果股票大涨的收益”。截至2025年三季度,苹果仍是他第一大重仓,占比60.4%,市值约88.7亿美元。
段永平最成功的投资无疑是拼多多。2006年与巴菲特午餐时,段永平特意带上26岁的谷歌员工黄峥。2015年黄峥创立拼多多,段永平不仅出谋划策,还成为最早出资人。当拼多多因假货陷入危机时,段永平公开力挺:“给他10年,大家会看到他厉害的地方。”在黄峥眼中,段永平对自己的影响无处不在——“他不停教育我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把事情做正确。”黄峥也在40岁功成身退,追随师父脚步。这对传奇师徒的故事,成为中国创投圈的佳话。
段永平的投资组合也在与时俱进。近年AI浪潮兴起,他自称“还是没看太懂”,但“至少掺和一下,不要完全错过”。2023年以来,他小幅配置英伟达、ASML等AI基础设施股票。今年第三季度他大幅增持伯克希尔逾50%,使其成为第二大重仓(占比17.8%);同时新买入ASML,小幅减持苹果、拼多多、谷歌、阿里巴巴。这一进一退间,体现了他的投资逻辑:在看不透的领域保持试探性参与,核心资产仍押注笃信的长期价值。
“财富是包袱”
巴菲特一直在说,巨额财富最终应回馈社会。段永平深受他影响。他常说,财富太多反而是负担,不希望剥夺子女凭自身努力赚钱的乐趣,因此决定将大部分财产捐出。这一观念也源于家庭:父母都是大学教师,母亲彭建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并终身从教,让他意识到教育是改变命运最有效的方式。他曾直言:“中国的大学实力比美国很多大学差太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钱。”
2005年,段永平夫妇在美国创建Enlight Foundation(恩光基金会),在国内发起心平公益基金会(“心平”取自妻子刘昕名字,也寓意以平常心做公益),专注教育慈善。他也感慨:“相比赚钱,花钱更难——赚钱是在熟悉领域专注去做,花钱做慈善却要面对各种新问题。
段永平的慈善版图聚焦教育。2006年,他与丁磊向浙江大学捐赠4000万美元,创下当时内地高校最大单笔捐赠纪录。这笔捐赠用于建立等额配比基金、永平贷学金等。所谓“等额配比”,是从斯坦福学来的模式:他提供种子资金,学校募集到捐款时,基金会按等额配捐,以撬动更多社会资源。2011年教师节,他们设立“心平奖教金”,每年奖励8位杰出教师,承诺连续20年,每位获奖人最高获得100万元——这是国内首个大规模重奖一线教师的基金。
段永平还在父母工作过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建造“段锡明图书馆”(2007年,500万美元),2025年又捐1万股茅台股票(市值约1500万)设立教育基金。当媒体关注这笔别出心裁的股票捐赠时,段永平回应说,“其实只是1万股茅台,他们每年花分红就好,市值只是暂时的。”

近两三年,随着投资成功带来的财富增长,段永平捐赠节奏明显加快。截至目前,段永平在教育领域已经累计了巨额捐赠:向浙江大学累计捐赠超10亿元;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3000万美元(2010年);向北京师范大学捐赠2.2亿元(2025年);向中欧商学院捐赠1亿元股票(2024年);此外还有对南昌工程学院、斯坦福、加州大学等中美高校的多次捐助。
段永平的慈善具有长期主义色彩。配比基金引入市场化机制,让善款用出杠杆效应;贷学金(助学贷款)而非纯助学金,培养受助学生的诚信与责任意识;股票捐赠确保持续性。他以商业思维要求慈善项目的效率和透明,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把钱花好”,发挥每一分钱的最大价值。
在一次采访中段永平说,“我没觉得做慈善有什么伟大,就是在解决自己的烦恼。”这句话道出了他对拥有巨富的认知: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如何处理才能心安?而最令他心安的方式,莫过于投入教育、点亮他人。
在有一次与浙大学弟学妹交流时,段永平曾被问及成功秘诀,他笑答:“其实没什么不一样的,无非是本分和平常心。”
(作者系北大汇丰商学院智库世界经济副研究员)
作者:朱兆一
图片来源:IC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