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家 · 2025-07-10
中国慈善家 · 2025-07-10
就在香港回归28周年即将到来之际,6月22日,华南农业大学香港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华农香港基金会)在香港京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由于华南农大所在地广州与香港在地缘关系、历史渊源、人文交流等方面的亲近性和特殊性,基金会的成立及其公益方向引发了社会关注。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凤亮针对基金会成立的背景、遇到的问题及发展规划等,接受了《中国慈善家》的专访。
中国慈善家:为什么要在境外单独设立一个区域性基金会?为何选择香港?
李凤亮:首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教育融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南农业大学香港教育发展基金会可以作为学校在国际教育合作中的前沿阵地,推动与国际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与大湾区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人才高地的目标高度契合。
另外,从学校自身发展战略来看,我们提出“五路并进”——走内涵发展之路、改革创新之路、开放合作之路、科学治理之路、文化引领之路,以此作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策略。
其中的开放合作之路,就是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打造包括国际协作体在内的多维开放合作网络,以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
我们希望借助香港的独特优势,搭建起连接世界的桥梁,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中国慈善家:在资金筹措、资源拓展、资管模式等方面,华农香港基金会与境内的高校基金会有何不同?
李凤亮:在资金筹措方面,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接收多币种国际捐赠,享受香港税收优惠政策,募资渠道更广、效率更高;资源拓展方面,依托香港国际化优势,能高效嫁接国际科研资源,整合“一带一路”及粤港澳资源,能够有效破解政策壁垒;在资管模式上,投资范围更广泛,可以委托专业金融机构运作,在合规体系内实现更高的收益率。
这些优势使基金会能更高效汇聚全球资源,与境内基金会形成“内外联动”,实现慈善资源的效能最大化。
中国慈善家:境外的校友和相关机构将给予哪些支持?
李凤亮:通过华南农大各地校友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一批社会贤达在基金会成立仪式上受聘基金会高级顾问。之后,境外校友将继续把基金会作为支点,协助拓展人脉、募集资金,促进华农与港澳及海外产学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增强基金会的引才筹资力度、国际资源整合能力及社会影响力。
境外平台和机构,不仅会提供资金捐赠,还将参与到共建实验室、设立奖学金、资助科研项目等实际合作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大湾区农业科技发展与产业升级。
中国慈善家:在基金会的筹备阶段,你们遇到了哪些难题,是如何解决的?
李凤亮:注册时,我们就碰到了复杂的流程问题:涉及名称核准、章程制定、成员确定、文件准备、提交申请及审核批准等多个环节,都要符合香港公司注册处与税务局的要求。我们先后准备了近百份申报材料,历经多方调研、多轮补充修正,如期完成注册审批。
另一个难点在于注册地的选择,既要与基金会有关联,又最好与香港校友会有关联。我们找到学校首届董事会董事梁福元,他作为华农香港校友会永远主席、大棠有机生态园的创立者,免费提供生态园作为基金会注册地。
然后就是办公地址,既要满足交通便利,又要控制租赁费用。筹建团队多次赴港对多个候选地址进行实地考察,从地理位置、租金成本以及办公环境等因素综合考量,经过多轮筛选和比较,最终确定了京港创新中心:场地面积合适,拥有共享学术资源及配套设施,还能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由于筹建团队缺乏在港办基金会经验,我们充分调动了各方校友资源,吸纳香港和广东的校友志愿者以及香港义工,充实到临时工作人员的队伍。
中国慈善家:今年已经立项的合作、参与筹办的活动有哪些?
李凤亮:目前,数字农业创新示范基地、港澳台学生农耕文化体验营等项目已经落地。我们还与香港赛马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围绕赛马产业链推进人才培养、科技合作、师资交流、实习实践等多维合作发展。
今年下半年,基金会还将举办或协办亚太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会、国际亚洲兽医大会、中国大学生葡萄酒科技文化节等活动,搭建农业创新实践平台和国际化交流平台,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实践能力的农业人才。
中国慈善家:具体项目投资上有什么计划和预期?
李凤亮:人才方面,我们将重点投入“一带一路”农业人才专项培养计划,为沿线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农业科技与管理人才,在农业领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我们还将以基金会为桥头堡,加强农业科学、生命科学等重点学科国际合作与人才引进。
学科建设上,我们将联合香港高校,整合科研力量,攻克农业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基金会成立后,我率队先后访问了岭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并与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层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平台共建、联合科研等方面找到了“公约数”,达成了一些实质性的合作共识。
产学研合作也是基金会投资的重点方向。我们将对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验证与推广。例如,把华农研发的农业物联网监测系统、精准施肥技术落地应用,并逐步向大湾区农业企业推广,带动大湾区农业企业增收,形成“科研—产业—市场”的良性循环,促进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
通过这些领域的项目投资,我们期望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的新路径探索上,在教育公益服务覆盖面与实效性的拓展方面,触发连锁反应,起到示范作用。
作者:王琦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