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家 · 2025-10-31
中国慈善家 · 2025-10-31

一家“大厂”的女性高级管理者,会选择做什么样公益?她为何投身于此?她所在的公司又给她的公益思考带去怎样的烙印与启发?
闻佳,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巴巴集团公共事务总裁兼妇联主席。但她还有另外两个她很珍视的职务——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半暖公益发起人。
是女性管理者,也是女性公益人,从商业疆场到公益田野,她深知:公益若要走得远,不能只靠初心,更需可持续的机制。
一颗魔豆种子
许多人知道,阿里巴巴通过独有的合伙人制度掌舵公司前进方向,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企业管理风格。
2017年2月,闻佳跻身合伙人之列,成为当时13位女性合伙人中的一员。作为国内少有的高级别管理者中女性占比较高的公司,“阿里女合伙人”一时成为社会上喜欢讨论的标签。
但闻佳并不接受“杰出女性”的标签。直到今天,她依旧谦逊地说:“我们都是平凡的女性,只是我们身在一家不平凡的公司。”
闻佳所说的这家“不平凡的公司”,不仅在历史上创造了中国新电商模式,在诞生之初,公益的内核就根植于这家公司。这份公益心,起源于创始人脚踩自行车的一声呵斥“把窨井盖放回去”,也逐渐生长成有体制保障的公益制度。
2010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宣布将每年拿出营业收入的千分之三投入公益;2015年,阿里巴巴发出“人人三小时”倡议,要求每位员工每年完成三小时的公益志愿时,马云成为一号志愿者。
而13位女性合伙人,最根本的身份,也是阿里员工。“我们的人人3小时是什么?”她们萌发出一起做公益的想法,“全女性”的性别特质,让她们把目光锁定在妇女儿童人群。
就在这一年,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等多家机构共同发起针对农村地区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的实验,问题聚焦于乡村传统养育观念——外出打工的父母把孩子留给老人抚养,留守老人认为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却忽视了早期心智开发与高质量陪伴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城乡间的差距,从生命的起点就拉开了。
2017年9月,由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彭蕾发起,13位女性合伙人很快联合成立浙江省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下称“湖畔魔豆”),以困境中的母亲和儿童为帮扶对象,通过陪伴农村家庭践行科学养育,实现农村儿童在生命早期的平等发展。

在后来的一次活动上,彭蕾很坚定清晰地分享过做“养育未来”项目的发心和愿景,就是期望通过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参与,最大程度影响和改善婴幼儿照养人的养育观念和行为,补充欠发达地区 0-3 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不足,降低其早期发展滞后的风险。
彭蕾说得很真诚,“婴幼儿照护不是公益领域的热门方向,但是湖畔魔豆认为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民族的振兴以及未来与其他国家的竞争最终都会回到人才竞争和人口素质,湖畔魔豆可能不是这个方向的先行者,但是我们给自己的承诺是要做这个领域的坚持者”。
基金会成立当天,闻佳就表达了她的信念:“湖畔魔豆就是一颗有魔力的种子,我坚信它总有一天会变成爱的森林。”
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
森林,意味着长期耕耘。可持续性,成了湖畔魔豆理事们反复思量推敲的问题。
“养育未来”采用县域覆盖模式,在人口集聚的村镇,建立儿童早期发展养育中心;在偏远地区则建立养育服务点,提供家访服务,入户指导家长进行亲子互动。

然而难题很快浮现:养育师难招更难留。公益,确实不是一个点,而是一连串问题的解决。
马云曾说过,“公益需要钱,但是光有钱远远不够。公益需要时间、激情、智慧以及所有钱可能拿不出来的东西”。
破局之道,来自阿里的管理经验:“设置了绩效考核机制,设立了奖惩规则,同时也规划了3年培养路径。她们既可以服务得更好,又能学到不一样的东西,对其个人未来发展也有更多的积累。”
截至2025年6月,“养育未来”已培养353名养育师,64名管理干事,她们都是当地人。“泥土里长出来”的人才队伍,让公益扎根更深。项目在欠发达地区有了可持续的生命力,更多的留守者变成了养育师,更多的全职妈妈变成了职业女性。

“我们还是把阿里巴巴对于公益的长期思考和探索放进了湖畔魔豆的运营中。”阿里创始人马云一贯主张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做公益,闻佳则用切身经历予以实践,证实可持续是公益发展的关键所在。
湖畔魔豆所带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免费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场所,更是一所家长学校。
陕北某县湖畔魔豆项目的养育中心,来了个2岁还不开口说话但生理机能正常的孩子。养育师询问了一圈后得知,孩子长期由不太爱说话的祖辈在家照顾,几乎没有语言交流。养育师立刻建议,要给孩子创造语言交流的环境,不能封闭在家里。养育师一边鼓励家长多和宝宝说话,一边设计密集的亲子互动课,反复用实物引导宝宝发音。每次上课,养育师拿着鸡蛋,一遍遍对宝宝说“这是一个鸡蛋”。突然有一天,孩子开口说出“鸡……蛋”时,老人泪流满面。
从宁陕县起步,到榆林的市域探索,再到聚焦陕西的“多方协同全省模式”,截至今年9月,湖畔魔豆项目已经落地全国6省12县及1个镇,建成养育中心和服务点66个,服务0-3岁婴幼儿和照养人近4.5万名。
“如果陕西的全省模式被验证是成功的,以后其他省份就可以复制。”闻佳说,全国那么多县乡农村,湖畔魔豆一家组织的能力范围是不够的。“我们特别愿意共享方法、教材与技术,共同推动乡村早教发展。”

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运营,不做盆景做森林,这样的公益态度,是阿里巴巴一以贯之的可持续理念。
比如,阿里巴巴存续时间最长的“公益宝贝”项目,就是将公益很好地融入了商业设计之中。天猫淘宝商家可以选择将上架商品加入“公益宝贝”,每卖出一件商品,就捐赠至少2分钱至商家选择的公益项目中。
对消费者和商家来说,每一笔成交都是彼此公益的唤醒。2分钱很少,但是聚在一起就真的能发挥作用。
“公益宝贝”开创了中国“交易捐”模式,这是互联网公司“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主动思考,是利用平台属性创新形成的可持续公益模式。看似涓涓细流、不声不响,但厚雪长坡,滚出了公益的大雪球。19年过去,公益宝贝累计捐赠数十亿元,捐赠订单量600亿笔,每年都有近200万捐赠商家、超4亿购买公益宝贝商品的用户。
经历过,更懂其中的难
习惯于全力拼搏的闻佳,十年前曾有过一段内心焦灼期。那段时间,事务繁杂、能力临界,越想做好,越感挫败。
“一项没做好,就怕耽误公司大事。”失眠、焦虑、自我怀疑,她形容那是一片“黑暗”。崩溃边缘,她会想到打电话找人倾诉,可往往是夜半时分,又担心打扰别人休息,极为纠结。
她对《中国慈善家》谈到情绪变化的根本,“你越焦虑、越害怕,它就越是生长”。她说自己一度就像溺水者抓浮木一样,各种办法能试尽试,在友人的陪伴下,以及借助辅助工具,她最终激发出内在力量,走出低谷。
因为经历过,所以懂得其中的难。她萌生了要做一个关注女性心理的公益组织的念头。
“回过头来看,特别感谢那些在我挣扎时帮助过我的人。我希望能够做一点什么,把别人对我的爱传递下去,帮助更多的女性。”闻佳说。
即便是闻佳,有了这个想法后,也有过踌躇与犹豫:自己是不是“一厢情愿”,会不会“吃力不讨好”?直到受到周边人故事的影响与朋友的鼓励,她才下决心,试着做一根拐杖,支撑其他焦虑女性渡过艰难时刻。
2022年11月,由闻佳发起,阿里巴巴5位女性合伙人创办了浙江省半暖公益健康服务中心,聚焦女性心理健康,课程融合积极心理学、正念冥想、音乐与自然疗愈,陪伴女性走出情绪困境。
女性的心理困境,是一个越来越显性却依然缺乏关注的议题。2025年9月24日,半暖公益与浙大心理系共同发布了《2025浙江省女性心理健康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本次调研中,有一个发现尤其值得关注—— 89%的女性相信“自我调节有用”,但超半数仍受焦虑、失眠困扰。事实上,她们需要的,不只是独自硬扛,而是一个“喘息的支点”。
女性并非弱者。作为非心理咨询机构,半暖通过活动与课程提供陪伴、支持,为力不从心的女性提供倾听的喘息气口,提供工具作为支点,唤起女性自身的力量。
“半暖,意为我做一半,另一半靠你自己。”闻佳说,“我们愿做拐杖,支撑你走过最难的路。”

力量是可以被唤醒的,也是流动的。半暖公益联合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调研为先,针对困扰女性的心理问题,研发自有“十二法则系列”课程,并获得了国家版权认证。自创立以来,半暖已举办了400多场线上线下心理课程活动,累计服务超过1.7万人次,复课率近80%。
同时,半暖公益针对云客服、自闭症患者母亲等高压职业和特殊人群进行定制课程,为前者开设压力管理、非暴力沟通、睡眠等课程,为后者研发特有的“喘息课程”,助力她们掌控情绪,调整心态。半暖的课程还走进了女子监狱,开展了24次课程,服务五百多位在刑女性,帮助她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念。
如今,北京和上海等地的企事业单位,也向半暖提出了开课需求;活动也拓展出观影体验、戏剧工作坊、艺术疗愈等丰富形式。
知名人类学家项飚强调“把自己作为方法”。闻佳对于半暖的投入,其实也很符合这位人类学家对于认知的提炼,把自己当作方法,把痛点当作方法,把对话当作方法。
有温度的科技
闻佳相信,技术进步始终在拓展女性的可能性。
从工业时代到数字时代再到AI时代,每一次技术进步都带来了更好的女性就业创业环境,让女性更有可能享受自由和平等。
OpenAI 9月中旬发布了首份ChatGPT详细使用情况调查,涵盖性别、年龄、地域及用途等多维度数据。情况显示,在2025年6月,女性用户比例首次超过男性,标志着性别方面的差距大幅缩小。
女性容易内耗,淤堵于心,而允许情绪发生,将情绪表达出来,是情绪疏导的起点,也是关键。然而,羞于开口或担心打扰亲友,这都阻碍了自救第一步。
2025云栖大会女性论坛,半暖公益发布了AI陪伴机器人“小暖”,她是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的技术,由浙大树林派实验室提供专业理论指导,经过12000分钟真人语料的训练孕育而成。用户通过语音或文字,可以24小时跟“她”对话。
不用担心泄露隐私,不用担心打扰,和小暖陪伴机器人的对话,她会捕捉到情绪变化,根据情况推荐适合她的即时活动,比如正念练习、身体扫描、音频课程等,帮她调整呼吸,进入舒适的冥想状态。

除了“小暖”,在过去26年中,阿里巴巴还有不少科技向善的尝试。
通过无现金交易,支付宝减少了支付小票,发起蚂蚁森林。9年过去,如今6亿多棵树成为西北荒漠化治理中的一份力量,这背后正是定闹钟、抢能量的全民公益。今年,支付宝推出“碰一下”,也成为拉近公益距离的新方式。在商圈夜市,在社区电梯,轻轻一碰即可跳转至公益宝贝账单,使消费者看到过去一年“自己做的好事”。成绩单可能再次触动用户的内心,激起行善的新热情。
闻佳觉得,企业公益做得好且可持续的,大多是从商业模式中找到了与公益相契合的点或面。只要企业在发展,善行就会自然发生。如果再嫁接上“独门”科技,公益效能将成倍放大。
而具体到女性的发展,科技无疑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助推器。闻佳说,“在工业时代,女性迈出家门开始工作;互联网时代,全职妈妈、残障人士可以在家开网店,突破时空限制;到了AI时代,技术应用门槛大幅降低,女性的柔性与韧性、同理心与沟通力反而就会脱颖而出。”
她尤其看好AI对女性的解放意义。AI的发展还是服务于人的。具身智能未来一旦普及,更多女性将被解放出来,成为技术进步最大的受益者,“没准看孩子的工作可以放心交给机器人,妈妈们晚上就都能睡个好觉了”。
采访的最后,闻佳分享了一次观看纪录片的感受。在纪录片中,一位扎根敦煌修复洞窟的艺术工作者说:“这个洞这辈子修不完,我下辈子还要修。”同《中国慈善家》记者分享这句话时,她再次深为感慨:“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什么事情是你这辈子干不完,下辈子还想干的事?我觉得就是公益。”
作者:王琦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