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
中国慈善家2020年度人物 |犁田者周源:世界的本质是问答

中国慈善家 · 2021-02-07

在追求极致速度的互联网世界,知乎和周源像是一种独特的存在。

 

图片周源 1980年生于贵州贵阳。2010年创立知识问答型社区知乎,现任知乎公司CEO。
图片
获奖理由他是新经济的领军者之一。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国发生后,他带领知乎团队用500余万条信息为30亿人次筑起抵抗未知和恐惧的知识堡垒。在信息洪流中,他始终坚持有价值的信息是稀缺品。十年来,他打破常规、突破圈层,力图在大众娱乐时代以理性、建设的姿态打开知识共享的大门。

 


 

清华大学东侧的768创意产业园,知乎的办公点分布在园区不同空间,这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已经在此扎根近十年,在略显陈旧园区里逐渐增加办公人员和工位。
创始人周源办公室所在的那栋是知乎的主楼。他说,经过十年发展,知乎已经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节奏,一种在超速赛道上克制的节奏。
在追求极致速度的互联网世界,知乎和周源像是一种独特的存在。身处流量赛道,周源却说,知乎非流量通用型产品,而是社区驱动型。人们在这个隐形的问答社区里,遵循平台的规则,谈天说地。
什么问题都有。快速入睡的妙招、鼻炎的根治……几乎每个问题下都跟着回复。2021年伊始,周源把公司品牌Slogan做了调整,由“有问题,上知乎”升级为“有问题,就会有答案”。
有人说周源还在“文火熬汤”,也有人说知乎在“苦苦煎熬”,他没着急回复任何一种论调。在面对《中国慈善家》采访时,他反复提及知乎的使命:让人们更好地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找到自己的解答。
听起来这像是个乌托邦。周源解释:世界的本质是“问”进制的,所有的问题都会有答案,只是答案出现形式、时间的不同。他和知乎要做的就是培育土壤。
“内秀”的老板
主楼里,周源的办公室是一个集办公、会客、健身于一体的大开间。早些年,知乎员工不多,大家都挤在一起办公。
知乎上有人提问:周源是谁?周源自己去下面留言回答,这位简介为知乎001号员工的答主像写简历一般将自己的经历条条列出:当过程序员,干过记者,创业失败过,现任知乎公司的CEO。
生于1980年的他兼具“70后”“80后”特质。在知乎上,他吐槽天气寒冷,记录一天的心情,回答的问题从知乎的模式到酸豆角为何下饭不一而足。现实中,他又谦逊得让人觉得老派。遇到从未听说过的词汇,他不搪塞掩饰,扭头就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讨教。
2021年1月15日,在《中国慈善家》杂志的拍摄现场,同事建议他把米白色的毛衣搭在条纹衬衣上,以彰显年轻活力。他将信将疑,这种穿搭方式他不喜欢,也从未尝试过,但最终还是照做了。
40分钟的化妆过程,周源把眼睛闭上,听从化妆师的“指令”,抬头或转头。早年间,第一次创业的周源没经验,从员工餐到公司战略,都要经过自己把关。
创立知乎十年,周源自认为最大的变化是学会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比起事无巨细的亲力亲为,他更享受放权。
媒体问他,自己性格在产品中最大体现时,周源答:求实。他希望自己的团队在浮躁的创业环境下,一直保持真实的自我,不浮夸、不吹嘘。
图片2014年8月19日,北京,知乎网创始人周源响应ALS泼冰水挑战,并向美国ALS协会捐款100美元。图/视觉中国
被“精英化”的知乎
成为知乎老板前,周源写过代码,在科技媒体见识过“大佬”,也在一款叫“Meta搜索”的产品创业过程中踩过坑。
2010年,经历了第一次创业失败的周源开始思考新的问题:有没有一种更低成本更高效的方法,让大家在交流的同时学到好东西?或者如何更大规模的产生高质量信息?
彼时,腾讯、百度等内容平台已经逐渐聚拢流量,市场对于这个不依附于流量巨头而要独立诞生的内容社区并不看好。
2011年1月,知乎作为问答型社区产品正式上线。名字来自偶然迸发的念头:一个普通的晚餐时间,一位同事的短信跳进周源的手机——建议名字围绕“知之”俩字。几分钟后,第二条短信写着:知乎者.com?几个小时后,周源给所有人发了短信,上面只有两个字:知乎。
区别于当时火热的贴吧、QQ空间等流行的平台,知乎采用邀请码制,只有创始团队的熟人、熟人的熟人才能注册。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知乎的用户数量仅有40万人,一个在互联网洪流里微不足道的体量。
然而,在这40万人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87%,这与绝大多数互联网平台的用户结构截然相反,也让知乎从一诞生就被贴上了“精英平台”的标签。上线两年后,知乎正式对外开放注册,不到9个月用户数量达到400万。
有人问周源,创办知乎的初心是什么?他干脆把知乎创立之初的一封内部邮件贴在答案里,“每个人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知乎能帮助每个人去展现自己亮闪闪的一面”“知乎帮助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知乎将持续产生高质量、可沉淀的信息,并让有价值的信息和人都关联起来”……
此后的10年里,问答社区的模式一度成为风口,资本加持下诞生的“悟空问答”“百度新知”等都成为了知乎的竞争对手。周源似乎不着急,不紧不慢地搭建自己的社区,挖掘各个领域的话题,维持自有社区的秩序。即使是进军知识付费领域,知乎也不急于抢占先机。
然而,知乎发展到第十年时候,那些曾与之类似的网站或产品大多销声匿迹,有人把这归结为过快扩张致使发展失控。
见证了互联网浪潮里的起起落落,周源称自己坚定了一件事:一家公司成立时最先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做的事情是不是在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如果公司成立一开始就考虑收益的话,未必能做得长久。”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月,知乎全网用户有2.2亿。2020年平台总回答数超过2.4亿条。
图片2018年1月20日,知乎“不知道诊所”亮相天津大悦城。在这个模拟真实的诊所场景之下,大家可以在挂号台现场提出问题,与坐诊的数十位知乎优秀回答者组成的“专家门诊”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图/视觉中国
精神支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疫情暴发,这是每个人都从未经历过的事情,网络上每天都会有很多令人害怕的消息在散播。我们就在想,这个时候知乎能做什么?”周源仍记得那时的景象。
2月3日,他给全公司员工发了封邮件,一方面跟大家讲一讲这个时候哪些工作比较重要;另外一方面,他告诉整个团队,这个时候知乎应该扮演一个能够消除大众恐惧、鼓舞人心、把各方力量都发挥出来的平台角色。
周源清晰地认识到,疫情期间,知乎还是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即精神层面的援助。全体邮件发布后,周源牵头成立了战时疫情小组,由他担任组长,在高管队伍里征集领队。
这个紧急成立的战时疫情小组首要任务就是对全公司的工作部署做一定的调整。小组需要在全公司范围内抽调适合这个工作的同事,有动态的、谈合作的、内容策划的等等。
周源发现,当时知乎的整个工作机制不足以支撑要做的事情。他向《中国慈善家》回忆,“那时候要做的事情很多。第一,怎么能让动态性、实时的信息,准确呈现出来,让政策解读、专家分析这些沉淀的内容第一时间出现在网络平台上。第二,我们邀请权威的媒体和专业的机构入驻知乎,让他们可以在这个地方第一时间发声,通过问答的方式把一个问题讲得更为细致。第三,当内容变多了以后,可能里面会有一些不实的信息,我们怎么更高时效性更准确的审核。”
随后,知乎与简单心理、壹心理、蓝天心理工作室、京师心理大学堂等专业心理援助机构联合,开辟线上心理援助渠道,为一些用户出现的心理疑惑或者问题提供正确的疏解方法。
复盘时,同事告诉他,整个疫情专题,平台上共有500多万条各种各样的内容,大约30亿人次的浏览量。他对此感到满意。周源说,在那个时刻无论是建立防控意识、了解疫情动态,还是安抚大家的心理,这些都是刻不容缓的。

 

文/本刊记者 邱慧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