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莫言:时代在变,而恻隐之心永存

中国慈善家 · 2024-02-20

  本文原载于2023腾讯社会价值年刊《生长》。

  我是莫言。这10年来我经历了很多,写出来绝对是一部漫长的小说。

  在生理上,我由一个中年人变成一个老人了。57岁的时候,我觉得我一点都不老,很年轻,精力很旺盛,身体也很健壮。到了67岁,有时候就感觉有一点力不从心了,熬夜熬不了了,走路也不如过去快了。而且这10年来,我在精神上一度有一些悲观低落。

  各种荣誉都拿到了,我觉得是“功成名就”了,这是坦率地、客观地讲。当然骂声也得到了,中国当代作家挨过的骂,加起来恐怕也不如我一个人挨的骂多。种种谣言,种种违背文学批评常识的断章取义,上纲上线,把小说中的人物等同于作家和作家的家人,然后是种种波及家人的辱骂。如果这些人都不懂文学批评常识,那没有问题,问题是这里面有的人是精通文学批评的专家。这些都使我感到悲观。

  莫言手书“累积小善 期成大德”。

  我自嘲是“无用之人”,浪费粮食,有点自我贬低的意思吧,但也是悲观心情的折射。

  我和好朋友王振共同创办微信公众号“两块砖墨讯”,旨在用艺术形式展示祖国的壮美河山,人文胜景,分享我们的心灵感悟,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慈善”。从前年春节开始,我们发起了“莫言同心”公益项目,用书法作品筹款,救助西部贫困地区的先心病患儿,到现在有300多个孩子接受了治疗,手术都很成功。通过这件事,我心里获得了巨大的安慰。这种安慰和付出是不匹配的,我们付出很少,但得到了很多。

  对我触动最大的一次,是2022年的元宵节去301医院看望来自青海地区的那批孩子。其中一个小孩一岁多一点,他坐在病床上,露着红红的小脚丫子,我手握了一下,那个小脚丫子凉凉的,我感觉到自己的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一种对小小生命的呵护之情油然而生。尽管这个孩子跟我没有任何的亲属关系,但是我作为一个老人看到这么一个可爱的小生命,在我们的帮助之下恢复了健康,确实是满心的成就感。难道说是我帮助这个孩子吗?不是,应该是孩子帮助了我、安慰了我,使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人的意义和价值。

  2022年元宵节,莫言看望先心病患儿。

  当我自己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那个时代物质还是比较贫乏的,我对于慈善没有直观的认识。当然也听说过旧社会里庙里面要施舍,每年到了腊八,庙里面会煮上几大锅粥,让那些乞丐们、吃不上饭的人去吃,也算是一种慈善行为了。这个情景我在《檀香刑》里描写过。

  尽管物质贫乏,但是村子里面,与人为善、扶危济困还是老百姓的基本道德观念。一家有难,邻居都会施予援手,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帮力。假如哪个人突发疾病,邻居们一呼百应,立刻会卸下门板,抬着往卫生院奔跑。谁也不会说我回去跟你要钱,我抬着你了,没有这样的。因为谁都知道,今天你抬了别人,很可能明天别人来抬你了。

  大多数人家,有一点好的东西,还是愿意分享给大家。我母亲就是这样。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杏树,而且杏子非常好吃,每年到了麦收的时候,杏子熟了,就会分给邻居。有一年过节,我们包了粗面饺子,一人分大半碗,这时来了一个乞丐,我记得很清楚,二月二,他说,“你们都吃饺子,给我吃红薯干?”我们小孩不懂事,很不满意,说,“给你红薯干也是我们给你的,要饭的还嫌饭冷?”我母亲就不一样,她把自己碗里的饺子倒给那个老人,宁愿自己吃红薯干。这件事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当然我们觉得不可理解,怎么会这样呢?但是我想,这里面包含了一种非常深厚的乡村的道德。后来我愿意做慈善,跟我母亲的行为是分不开的。

  慈善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我的文学作品里面褒扬了很多的善,但善跟恶是一体两面,我们不要指望社会里只有善而没有恶人、恶行、恶念,这是不可能的。关键就在于让恶得到遏制、让善得到倡导。

  几十年过去了,大家变得富裕了,不再为温饱发愁了,我在小说中描写过的那种残酷也减少了。在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所见到的乡村矛盾,大多是因为物质财富的分配问题,包括父子反目、妯娌纠纷、兄弟阋墙。贫困导致了矛盾,贫困导致了人的道德水平的下降。当然,也有圣人“贫贱不能移”,但那是圣人,我说的是普通人。

  改革开放之后,有很多人有钱了,然后回馈社会,捐钱给学校,一捐捐多少亿,成立各种各样的基金。当某个地区发生类似地震、水灾之类的灾难时,全民捐款。有这样一种全民爱心的集中展示、体现。

  同时我感到,慈善不仅仅是钱和物的问题,关键是人心。所谓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是慈善的根源。在“莫言同心”“与星同行”慈善项目筹款时,看到捐10万5万的,我很感动,但是捐1毛、1分的,我也很感动。我们确实收到了很多0.01元的捐款,一分钱也是善意,即便一分钱不捐,点个赞也是善意。

  并不是说有了钱才可以做慈善,参与了,你就是善心的流露。我觉得应该唤醒大家的意识。人心向善就不会以邻为敌、以邻为壑,包括处处想着跟人斗争,怎么样把对方整死,善心增长了,害人之心就会得到抑制。我们必须承认,即便是圣人,心里面也有一刹那的世俗念头,无论多么光明的人心里也有黑暗,无论多么仁慈的人也有恶的念头,关键是此消彼长,当大家都把善心焕发出来,恶的意念就会被压制下去,社会就会平和许多。

  过去,我个人还是遵循着“善欲人知,不是真善”这样一个理念,觉得吆喝出来挺难为情的。后来在朋友们劝说以及慈善机构的讲解下,我感觉到过去讲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现在应该让好事也要传千里,传万里,因为慈善是每个人的内心需要,慈善也是一个社会的公众行为。

  2022年2月15日,“中华慈善总会莫言同心项目”发起人、中华慈善总会慈善大使莫言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看望来自甘肃、西藏的29名先心病儿童。

  2023年5月20日,我联合《中国慈善家》、腾讯基金会共同发起“与莫言同行” 公益行动,营造一个“人人慈善”的社会氛围。我们接下来还会尽力地来做这个工作,继续救助先心病、孤独症儿童。今年我们在北京爱尔基金会设立的“两块砖公益基金”也在腾讯公益、字节跳动公益、微博公益等互联网公益平台上开展公募。希望大家能帮的就帮个钱场;不能帮钱的,帮个人场,给我们说些好话、喝一声彩也是可以的。现在人人有手机,人人都在上网,都可以成为一个参与者。我和王振当然带头捐款。

  两块砖公益基金“与莫言同行”公益行动计划自2023年8月8日上线互联网公益平台公募筹款以来,截止2023年12月22日 ( 冬至 ) 共募得公益款项300余万元,带动逾12万人次为先心病、孤独症患儿捐款。

  2023年的99公益日期间,我们和腾讯公益、《中国慈善家》杂志一起办了一场公益直播,请来了演员王宝强、歌手李宇春,他们都在做慈善,影响力很大的。大家团结起来做一件事情,既热闹又有力量,而且通过网络这种现代的传播方式,瞬间传遍千家万户,这个力量我们必须利用。传播这样的信息总比传播那些八卦要有意思得多。

  2023年,99公益日爱心直播,莫言现场写下“与人为善”四字,呼吁大家一块做好事。摄影/燕飞

  在这个公益直播上,我看到,去年在301医院见过的那个“小脚丫”已经长高了,特别调皮可爱,当年他很病弱,很无力,像一个小鸡雏一样。现在完全是调皮、健康、美丽的小儿童,尤其他在屏幕上喊了两声爷爷,喊得我心里面化开了糖一样,那种幸福感,洋溢到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里了,感觉到为这样一个孩子做什么样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需要我们帮助。看起来是我们帮助这些孩子,实际上是这些孩子帮助我们。他们使我们变得生气蓬勃,觉得自己活着还是很有价值的。一个人在自己的晚年干这样一件事情,我觉得我还是有用的,我是可以的,于是我的悲观情绪消退,乐观情绪滋生。

  2023腾讯社会价值年刊《生长》

 

  口述:莫言

  整理:张博迁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杨永洁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