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人
张越:狗咬人,人杀狗,到底症结在哪里?

中国慈善家 · 2023-12-27

  她发现,一些跟动物相关的议题往往会引起巨大的社会争议,而社会对这些问题基本是无解

摄影:刘健安(AXstudio)

  张越的微信名是她曾养过的一只狗的名字“丢丢”,头像也是“丢丢”的照片。

  “丢丢”是一只被医生判定“活不久、随时可能肾衰竭”的流浪土狗,被张越收养后,逐渐变得健康干净漂亮可爱,居然活了十多年,直至去年离世。

  时至今日,张越依然对养动物没有那么大兴趣,“丢丢”也不是她主动想养的。当初这只小流浪狗一直跟着她不走,无奈之下,她只好收养了它。

  张越与流浪动物的缘分始于2004年。那年,还是《半边天》主持人的张越去一位女嘉宾家里采访。一进门,她就发现了几只境遇特别惨的小猫小狗,有双眼被挖掉的猫,有浑身毛被烧掉满是伤疤的狗,还有被掰碎四肢的小奶猫……此前从没养过宠物的张越特别吃惊,赶紧问女嘉宾这是怎么回事。女嘉宾说:“外边有流浪动物被人虐待,我看着实在太可怜,就都给带回家照顾了。”

  这件事给了张越“天大的刺激”,她愤怒地问道:“简直太过分了,他们敢这么对待动物,得怎么对待人呀?”她想立刻去派出所报警,女嘉宾告诉她,法律缺位、管理缺位,报警可能也没什么用。

  采访完回到家,张越感到很困惑,“外边真的有那么多流浪动物吗?我怎么从来都没注意到呢?”家里有点剩饭,她拿去放在小区草地的偏僻处。过会儿再下楼一看,饭被吃完了。从那天起,她就开始给流浪动物放吃的,最初不懂,放家里的剩饭,后来知道去买猫粮狗粮,再后来知道光这样喂不行,要带它们做绝育、免疫,去医院……

  随后几年里,她在做节目时,越来越多地发现一些跟动物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引起巨大的社会争议。

  比如,某小区有人要下毒杀死流浪狗,一部分人支持说“就是应该杀啊,流浪狗太多了”。另一部分人则说“不能虐待动物”。一部分人说,“你喜欢,你怎么不抱家里养去啊?”另一部分人就说,“地球又不是你们一家子的,凭什么你不许谁活谁就不许活?”

  或者高速路上有车辆,满载着不知道从哪偷盗来的流浪猫流浪狗,要拉到外地去卖掉、吃掉,被志愿者拦截了,双方就在路上发生巨大的争执。

  那时,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张越都很烦恼——她不知道该怎么看待这件事,为什么会出这种事?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到底谁说得对,谁不对?似乎谁说得都对,又似乎都有问题,似乎社会对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她后来发现,大家都有同样的困惑。于是,她和其他几位媒体人决定组织一个动物保护记者沙龙,系统学习和动物有关的问题,武装自己的头脑。

  于是,做过动保相关选题的调查记者、一线动保志愿者、动物医师、心理学家、社科院的专家、法律界人士、了解国外动保状况的学者等动保各相关方面的人士,都陆续被请来作讲座。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张越和其余参加沙龙的同仁才逐渐摸清楚动物保护的底层逻辑。他们意识到动保问题不单纯是动物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管理的一个系统工程,其根源在于规范人的行为。保护动物,实际上也会让人的权益得到保护,使整个社会运行变得更加有序、更加良性。

  这群媒体人觉得有必要向社会普及这样的理念,有必要在动物保护这片“不毛之地”做一些耕耘、启蒙、呼吁、倡导,有必要促成良性有序的社会管理系统的建立。于是,经过一年的筹备,2011 年春,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简称它基金)正式成立,张越是发起人之一。

  个人救助流浪狗的经历与作为媒体人对动保知识的系统学习,使得张越对动物保护领域有所关注,也直接改变了她的公益方向。在做动保前,张越做“人的慈善”,同时兼任几个针对女性的慈善机构的理事。它基金成立之后,张越就辞去了其他公益机构的理事职务,专注动保领域。

  包括张越在内,令所有发起人感到特别意外的是,它基金竟然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做动物保护的基金会。他们决意在推动《动物保护法》和《反虐待动物法》的立法、向公众普及推广动物保护理念,以及救助既有流浪动物三方面发力。

  张越和被救助的宠物犬。

  每隔一段时间,它基金便会组织动物法治论坛,请全国各地的法学家、法学教授整理出他们的研究成果及心得建议,上报给相关的管理机构或立法机构。每年两会,它基金也会推动代表委员提出相关的提案议案。

  并且,他们还搜集了世界各国在动物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请最好的翻译将其翻译成中文集结成书,目前这些书籍资料即将出版。张越希望这些资料能给我国的动物保护工作提供好的参考和借鉴。

  为了向普通公众普及动物保护的理念,它基金一直不断地在自己的新媒体矩阵上发声,宣传反对商业繁殖和买卖,控制动物数量,倡导科学养宠、以领养代替购买、在校不养宠等理念。从去年开始,他们又与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合作,面向中小学生推出生命教育课程,旨在让“保护动物 珍爱生命”的理念从娃娃抓起。

  救助流浪动物更是随时都可能实打实遇到的工作。自成立之日起,它基金办公室的流浪动物就没有断过,这里是办公室,也是流浪动物被领养之前的中转站。办公室几乎每个人,家里都收养有解救来的流浪动物。张越每次都挑伤残最重、最没人愿意养的那一只。目前,她家里养着一只被人打瞎双眼,被车压断了两条后腿,而后又经历了今年涿州洪灾的“狗坚强”。

  自己救助毕竟力量有限,它基金主要靠和全国流浪动物救助机构合作来推行这项工作。目前,它基金与1400多家流浪动物救助站及多所高校的流浪动物救助站展开了合作,资助他们购买猫粮狗粮,资助他们为流浪动物做绝育和免疫。

  即便这样,各个流浪动物救助站依然“(猫)狗满为患”,甚至各高校、单位也聚集着大量流浪动物。虐猫虐狗事件也依然屡见报端。人与动物的冲突,关于动物问题的争论也依然时有发生。因此,张越和它基金依然任重而道远。

对话张越

把它们都打死了,能解决问题吗?

  《中国慈善家》:为什么说动保问题不只是动物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张越: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责备说“那么多流浪动物,都给打死得了”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那么多流浪动物从哪来的?如果你把它们都打死,问题能不能解决?

  事实上,在一个有系统管理的城市或国家,它是不会允许你随便繁殖猫狗,随便出售的。这种事情是犯法的。在这些国家,动物繁殖和动物买卖有非常严格的准入制度,只有极少数有资质的机构才可以干这件事。非常少量的繁殖,并且在出售之前做好绝育和免疫。购买动物的买家也要被严格审查资质,比如他(她)生活稳定吗?能养得了这个动物吗?这个人以前有没有过虐待、暴力的前科?

  你拿到资质后,才可以养动物。这个动物在被你带走时,(动物保护部门)会在动物的身体里打一个芯片。这个芯片非常小,不会给动物造成痛苦,里边记录的是买主的信息。有朝一日,如果这个动物在街上流浪,被人捡着了,警察只要一扫描它的身体,马上就可以扫描出芯片里边记载的饲主的身份证、联系方式等等,就会联系你把动物带回去。

  假如你丢了动物,就应该报警的。如果屡次发现你家的动物在街上,而你从不报警找,那么你可能就涉嫌故意遗弃,这是犯法的,你需要付高额的罚款,或者情节严重的会被判刑。

  所以你看这些地方的动物管理,繁殖是有数量的,买卖是有资质的,遗弃是不被允许的,犯罪是有成本的。所有的这些加起来,再加上因为这个少量的繁殖都控制了,绝育做过了,免疫针打过了,这个动物也不会得狂犬病,也不会任意繁殖。

  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如果 75% 以上的动物已经注射过狂犬疫苗了,根据概率,这个区域整个狂犬病就消失了。人如果被狗咬了,没关系,拿水冲冲、抹点药水就好了,不需要去打人用狂犬疫苗。这是对医疗资源的巨大的节约,而且也是对人巨大的保护。这就是一个有序的管理。

  甚至,还有很多城市比这个管得更严,连我说的那种少量的繁殖和买卖都不被允许。最近,纽约就停止了动物繁殖和买卖。因为,现有的流浪动物被收容了,那么,鼓励所有人用领养代替购买就可以了。不再生,不再卖,喜欢动物的人都去领养,给流浪动物一个新生机会,也是减轻社会负担。所以通过这么一套系统的管理办法,使得社会上不会有那么多流浪动物,不会有那么多动物那么可怜、那么痛苦,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觉得被流浪动物打扰了。

  但是,我们国家由于没有动物保护相关的立法和相关的社会治理系统,造成的现状就是谁愿意生就生,找一个公狗一个母狗,来两个纯种的,卖得贵,领回家就生。完了之后,为了节约成本,他们(贩卖猫狗的人)会让爸爸妈妈跟儿子女儿一块再生,兄弟姐妹相互生,爷爷奶奶跟孙子孙女一块再生,生出来之后就拿去卖。

  这就造成了纯种犬猫基本都是近亲繁殖的恶果。近亲繁殖非常容易有基因缺陷,有的生下来就是残疾或有病,那些人就会把它们直接扔掉。因为很多做繁殖买卖的那些人不爱动物,只爱钱,所以他们不尊重生命,直接扔掉。这部分动物非常可怜,是牺牲品。每年救助者巨大的负担,就是救这一批繁殖出来就被扔掉的动物。

  还有一部分动物看着没有什么毛病,就会被拿出去卖,卖的时候也是为了节约成本,既不绝育又不免疫。买的人往往花挺多钱,说买了一个纯种的,看着很漂亮,买回家没过两天就生病。不负责任的买主扭头就扔了,负责任的花很多钱给宠物治病也不一定治得好,这种我们叫星期猫、星期狗,就是不出一个星期就要生病的猫狗。

  这完全是民间无序的商业繁殖,不负责任的商业买卖带来的问题。得来的容易, 3 块 5 块买来,扭头烦了,不想养了就扔。遗弃是不承担任何责任的,所以就可以任意买、任意扔,而被扔在外面的这些流浪猫狗,继续繁殖,这样,社会上的流浪猫狗就会越来越多。而且,这部分动物由于没有打过狂犬疫苗,所以它还有可能带来狂犬病,这些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这个事情的责任在谁?不在猫和狗,它们不是自己要出生到这个世界上来受苦的,责任在人类的贪婪,是那些人要挣钱,强行把猫狗繁殖、买卖、遗弃,造成了到处都是流浪猫狗的局面,然后就说,“太讨厌了,把它们都打死。”

  好,你如果把它们都打死,能解决这个问题也行。事实上,如果你把它们都打死,正好就给这些非常血腥的动物繁殖和买卖大开方便之门。因为这边流浪动物被打死了,正好可以多繁殖一批,多卖一些。今天打死,明天就给你填满,你打死 1000 只,明天他给你繁殖出1万只。

  还有人吵架抬杠,说“你有爱心,怎么不抱回家养?”但其实没有人能抱回家养,因为抱不完。有爱心的人早都抱过了。你养一只,他扔 10 只;你养 10 只,他扔 1000 只。别说好心的个人,就是国家也没有能力这么收容,因为你收容 100 万只,他能给繁殖和丢弃1亿只。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源头解决。严格控制繁殖和买卖,并且处罚遗弃。实际上,如果你管住数量,管住买卖,下游不会这么洪水滔天。

  在这个领域,我们确实是有所欠缺,公众好像也不了解,整个社会惯例也没有跟上,法律缺位。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很少有的目前为止还没有《动物保护法》和《反虐待动物法》的国家。

  如果你一提《动物保护法》,就会有人说:“人的事还管不过来呢,干嘛要管动物?”这么说的人以为《动物保护法》就保护动物,是跟人类作对的。事实上,我刚才说的这个管理系统,你应该能听得出来,所谓的动物保护是一个跟动物相关的社会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如果管理好了,这样的法律法规有了,并且落实了,实际上不是动物权益被保护这么简单的问题,而是人的权益被保护了,是整个社会运行更有序、更良性了。

  它基金办公室的墙上贴着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救助的小动物。

  《中国慈善家》:它基金成立12年了,这12年来,我国在动物保护方面,有没有一些进步?

  张越:进步非常明显,尽管现实有不如人意甚至让人觉得特别痛苦的事,但我自己亲身参与其中,我必须得承认这个社会的文明、公众的理念是有改变有进步的。

  12年前,我们刚做它基金的时候,你做任何跟动物保护相关的事情,都不知道怎么跟人解释。你说你要做动物保护,基本上所有人都不知道你要干嘛,然后都觉得“人还顾不过来,管那个干啥”。

  我们做一个动物保护基金会,那时得到的批评和不解比赞扬和支持多得多。筹款也会非常困难,因为这是慈善公益领域的“不毛之地”,别人都不知道是干嘛的、有什么必要干,那谁会给你捐款?所以,那时每做一个小项目都无比困难。

  但是今天,我觉得没有这么艰难了。尤其是年轻一代,大部分都觉得动物保护挺好的。这点还是蛮让人欣慰的,年轻人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觉得这项公益有未来、有希望。

  《中国慈善家》:目前还有什么困难和挑战?

  张越:困难和挑战永远都有。比如眼前具体的工作,我们每年末做一个“暖冬会”,总结一年的工作,并且筹款。这对任何一个公益基金会来说都是很大的事。今年12月初,我们就要做,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做准备。

  在日常生活当中,前段时间的社会新闻,一条狗咬了人,有些舆论,甚至地方管理上就出现了对动物的无差别屠杀。这种时候,就是我们动保志愿者最心焦的时刻。

  规范养狗非常重要,如果不规范养狗,比如说遛狗,尤其是遛大型犬不牵绳,给人造成伤害,这个毫无疑问就应该受到惩罚。但我们必须得搞清楚这个伤害是谁造成的,伤害不是动物造成的,是人造成的,所以你要规范的是人类的行为。

  《中国慈善家》:这次参与黄晓明的慈善生日会有什么感想?你自己也是一位著名主持人,如何评价明星名人公益?

  张越:我个人此前因为工作对黄晓明的公益项目有些许了解,但还真不知道他这20年做了那么多公益,涉及到这么多方面,我也是因为今天(11月12日)要主持这个活动,捋资料的时候才发现,我也很吃惊。我算公益圈内的人都不知道,说明他没怎么宣传。

  我觉得他是有诚意有信念,想要扎扎实实做公益的。如果只是一时热乎气儿的话,他坚持不了20年,而且这么多项目做起来都很复杂。所以,我觉得黄晓明特别不容易、非常值得赞赏。

  我也想跟公众说,希望大家对明星做公益这件事多宽容、多鼓励。明星做公益的压力比普通人大得多,经常是可能没什么错,先被冷嘲热讽;但凡有点错,就要被人给“弄死”。但有点错这件事情,其实是自然的,他(她)不一定是个人有什么恶意。

  中国的公益是一个非常新的行业,这20年,中国公益就经历了从感性向理性、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一个过程。一开始,大家都是凭着热乎气儿,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其实,我们早期做公益的很多方式都是不正确的,要搁在今天,跟现在的法律法规都不相符。但刚开始做的时候没有人懂,那时候法律法规也没有这么健全。其实,公益行业的发展是一个慢慢发展不断健全的过程,所以得允许做公益的人也有一个从不专业到专业的过程。

  像黄晓明这种做得时间长、做得多的人,他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非常规范的管理机制,体系对他问题不大。但大部分明星在做的时候,人家并没有自己的基金会,没有一整套特别精干的专门做公益的人马,可能就是凭着热情去做了,所以我觉得得允许有差错,多多鼓励,不要过于挑剔。特别多的质疑和挑剔,无非就是把人吓跑。本来是人家好心想干点好事,结果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一顿质疑以后就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千万别找麻烦就不敢做了。这样的话是对社会良善力量的一个伤害。

  所以,只要是出于善意、依法依规做的,咱先别管人家做的程度和效果如何,咱先鼓励先接纳。只有这样,才会让更多的明星愿意进入公益领域,这对社会是有很大好处的。

 

  作者:王卫

  图片来源:摄影/本刊记者 张旭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杨永洁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