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人
《中国慈善家》年度人物 | “公羊会”创始人何军:大隐于市

中国慈善家 · 2023-03-20


  何军,浙江省公羊会公益促进会创始人。2003年,他创办了公羊会。2008年,参与汶川地震救援后,他又组建了公羊救援队。此后,四川雅安地震、重庆公交车坠江、郑州暴雨,以及泰国普吉岛沉船、厄瓜多尔、意大利地震等各类灾害现场,都有公羊会的身影。在不久前的土耳其地震中,他带领队伍率先响应,成为中国首个抵达前线的社会救援力量。除此以外,他还带领公羊会开发了助老、助学、安全培训、龙舟赛等公益项目。

  何军人如其名,一眼望去很像军人,体魄健壮,走路带风,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但他其实原本是一名企业家,商而优则公益。20年前,他创办了公益组织公羊会,助学、扶贫,用做企业盈余的钱做着“碎片化”的公益。2008年,带队参与汶川地震救援后,他创办了公羊救援队,从此便与应急救援结下不解之缘。

舍与得

  2023年2月,土耳其发生7.8级大地震,公羊救援队成为抵达灾区的首支中国社会救援力量。在一条微博中,何军转发了公羊救援队的宣传视频,上面的配文是:“我们不是救世主,我们只是拯救生命事业的搬运工。”

  “搬运工”谦称背后,是何军和团队的敬畏之心。

  从土耳其地震救灾现场归来,何军带回了一份便签、一枚徽章和一张照片。便签是一位土耳其居民送的,上面写着他对公羊救援队的感谢;徽章,是土耳其外交部得知公羊救援队救出了9名遇难者后,特地赶到机场授予他们的,上面印有土耳其国旗图样;照片,则是何军从救援现场带回的。

  “这张照片,是伊尔马兹和他弟弟的合影。”何军告诉《中国慈善家》,2月9日,公羊救援队抵达震区的第二天,有人告诉何军,附近的拜伦镇有户人家还有个孩子在废墟里面。“那是一家四口,妈妈被救出来后对救援人员说,她的大儿子一定还活着,求救援人员一定要救救他。说完这些,这位妈妈就去世了。”

  何军到达现场,看到的情况是整个拜伦镇的房子基本全垮掉了,伊尔马兹家的房子也整体沉陷了,二楼变成了一楼,一楼变成了地库。

  救援人员仔细观察,用生命搜索设备开展探测,但一直没有发现生命迹象。但大家都不愿意就此放弃,何军的团队和土耳其方面共同努力,花了一个多小时进行破拆,终于把楼板打开了一个洞。

  何军拿着头灯和手电往下一照射,“好像黑暗中,有双眼睛在看着我,我判断就是他们家的大男孩。可是,他已经被一面坍塌的墙压住了胸口。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话说,就是死不瞑目,他都压根没搞明白怎么回事。”何军回忆道。

  2月28日,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会长周秉德为《中国慈善家》2022年度人物何军颁奖。

  在灾难现场,虽然救助过许多人,但总是会有遗憾,其中有些遗憾是难以释怀的。“我们都希望看到生命的奇迹,我们也能够救人。但现实是,你会遇到幸存者,但你见到的更多是罹难者。”

  “伊尔马兹,我其实到现在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我只是听土耳其朋友说,伊尔马兹是土耳其男孩的常用名,这个名字在土耳其的语言当中,代表了永不放弃,很坚强、很tough(韧性)的意思。于是,我就叫他伊尔马兹。”何军向《中国慈善家》回忆,在征得土耳其官员的同意后,他把伊尔马兹和弟弟的合影揣进怀里。他要记住这张脸, “这对于我是一种鞭策:要更及时地去帮助这些素不相识的人”。

  在救援的生死时速中,何军和团队并没有太多时间沉浸在遗憾之中。那一天,他们从伊尔马兹家出来后,站在大街上啃面包,啃了没5分钟,土耳其的一个搜索队提示他们,附近有生命救援的需要。

  何军和队员们带着装备跑了15分钟赶到现场。后来,在那一栋坍塌的5层楼房里,公羊队成功救出了一家五口,包括两个大人和三个孩子。女主人被抬出来时,冲救援人员竖起了拇指点赞。

  在灾难现场,有时候放弃比坚持更难。

  2月8日,公羊队来到一座5层楼前,他们得到的信息是楼下埋着两个人,还有生命体征。何军眼前,是一座摇摇欲坠的危楼,旁边没有任何支撑。

  “如果这时救援队员进入现场,发生余震,会有什么后果?如果进行破拆,会不会对这个楼产生巨大影响?我们心里没底,尤其当时是晚上。”何军回忆道。

  经过和团队的一番讨论,他认为在当时没有大的工程器械、没有大的支护设备来配合的情况下,贸然进入废墟有巨大风险。于是,他们果断放弃了。

  “所以,我们要有自知之明。”何军解释说,“救援不是开玩笑,要对救援人员的生命负责任。我们进入现场时,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才能去救别人。救援队绝对不是敢死队,不能让救援变成一个悲情的故事。

  何军说,在救援这件事情上,“如果你觉得有风险,就一定有风险”。“在我们职业救援里,‘大概怎么样’之类的话是不能出现的,因为如果这么想,迟早有一天会出问题。”

  这是救援中的职业化操守。何军说,公羊队此前参与过多次地震救援,对其风险的研判把控非常有经验了,哪些事情要做,哪些事情不做,他们都很有把握。

  2014年,公羊救援队参与云南鲁甸地震救援。

行“羊”之善

  在何军自己看来,走上公益这条路,是顺理成章的事。

  1970年,何军出生在杭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他就喜欢打抱不平,又爱看武侠小说,心里一直就装了个“大侠梦”。

  不过,命运一开始并没有这样安排。上世纪90年代,何军去了美国读书,25岁归国,创办了一家珠宝鉴定公司。

  他不抽烟不喝酒,闲暇时间喜欢登山、滑雪等各种户外运动,也爱自驾游。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何军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热心公益的人,他们多为年轻的企业家和海归人士。逐渐的,大家商量着说,做公益挺有意思的,干脆就成立一个组织,定期、常态化地做公益。于是,2003年,何军和12个朋友一起创办了公羊会。

  “执公益之心,行‘羊’之善,会天下英豪”,何军这样阐释公羊会这个名字的由来,“羊在东西方文化当中,都是一种比较祥和的动物,是最具有牺牲精神的动物。所以,我觉得一群愿意牺牲奉献的人,一起践行公民价值观,做一些利他的事,我们就叫公羊会。”

  至于要做什么类型的公益、怎么做?没人告诉他们,他们也不知道。“助学、助老,去边远地区扶贫,就有点像天女散花”,并且继续保持了“有多大能力做多少事,走到哪算哪”的务实态度。这种“碎片化”的公益,公羊会整整做了5年。

  转折点出现在2008年。这一年,何军带队参与了汶川地震的救灾工作。到了现场,他发现有个很大的问题:当时中国的职业救援体系还没有成型。

  “汶川地震的救援很困难。你别看我们人数众多,其实都是靠解放军。但军人不是职业救援人员,好多人赤手空拳,背个小水壶、穿着解放鞋就冲到里面去了。”

  他意识到,地震救灾现场需要大量受过职业训练的、由各个工种组成的职业救援队伍。国家面对这么大一个灾难,救援体系、保障体系、人道援助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临时的管控措施,都需要一个庞大的社会基础来支撑。“这是要平时做准备的,可不是你一拍脑袋、一点准备都没有,说来就来。”

  公羊救援队就这样应运而生。它的定位是“做国家和政府的帮手,对国家的救援能力建设作点贡献”。成立之初的公羊队,只有50名救援队员,是何军通过户外运动圈子一个个招募来的。

  此后,青海玉树和四川雅安的地震、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河南郑州抗洪、抗击新冠疫情等各类救援救助现场,都能看到公羊救援队的身影。

  他们的触角还延伸至海外,先后参与了泰国普吉岛船难,墨西哥、尼泊尔、意大利地震等17次跨国救援。刚刚过去的土耳其大地震,公羊救援队成为了抵达现场的中国首支社会救援力量。在这次救援中,公羊队共救出幸存者9人,搜寻到遇难者15人,协助土耳其当地政府救援力量定位有压埋人员线索的现场16处。

  救援需要专业性,公羊救援队埋藏着很多“大隐于市”的民间高手。例如,公羊队搜救犬特勤队队长高之江,就拥有26年的刑事侦查犬训练经验。

  这次参与土耳其地震救灾,公羊队的搜救犬Lucky立了大功。在其中一个救灾点,一些国外救援队带着搜救犬搜索无果后,Lucky经过4小时努力,成功搜索到了一名具有生命体征的成年男子。这背后,正是训导员高之江对Lucky和公羊队其他7只搜救犬长年累月的专业训练。

  “公羊救援队很多队员是各行业的专家,甚至有长江学者、教授、博导,往往在特殊救灾时,他们就能发挥出很重要的作用。”何军说。

  还有一些技能要靠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比如地震救援中的结构专家,至少需要完整的土木建筑学科、学术背景,还要长期从事相关工作,“可不是你一腔热血就能去干这事”。

  何军2020年发布的一条微博,透露了公羊救援队的招募条件:年龄在25—45岁之间,身体健康,工作时间自由,体能达标,无犯罪记录;有潜水AOW及以上级别证书、建筑结构工程师职称、挖掘机操作证、直升机驾驶员、行医资格证者优先。这条微博的标题叫:想成为真正的战狼吗?

  2022年,浙江杭州湘湖,2022公羊会第十届“中华传统龙舟全球竞演”。

  职业救援对专业化要求很高,需要平时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也需要大量扎实的训练。

  何军时常会奉劝一些志愿者,“不要莽莽撞撞地投身这个行业,它具有一定风险性。平时我们要做好很多准备,要进行良好训练,而且训练绝对不是你以为的简单使用一些工具,简单去破拆两块水泥板。真正的救援环境,往往都很恶劣。我们要抱着谦卑恭敬的敬畏心来看待这个职业。”

  公羊队的总部基地设在杭州,但在全国各地也有很多分部,包括北京、新疆、四川、广东等地。在杭州,公羊队有4个训练基地,包括水域救援训练基地,还有建筑勘察、地震救援基地。也有雪山救援之类的高角度训练项目,还有直升机、航空救援等训练科目。救援队员像运动员一样,一年四季不论寒暑,都会按照科目完成训练。近两年,公羊队还派队伍到一些发达国家,和先进的救援队伍进行交流学习。

  除了指挥体系和后勤保障体系是专职人员外,公羊救援队其他队员都是志愿者,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他们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公羊队的公益事业,有空就参与各种救援科目训练,提升技能。这样,当召集令发出时,他们才能够拿上工具,像个老兵一样,随时返回战场。”何军说。

  除了救援能力的建设,公羊队还把公益项目延展到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打造了一个名为“超级救生员”的安全自救技能特训营,旨在提升大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他救能力。

  “救援毕竟不是天天都有,而且就连我们公羊会的会员,也只有极少一部分要真正扛起工具上现场救援。但自救和救助技能,却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用上的。”何军说。

  这个公益课程自2019年在浙江试点以来,一直供不应求,很多学校和机关排着队预约。何军希望下一步能把课程扩大范围,把安全救援技能传授给更多人,特别是中小学生。

  2018年,公羊救援队参与老挝水电站大坝坍塌救援。

人生的另一种追求

  所有这些事都需要资金。何军说,公羊会也缺钱,“永远有想做的事情,但口袋里的钱总不够”。

  公羊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何军自己和其他企业家会员捐赠。“我愿意以自己的能力,每年对公羊会进行至少7位数的捐赠投入。我身边有一群企业家,他们从几千块、几万块钱开始,每年出一点钱,我们一起去做公益,就很有成就感。我觉得这个心态、这个氛围就挺好。”

  “但人家的钱,用在哪不是用,为什么捐给你?”何军觉得,“信任这两个字就很重要。”

  那么,信任如何取得?在何军看来,有两点很关键:“只有你一件一件地扎实地做事,让社会受益,让大家看到成果,后面才会有人投资你。另外就是,你一定要把这个钱用到实处,用到大家看得到的地方,这样才能让大家信任,才会有人来追逐你的公益目标。”

  何军今年53岁了,他说自己早已过了年轻创业的那个阶段,人生追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年,他几乎全职扑在公羊会的公益事业上,企业交给其他股东打理,成为了他的“兼职”。他的人生愿望变得很简单,“钱就真的是身外之物了”。

  他认为自己的这些变化和选择,是符合马斯洛需求理论,顺其自然的变化,“到了一定时候,企业家都会不自觉有这样的想法吧,那就是‘我愿意回家乡修条路’,老华侨不都这样做的吗?到了一定境界,你自然就会追求更大的成就感,更大的快乐。”

  他最大的快乐,就是把公羊会继续做下去,“只要是对社会有意义,国家有需要,我就做下去。”

对话何军:别把自己当英雄

  几乎所有问题,何军最终都会聊到“救援是科学,不能逞英雄”上面去。他甚至主动提到,“你应该问一个专业问题:到底什么是职业救援?”

  “专业”“理性”“冷静”“科学”,这些是何军口中的高频词汇,也能在一方面反映出他的性格特质。

  《中国慈善家》:这次土耳其地震,有很多中国的民间救援力量、社会组织都出动了,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何军:这么多人自掏腰包,去践行以前只有白求恩能干的事。没想到现在土耳其一场地震,我们出去了400多个“白求恩”。这说明中国的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一点一定要给予肯定。

  但是,不做事你就没事,一做事总有点瑕疵。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我们中国的社会救援力量,大家主动愿意出去,愿望是好的。但有些人,就三五个人背个小背包,还有几位女同志,我绝对不是说女同志不能干救援,但救援一线确实不太适合一些女同志去发挥作用,这个环境对女同志不友好。

  我觉得很多事情,要冷静一点。你可以做人道救援,但要选好时间点,选好岗位,着装也要注意。你做后勤保障、做赈灾,完全可以待在大本营,不用以救援人员的名义出现,否则人家会误会你。在时间段上,你可以再滞后一点,不用那么早就过去。去的时机不对,还要浪费很多后勤保障资源。心情大家可以理解,但不要一窝蜂。

  就算你是专业救援力量,也要看一下到那边,有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能力和单独作战能力。如果说大家到那边去都像搞户外露营一样,扎个帐篷,支个锅,煮2000包方便面,我认为不专业,还有很多安全隐患。这样的队伍,不建议自己出去,可以通过人才库选拔一批优秀人才,组成一支队伍代表中国民间救援队出去。

  还有就是,联合国有专业的救灾流程,当地国家也有一些管理制度。往往就是很多人不注意这些国际规则,造成“好心办了坏事”的后果。

  《中国慈善家》:你如何理解公益慈善?又是如何走上公益之路的?

  何军:实际上,这是一种理念、一种信念。公益是什么?是大家一起获得的利益。你一个人获得的利益,那叫私利。所以,公益的概念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的社会才是美好的。不然,为什么要说公民?公民是什么意思?我是一个践行社会责任的普通百姓,那叫公民。否则,你就是个小市民。

  你在不同阶段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能力,可以做不同的事。我从小就乐于助人爱做点好事,所以走上公益这条路很正常。现在做的事,我也没觉得什么特别了不起。只是说我在做一件事,然后发现很多人愿意跟着我一起做,那不是很好嘛?

  职业公益这条线,我是通过做企业家,感受到了这个社会的一些不公平,以及社会治理当中暂时存在的一些缺憾。我意识到:国家光靠政府是肯定不够的,所以需要企业,需要社会组织,需要方方面面的人共同参与,才能够形成一个饱满的社会。

  于是,2003年,我们就创建了公羊会。那时,就是做好人好事。助学、助老,去边远地区扶贫,就有点像天女散花,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走到哪算哪。

  我们也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要做救援,也是经历了很多故事。2008年,我带队参加了汶川地震救援,发现我们国家当时没有职业救援体系。回来后,公羊会就成立了一支职业救援队伍:公羊救援队。此后,公羊救援队也就成了公羊会的品牌亮点。

  《中国慈善家》:你是不是从小也有一个英雄梦、大侠梦?

  何军:每个男人,可能内心都有一个大侠梦,我也是看着武侠片长大的。

  但大侠归大侠,做梦归做梦,做事情还是靠自己。特别是职业救援,我们千万不要把自己当英雄,这是我现在非常想阐述的一个观点。它是逻辑非常强的一套作业方法,你千万要记住,在职业救援中,是没有个人英雄的。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事情是某一个人进去,是他的功劳,他做了一件什么厉害的事情,这一定是不对的。

  职业救援是一套体系,是很多人配合完成的,就像踢足球一样,场上11个人,背后可能是1000个人在为你服务。它是一个团队作业,从来没有说是哪一个人特别厉害,是英雄。

  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有英雄梦,但要理性,救援时逞英雄是大错。英雄梦是通过大家一起来践行的,是通过社会氛围的营造,通过专业的投入,通过群体的意识和努力一起来实现的,这才是一个合情合理的英雄梦。

  《中国慈善家》:公羊会听着很酷,你们都是由什么样的人组成的?

  何军:公羊会是2003年创建于杭州的一个百分百的民间社会组织,和一般的救援力量不太一样。一般的救援力量可能更多关注的是救援,我们公羊会不光做救援,我们还要做一些其他的人道援助。救援,是我们其中的一个品牌亮点。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可能做得比较引人注目,或者说我们在细分领域做出了一些成绩,所以容易被大家知道。

  按照现在的说法,公羊会的成员多是新阶层人士,里面有很多律师、会计师、媒体人,还有民营企业家。大家更多是认为这是一个慈善团体。我们希望这个团体里,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理念的贡献理念,更多地帮助社会。在基层政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时,去搭把手。

  救援需要专业性,所以我们这边藏着很多“大隐于市”的民间高手。这些高手都是各行业的专家,甚至有长江学者,有教授,有博导,往往在特殊救灾时,这些人就能发挥出很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些技能要靠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像地震救援中的结构专家,至少需要完整的土木建筑学科、学术背景,还要长期从事相关工作。

  救援毕竟不是天天发生的,如果说我们每个地方都是用体制内的方法去成立一个队伍,可能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国际上的做法都是,国家有那么几支常备队伍,再加上很多社会力量、志愿服务力量。大家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更多的是彰显我们的志愿服务精神。

  其实,志愿就是一种公益,是最大的公益。这是一手好文章。当政府做这个事情有难度的时候,社会组织就在扮演这个角色。民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关键看你怎么把这个牌打好,怎么去正向引导。

  公羊会最大的财富,不是有钱,不是有多大的能耐,而是我们调动社会力量的能力,调动每个人善良愿望的能力。

  《中国慈善家》:公羊救援队有不少海外救援行动,你们在海外也有分支机构吗?

  何军:在海外,我们依托当地力量成立了一些公羊救援队,比如:曼谷、埃塞俄比亚、泰国、美国,都有公羊救援队。一来符合当地的救灾需要,另外一个在践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的时候,我们可以全球联动,发挥一些国际联动和后勤保障的特殊作用。

  我觉得你应该问一个专业问题:到底什么是职业救援?

  很多人以为穿上救援制服,就是救援队,这是缺乏常识的。地震救援中,我们看到很多队伍的衣服上有一个单词:USAR。这是联合国对城市搜索救援的一个英文缩写名称,它其实叫Urban Search And Rescue。围绕着地震、台风、飓风等灾害引起的房屋倒塌,我们在废墟当中,去把幸存者解救出来,这样的队伍我们称之为USAR。

  USAR里面有很多作业标准,很多工种需要界定、考核和测评,全世界有很多国家都有通过测评的救援队伍。它也分成重型、中型、轻型,有不同的能力建设,对队伍赋予的能力要求也不一样。我们中国,目前有两支经过联合国测评的重型救援队伍,这两支队伍在土耳其地震救援中已经发挥出了很重要的示范作用。

  在现场,100个人的队伍也好,还是我们仅仅只有十几人的队伍也好,很多作业标准都是一致的。

  首先,我们要对现场进行评估,看里面是不是存在有价值的目标——幸存者,要我们去解救。要对被救援的环境进行安全评估,要对楼的结构进行分析,它是否是一个可以让我们进去的楼?这是第一步。如果我们觉得存在风险,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对楼进行二次加固,这是整个救援过程中,花时间最久的一项工作。

  我们还要对楼的环境进行评估。它是民用建筑,还是公用建筑,里面有没有电?有没有断电?会不会有裸露电线伤及救援人员,有没有危险的气体和辐射?

  这些评估,外界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工作人员必须做。只有我们确定现场是安全的,我们才会对建筑物进行支护加工。在破拆前,我们一定会对楼房进行安全评估。如果破拆过程中,发现这个楼房屋不稳定,我们可能会用金属、木头等各种材料,对现场进行加固,更有甚者,像我们受过职业训练的人,还会学习在现场用快速用水泥,对房屋做建筑梁体的施工作业。一切都是为了让救援人员能够进入到废墟里面,安全地开展作业。这些都完成之后,我们的破拆小组才可能对现场进行合理的破拆,而且做的过程当中,随时会停止。我们要看楼房安不安全,绝对不是逞一时之能,大家就一窝蜂地往里走。

  人员也好、搜救犬也好,进入到狭窄空间,最后可能不一定完全都要利用一些先进的工具。有时候还需要一些体力非常强但身材比较瘦小的人在里面进行一些单兵破拆。这种事情对个人的能力要求极高,都要靠平时的训练来积累。

  解救幸存者还会碰到很多医学问题,这里面很复杂,是救援当中最难的一种工作。所以,我们的队伍中,还需要具备医疗资质的队员。救人时,你要送空气进去,送补给水进去,让幸存者能够在里面维持生命……有人的一些器官、肢体被建筑物压埋,有时你要去解救被压的手和腿,可能就需要花一到两天。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被救者还会出现大量出血坏死症。甚至有时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能还要在里面实施截肢手术,还要做EMS(救援医疗服务)干预。把人员从里面救出来时,也有很多技术要求,比如说保护眼睛等等。

  真正的职业救援是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救援,需要耐心,需要平时的经验和技术积累。虽然不是什么高科技,但一定是很专业的事情。平时我们要做足准备,受过良好训练,才有可能去拯救生命。

  所以,我们要奉劝一些志愿者,不要莽莽撞撞地投身这个行业,它具有一定的风险。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抱着谦卑的恭敬的态度来对待这个职业。

获奖理由

  二十年前,他秉着“执公益之心,行‘羊’之善,会天下英豪”,开始了“智趣人生,公益帮扶”的全球之旅,不断拓宽公益事业的边界。二十天前,土耳其地震灾情惨重,他带领队伍率先响应,成为首个参与土耳其地震搜救的中国民间救援队。这一次行动让他红遍全网,但实际上他和伙伴们的救援足迹此前已经默默地踏过泰国、墨西哥、意大利等地。不畏艰难,无惧险阻,他们的行动体现了跨国界的大爱,也彰显国际社会守望相助的重大意义。

获奖感言

  作为公羊会创始人,荣获此奖深感荣幸。我们曾是一帮年轻的浙商群体,2003年开始参与紧急救援,现在的救援范围已经遍及全世界。在土耳其参与救援时,一位土耳其人曾问我,为何要远道而来参与救援?我说,中国有句老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用实际行动参与人道主义救援。

  作者:王卫

  人像摄影:MORE x JOLI studio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万小军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