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人
影响力慈善沙龙实录丨当文化遇到慈善,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中国慈善家 · 2022-10-2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不仅是国家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更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工作。

  在公益慈善领域,很多公益机构早已开展相关实践,希望发挥慈善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产业的繁荣发展。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文化和慈善碰撞出了更多的维度、更多元的价值,并产生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参与其中的人们也从未停止追问:文化艺术和公益慈善之间的这座桥梁究竟要如何搭建,才能更有效地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输送持久的源动力?

  10月26日,《中国慈善家》杂志社举办第三期影响力慈善沙龙,主题为“以慈善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邀请来自公益慈善组织、文化艺术机构、企业界和学术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一同探究这一问题的多种解法。出席本期沙龙的主要嘉宾有:

  沙龙分享环节, 六位嘉宾带来了各自在公益慈善赋能文化艺术的实践案例和思考。

  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李小城:

  “文化赋予慈善力量,慈善让文化变成一个现实力量。”

  故宫史承五千年,城载六百岁。无论是有形的宫廷建筑、文物藏品,还是无形的记忆、遗存及其所承载的人和事,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整体,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守护和传承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合力参与,也应该成为社会的共同责任。在二十大代表通道上,王旭东院长提出了当代故宫人的“四个愿景”:将故宫博物院建成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这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慈善和公益行动已经成为推动故宫博物院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现实力量。在古建保护方面、数字故宫建设方面、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方面,都有慈善家们的贡献。这些公益项目的实施,推进了故宫的保护,让故宫优秀传统文化以真实可感的模样融入民众生活,也扩大了故宫博物院的国际影响力。

  公益慈善与守护传承传统文化,这两者之间深入融合、良性互动,文化赋予慈善力量,慈善让文化变成一个现实力量。慈善家们在故宫的成功实践,放大了历史文化保护的力量,同时也成为推进故宫博物院事业发展的精神力量。

  作为公益基金会,如何提升慈善资源动员能力和配置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慈善的社会效益,这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故宫比较特殊,一举一动都会引起社会和公众的关注、评说、期待。既要有开放的心态,也应该有理性思维,要准确把握基金会的角色和基金会应该有的行为方式。我们既要发挥慈善事业与传承弘扬故宫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间良好融合、紧密互动的桥梁纽带作用,也要当好服务生,为故宫服务,为慈善家服务。

  同时,善款使用尽量与政府(财政拨款)错位展开,精心设计好公益慈善在推动故宫博物院事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充分尊重捐赠者的意愿,坚持从慈善家、爱心企业感兴趣、有能力、乐意做的事情策划项目,办故宫博物院想办、难办,仅靠故宫博物院办不成的事情。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向云驹:

  “引导社会力量投入资金,资助文艺创作、文艺发展,使我们慈善事业的结构更合理”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2014年成为5A级基金会,2021年蝉联5A级基金会。我们认为文艺领域的公益慈善事业不能简单看数字——虽然社会捐赠规模不大,但文艺领域的公益慈善影响力,以及对整个社会慈善文化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中国文化艺术传统中的“尽善尽美”、“德艺双馨”都体现了慈善和文艺的结合,并且一直在与时俱进。文艺歌颂慈善,并按照时代的发展、道德内涵的变化不断为其注入新的力量,创作了很多慈善主题的文艺作品。很多重大文艺事件推动了社会对慈善的认识,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比如,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成为了二十大代表,成为大会上的一个亮点。这张照片是摄影家解海龙的作品,至今仍是希望工程的标志,这就是艺术作品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也是文艺作品对慈善事业发挥影响力的生动体现。

  文艺与慈善的结合在表现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有限的资金投入,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并推动慈善文化的进步。当前,这样的理念普及工作还要加强,吸引社会力量投入资金,资助文艺创作,文艺发展,引导慈善资金的多元化发展,使我们慈善事业的结构更合理。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文艺领域的基金会)我们对社会、企业、热心公益人士提供资金监管,同时还会提供专业的艺术指导。希望大家关注文艺发展和文艺回报社会的能量,动员更多社会力量,更广泛地推动文艺和慈善的相互促进。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钢:

  “国宝国家修,省宝省里修,但是还有很多文物级别不高的老房子,我们拯救传统村落,就是为延续乡村历史文脉,助力乡村振兴,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围绕文物工作大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016年,我们策划实施了“拯救老屋”行动,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开展传统村落保护,特别是聚焦低级别古建筑,陆续开展了浙江松阳、江西金溪等4个整县推进项目和吉林木刻楞房、山东海草房等12个特色濒危民居整村保护项目,修缮老屋1500多栋。保护这些低(文物)等级的老房子非常有价值,这既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需要。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倡议,2021年10月,中国联合10个亚洲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了“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搭建亚洲文化遗产领域首个国际合作机制。会上同期宣布,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旨在推动亚洲地区文化遗产的长效保护,促进亚洲文明传承。亚洲基金的发起人结构多元化,涵盖了互联网企业、民企、港澳背景企业、央企等。

  亚洲基金成立后,我们发起了“亚洲文化遗产守护人”项目,通过公募平台上线“吴哥守护人”公募项目,为吴哥窟文保守护者送去爱心包,还开展了“巴米扬守护人”公益项目,启动了尼泊尔、缅甸守护人项目。

  同时,进行了《亚洲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状况研究计划》,整体介绍亚洲各国世界遗产名录和预备名录资源情况,作为科普工具书为中国未来与亚洲各国开展合作提供信息储备和政策建议。

  另外,发起了“亚洲文化遗产教育合作网络”项目。我们联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及相关国际组织,携手亚洲各国拥有文化遗产相关专业的知名高校,建立亚洲文化遗产教育合作网络,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储备青年人才力量。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是基于“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创新实践,彰显了我国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大国的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公益慈善力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有力实践。

  民生银行总行办公室社会责任管理中心处长、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秘书长曹学森:

  “服务好国家战略、服务好社会公众,企业品牌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2021年开始,民生银行围绕文化自信的国家战略,重新梳理民生美术机构的发展思路,强调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公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22年8月,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推出了全球规模最大、结构最完备的敦煌题材展览,在城市中心复原敦煌实景,重现敦煌文明。280余件展品从敦煌运送到北京,除数十件历史文物外,还有常书鸿、段文杰、董希文等几代艺术家临摹的8个不同时期的原大复制洞窟,100多幅临摹作品,这些作品渗透着几代敦煌人对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的理解与感悟,真实地再现了敦煌艺术的神韵。敦煌研究院专门派来专业级的讲解老师,观众只需两三个小时就可以览尽敦煌文化精髓。展览在北京地区掀起敦煌热,观众惊呼“空前的震撼”,节假日和夜场预约参观更是秒无。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深度报道,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上广为传播,已经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现象级展览和公共教育基地。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品牌价值也因此得到提升。

  长期以来,民生银行关注并支持文化发展,从捐资运营中国金融业第一家民营美术馆到现在已经十四年了,在艺术与金融、金融与公益的跨界中开展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深信,文化公益契合文化自信自强的战略方向,又能触达每一位观众的内心。服务好国家战略、服务好社会公众,企业品牌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未来,民生银行将会坚持长期主义,持续探索独具特色的文化公益道路,为社会均衡发展与美好家园建设贡献力量。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理事 胡新宇:

  “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公众更有效地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民间机构,我们发现,文化遗产保护很多在“修”的领域,这很专业,民间机构的作用是非常微弱的。因此我们另辟蹊径,找到了机构发展的方向:我们将使命定义为帮助公众更有效地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做文化遗产其实有很大的门槛,公众并不是那么容易参与其中。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们的三个工作方向:

  一是理念传播,我们认为如果大家在讨论一件事的理念不相同,后面说什么都是无用功。理念传播分成若干项目,沙龙就是其中一个。二是我们注重公众参与,并设计了很多不同项目。比如“遛弯儿”项目,我们让志愿者走进胡同,以遛弯儿的形式做社会调研,希望得到的胡同数据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让将来的胡同更适合遛弯儿。另外,每年的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我们都会举行一些公众可以参与的活动。三是社区复兴,文化是依赖于社区而存在的,这方面我们做了三个不同少数民族的社区,傣族、苗族、羌族村寨的复兴。

  华熙集团文化战略中心总经理、时代美术馆执行副馆长 刘威威:

  “根性是中国文化可以生生不息发展的一个最核心的内驱力。”

  时代美术馆是民营美术馆,我们每年都会拿出将近四分之一展厅做文化公益交流的活动。“云中”系列是时代美术馆聚焦民族传统文化的系列大型公益活动,到现在已经有十二年了。我们的核心理念,就是帮助中国快要消散的传统民族文化的守护者解决他们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给予他们信心跟希望,赋予他们自主发展的能力。

  每一年“云中”都会设定一个主题,我们会通过前期的调研,包括到实地采风,把原生态的艺术、音乐、舞蹈和各种各样文学艺术的形式提炼出来,用当代艺术在美术馆里呈现一台相对比较符合年轻人观看习惯的展览,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美好。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蕴含着很多的根性,这些根性是我们这些民族文化或者中国文化可以生生不息发展的一个最核心的内驱力。我们希望可以通过“云中”的方式,让越来越多人穿起民族服饰,跳起民族舞,让中国的多元文化更多地走向世界舞台。

  “我们都是中国文化史和慈善史的见证者”

  《中国慈善家》影响力慈善研究院首席专家曾晶主持了沙龙的交流环节,围绕公益慈善与文化艺术如何相互提升影响力,在场嘉宾交换了真知灼见。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慈善家》社长吕振亚表示,《中国慈善家》希望打造成为慈善公益领域提供专业服务的综合性平台,“我们也在探索‘慈善+’的新传播、服务模式。今年年底,我们将举办中国慈善家年度盛典,文化艺术领域的公益慈善事业将作为主题之一,希望各方一同参与进来,推荐、传播、总结优秀的项目和案例。”

  《中国慈善家》副社长、影响力慈善研究院院长王跃春分享了几个数据:目前全国有近9000家公益慈善基金会,文化艺术类基金会占比只有5.5%,净资产比重不到十分之一。2021年社会捐赠总额为1450亿元,文化与自然生态两个领域的捐赠数额只占6.5%。“在文化事业迎来大发展的背景下,这些数据释放了一个非常强的信号:文化艺术领域的慈善事业还是一片蓝海。”

  国家大剧院发展合作部部长黄文卉谈到,国家大剧院积极贯彻落实市领导关于“国家大剧院建立开放管理机制,成立基金会引进外部力量”的指示精神,正在积极推进基金会的注册成立工作。基金会将秉承“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坚持“引领、传承、创新、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打造表演艺术、原创艺术、综合艺术展示、艺术普及教育、国际文化交流、数字文化的平台,助力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特别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基金会的成立将有利于国家大剧院规范高效地吸引整合外部资金资源力量,实现“开放办剧院”;有利于接轨国际惯例,在国家大剧院发起成立的世界剧院联盟框架下深入高效地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有利于国家大剧院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始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北京郎朗艺术基金会秘书长田源介绍,朗朗艺术基金会自2018年成立至今,累计捐赠钢琴1400多架,并在湖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全国24个省计划捐助50间“快乐的琴键“音乐教室。首批捐赠的20间钢琴音乐教室目前已全部投入教学使用。 “我们不追求规模数量,而是要把音乐教室运营好,让它真正使用起来,这是最重要的。希望通过这个公益平台,让受捐赠地区的孩子了解古典音乐、了解经典艺术。”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助理秘书长、党支部书记侯珂说,腾讯基金会聚焦文化项目不仅仅是捐钱,而是通过有效资助践行腾讯公司科技+文化的战略。比如我们利用自研游戏引擎能力,高精度还原文化遗产的全真三维场景,将腾讯硬核的游戏技术助力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呈现和公众保护,我们在今年文化遗产日推出了“云游长城”小程序,这是一款完全公益的数字长城博物馆,用户可以沉浸在毫米级复原的长城场景里学习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借此,让长城相关的文化传播真正走入年轻人心目中。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秘书长胡斐介绍,从2013年到2019年,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和文旅部长期合作国际文化交流的项目。“很多国外文化机构都是非官方的,因此,民间基金会可以作为文化外交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在文化外交、文化出海,文化国际交流领域,我们还有很多可能性。”

  万科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陈一梅谈到,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万科公益基金会希望倡导的绿色文化,也是文化的一种。“我们跟故宫博物院合作,做‘零废弃’故宫,倡导绿色文化,包括减少食物浪费,这些都可以让文化真正成为一种实际力量。”陈一梅认为,慈善有很多做法,(慈善)作为资金来源只是它众多功能中金融属性的一个很小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做法值得大家一同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为本次沙龙作总结发言,“大家分享的‘文化+公益’的创新案例已不仅仅是个案——这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明转型故事。”王振耀认为,中国文化与慈善事业都处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思想性、生活性、现代性和专业性,“我们身处其中,是当事人,也是中国文化史和慈善史的见证者,期待今天这样的交流经常化,优秀实践案例的总结、传播更加系统化。”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邱宇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