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郑功成: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成为中国企业的新特质、新范式
探索充满理想主义与集体善意的企业文明新形态

中国慈善家 · 2025-05-22

 

      近几年来,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来自民营企业的发展新变化,这种变化既包括日益注重科技创新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也包括日益注重改善内部劳资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有以腾讯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企业,以实实在在的社会行动,探索着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正开辟中国现代企业服务社会、共享美好的新境界。

  众所周知,企业是创造财富的营利部门,追求商业价值是其本质要求,在过往的实践中,往往视股东利益最大化和利润至上为根本使命。作为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200多年来,西方现代企业不仅在规模、形式及产权制度上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而且在企业内部劳资关系、与利益相关者(消费者)关系及与社会的关系上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从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血腥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利润),到遵循守法合规条件下追求商业价值兼顾改善劳动者福利,再到关注消费者、利益相关者和社会议题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的发展进程客观上构成了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方面,并成为衡量这种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尺。

  不过,西方现代企业的这种发展变化总体上具有被动性。是工人阶级的长期抗争与反抗,才换来劳资关系的持续改善与劳动者权益的不断提升;是消费者运动的不断高涨,促使企业日益注重改善和消费者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生态环境恶化和保护环境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氛围,促成企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追求目标。

  迄今为止,西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逻辑与做法,仍然处在基于责任与收益的平衡之道上,大多采取与企业主业分离的“两张皮”做法,并未触及企业追逐商业价值的本质,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呈现出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的发展态势。

  企业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提出与实践,超越了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的境界。这种新的理念强调企业既是商业价值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价值的创造者,主张通过两者融合、双轮驱动,以企业的核心能力牵引社会价值创新,再以社会价值牵引商业价值,进而推动惠及全社会的社会价值生态圈的形成,最终实现共创价值、共享美好、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显然,这是一种超越当代西方企业社会责任范式和话语体系、蕴含中国特色与时代价值的新型企业发展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中国一批先行企业正通过共创共益的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实践探索,形塑着中国现代企业或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的新特质和充满理想主义与集体善意的企业文明新形态。由此可见,中国的企业已经不再是简单按照西方企业发展理论亦步亦趋地仿效其社会责任行动方案,而是在尝试走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并助力共同富裕的社会价值创新之路。

  经过近三年的深入调研,我看到了腾讯等一批先行企业主动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自觉参与共同富裕实践进程,他们在利用自身优势与核心技术服务国家战略、回应民生诉求、满足社会需要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在乡村振兴、科技普惠、民生保障、公共卫生政策落地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由此认为,企业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是中国话境下的企业理论与实践创新,它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的新特质、新范式,且能够开创现代企业制度文明发展的新境界。它同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企业从主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现代企业制度,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以西方为师,以西方评价体系为标准答案,开始转向通过自身实践创造新经验、提供新方案了。因此,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正在形塑着超越西方现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新内涵,蕴含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时代价值,是现代企业制度文明发展的升华。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速、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步伐明显加快的大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企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也需要企业充分利用自身核心能力创造可持续的社会价值。为此,需要把创造社会价值的新特质、新范式变成具有普适性的中国企业成功实践,进而变成中国企业的独特优势,最终目的是要真正打造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企业集群,并为人类企业制度文明的创新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希望在一批先行企业成功实践的启示下,中国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能够积极、理性地选择自己的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之路,在有利的政策环境与社会氛围加持下,通过“双轮驱动”“相互融合”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双可持续”,永久支撑起人民幸福、共同富裕的福利中国大厦。

  (本文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WISH2030美好大会暨可持续社会价值论坛上的发言)

  作者:郑功成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张旭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5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