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当控诉“扫兴的父母”成为主流,我们究竟在声讨什么?
争得家庭中的自由,就得有自食其力的觉悟。

中国慈善家 · 2023-08-28

  前段时间,社交媒体上有一篇令人闻之色变的文章。

  在这篇题为《妈妈偷走了我的录取通知书》的自述中,17岁的女孩佳佳在这个暑假,如愿拿到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但离入学报到还有十一天,她的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户口本等关键证件不翼而飞。擅自拿走这些东西的人,正是她的妈妈,而这一切都是为了阻挠佳佳入学。佳佳决定反抗,她想拿回属于她的入学资格,和自己应该掌握的自由和人生。

  文后有网友评论称:“在很多父母眼里,儿女的独立思想是一种病。”

  几乎在同时,有一条视频也火了。

  一位14岁的江西女孩暑假为母亲做了一顿饭,饭桌上是四道很漂亮的菜和一大碗玉米排骨汤,甚至还搭配了一颗西柚做饭后水果。母亲却拿起手机拍了一条抖音,视频中她严厉地责备女儿菜做多了:“我是要表扬你吗?”

  当这位母亲感受到网友的愤怒之后,她非但没有反省,反而在直播中质问女儿:“网上好多人有意见,说我骂了你打了你,说我不好,说我这个妈妈不配,你觉得我配不配做你妈?”

  在以上两条讯息中,很多年轻网友都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压迫感,又或许是自己曾经或正在经历的:父母限制儿女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而被父母泼冷水,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并不陌生,甚至是中国孩子从小到大最有共同记忆的精神创伤,“扫兴的父母”也被认为是东亚父母的共性特征。

  豆瓣上曾经有个著名的小组:“父母皆祸害”, 里面汇集了一群对父母控诉的孩子,有的孩子即便已经成年但仍然对父母耿耿于怀。

  创建宣言写得像晚清同盟会一样铿锵有力: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

  小组中有不少批判性十足的经典语录:他们将孩子当作了一个“物”,而不是人;“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无数谎言中的No.1,谎言二是“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谎言三是“我爱你,所以我们不分离”。

  从豆瓣小组“父母皆祸害”到今天的社交媒体,“控诉原生家庭”几乎成了一种年轻人内部的政治正确。

  这种控诉有没有道理?

  当然有。如《妈妈偷走了我的录取通知书》这样的故事,恐怕在中国每天都发生无数起;父母对孩子缺乏鼓励,动辄得咎,更是东亚式亲子关系的核心特征之一。

  “父母皆祸害”的小组成员据说一度高达十几万,可见中国式亲子关系之紧张。

  《圆桌派》里有一期聊到原生家庭,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在中国,你想体验当皇帝的感觉特别简单,生个孩子就可以了,你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想剥削就剥削,想怎么对待都行,然后道德舆论与文化都可以说,父母这么做都是因为爱你,这不是胡扯吗?

  说得很痛快。

  但是,当批判原生家庭成为一种新的政治正确,问题也就来了。作为一个现代文明人,我们有理由对一切过于宏大的集合性判断保有本能式的警惕。

  在对原生家庭的反思中,很多中国年轻人也陷入了另外一种迷思。

  前一段有一个流行词叫“全职儿女”。本来嘛,做全职儿女没啥不好,父母和孩子都能接受就可以。但有些“全职儿女”也开始流行控诉原生家庭:爹妈在试图控制我们的人生。

  很多人在对抗中国家庭的所谓父权时,喜欢类比西方年轻人的生活状态。的确,在西方,父母如果试图控制成年孩子的人生,这甚至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当然,西方的年轻人也绝不会接受父母对自己生活的干涉。

  但很多人在有意无意地回避一个“共生性条件”,那就是,西方年轻人在成年之后,是信奉独立生存的,躲在爸妈的羽翼之下拿爸妈的钱过活同样是不体面的。

  比如,在美国,偿还学生贷款是很多人的痛点。在这里我无意讨论美国的学费高低、美国人的收入水平或社会政策,但这至少说明,在美国人的理念中,作为一个成年人,上大学的孩子至少有义务承担部分学费生活费,无论是通过贷款还是打工。

  在中国,我们姑且接受有文化差异,父母有义务为孩子支付大学学费。但是,大学毕业以后呢?

  我可以相当武断地说,但凡有积累的中国家庭,都会在孩子大学毕业之后,继续给予各种经济支持,包括租房、买房、婚礼,生育后还免费帮助看护孙辈、支付孙辈学费。更不要说,现在还有了“全职儿女”的新现象。

  在我身边的朋友中,那些出身农村的朋友,大学毕业之后往往就出去闯世界,父母对他们的经济支持接近为零,他们在家庭关系中的博弈能力也往往相对更强,父母对他们的控制力极为薄弱。当然,这也会带来另外一种问题,那就是所谓的“凤凰男”难题,原生家庭对成年子女的经济索取,但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但那些拿了父母一大笔钱的人,或经常性接受父母资助的人呢,往往在与父母的博弈关系中处于某种弱势。

  有些年轻人可能也会叫屈,是父母非要给我们钱,不是我们主动要的。这就奇怪了,你们可以在其他问题大胆对抗父母,为何唯独父母给你们钱你们无法拒绝呢?

  退一万步说,如果年轻人主动向父母索取经济支持,甚至以全职儿女的心态躺平在家里,那么,他们的“家庭权利”是否也要得到相应的削减,父母是否可以行使更多的控制力?

  答案是肯定的。我的想法很简单: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你还要拿父母的钱,甚至依靠父母的钱维持基本生存,那么,你必须“让渡”出部分权利,这才符合“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说白了,你不能一边坦然接受甚至主动索取着中式家庭文化中的父母经济馈赠和支持,一边又高呼西式家庭文化中的所谓“自由意志”。借用流行语,这不就是既要还要也要么?

  比如说,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了,不想直接工作而去选择考研,在此期间完全依靠父母的经济资助。可能他第一次还没考上,回家向父母要求再考一次,这次经济并不宽裕的父母拒绝了,希望他去工作自食其力,然后他愤怒地控诉父母:你们控制我的生活,干涉我的人生!

  这不是扯淡么?

  问题很简单,父母无权控制你工作还是考研,你完全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但前提是,你得自食其力吧。之前也说了,西方人是大学开始自食其力,中国人大学毕业后总应该了吧。父母无权决定其他,但他们有权决定是否资助你。

  然后你又说了,我爹妈不是没钱,他们不想继续资助我,不是为了省钱,只是因为他们想控制我的人生。那问题很简单,17岁的女孩佳佳都敢离家出走自食其力,为什么你不敢?

  作为成年人的你要争得家庭中的自由,就得有自食其力的觉悟。

  同理,你向父母要钱买房,父母不给,也不存在他们控制你的生活,更不存在“父母皆祸害”,我看这是“孩子皆祸害”还差不多;如果父母给了,如果他们有兴趣的话,自然也有资格参与你买房中的决策,这也不叫干涉你的人生。

  说得再直白点,这就像一个创业公司,创业者当然可以自主决策,但大股东或出资人也有他们的合法权利。你拿了父母(出资人)的钱,就得做好有商有量的准备,你想一个人说得算,回购出资人的股份呗。

  我就问你,知道李嘉诚是谁吧,你看长子李泽钜是怎么对父亲亦步亦趋的,几十岁了还不是父亲说得算;再看看次子李泽楷的女友,生了几个娃也进不了李家门。

  这里有没有所谓的封建糟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这就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你在父亲的公司工作,花着父亲的钱谈恋爱,怎么可能一切都自己说了算?

  中式父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还很致命。但作为“中式”孩子,你要彻底脱离这种文化笼罩,先得做好这个心理准备:自食其力。

  如果连自食其力都不想做到,还要在社交媒体上高喊大道父权(母权),这种人在我们老家被叫作:讨债鬼。

  这才是自由的真意。

  (作者系历史作家)

  作者:张明扬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IC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邱宇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