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中国首部中学生公益实践白皮书发布 没时间没机会不胜任成三大阻力

中国慈善家 · 2022-05-04

4月29日,由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会、凤凰网公益和易善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中学生公益实践白皮书线上发布会成功举办,《中国慈善家》担任媒体支持并携手上述机构发起《关于共同推动中国中学生公益素养教育的倡议》。

 

 

  凝结多方智慧 《2022中国中学生公益实践报告》正式发布

 

聚焦青少年群体的公益认知、态度及实践经历,《中国中学生公益实践情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历时六个月之久,基于对百所顶尖中学、国际学校的调研,汇集数百位志愿者、辅导员、教师及多个领域专家学者的设计探讨成果。

 

作为中国首部中学生公益实践白皮书,《报告》有哪些发现?当前的中学生公益素养教育又存在哪些不足?易善数据总裁及创始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监事、2018年“中美青年领袖”陶泽进行报告发布并解读。

 

研究采用问卷调研的方法,共收集5128个样本,其中有效问卷4674份。调研对象为中国中学生,包括在中国学习的学生和在国外学习的中国学生,其中,东部地区学生占比最多,为56.7%;其次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非中国大陆地区、东北地区。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参与公益活动的原因和渠道、对于公益活动类别的选择以及未来的公益计划、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公益实践的支持度等方面。

 

陶泽首先对影响中学生参与公益实践积极性的要素进行了分析解读,研究发现:近六成关注公益实践的中学生来自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成绩位于年级前30%的中学生参与公益实践的主动性更强;中学生公益实践的参与度受自由支配时间的影响;六成以上中学生参与公益实践的渠道较少;78.6%的中学生因学校鼓励而参与公益实践,且一半以上中学生因为学校/升学要求参与公益服务;父母对公益实践的态度影响学生的参与度。由此可见,所属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课程成绩、可自由支配时间的长短、父母的态度、学校的规定等因素都是影响中学生公益实践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如何推动中学生公益实践教育的发展?“对症下药”十分关键。

 

让青少年对公益实践产生心理认同,才能从本质上推动他们深度参与公益实践活动。打造“认同感”,首先要分析公益实践对青少年产生的益处。研究表明:六成以上中学生认为参与公益实践有助于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个人成就感,有助于心情愉悦和放松;77.3%的中学生认为参与公益实践有助于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例如组织、沟通、领导等能力;74.2%的家长鼓励孩子参与公益实践,且29.5%的家长愿意和孩子一同参与公益实践,公益实践是增进亲子关系的渠道之一。

 

“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青少年对公益实践的认同感逐渐加深。研究发现,近七成中学生计划未来一年参与公益实践,其中,环境保护、动物保护、儿童文化保护、青少年老人教育、医疗卫生等是他们关注度较高的公益主题。中学生倾向于在本地开展公益实践活动,且希望在公益项目中负责募集款物、义卖的工作。青少年成为公益实践领域的生力军,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陶泽分享道。

 

提升青少年及家庭公益志愿意识,提高青少年及家庭公益素养,发扬中华民族仁爱的传统美德,对于助力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长远意义。基于此次调研,发起方提出以下调研建议:首先,希望企业和社会组织扩大中学生公益实践的渠道;其次,希望家庭与学校加强对中学生公益实践的重视度,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提高公益素养;第三,希望政府部门、互联网平台等相关机构形成长效化激励机制。

 

报告发布环节的最后,热爱公益事业的奥运冠军邓亚萍也通过视频方式寄语青少年,“公益和体育对于新一代中学生素质培养至关重要,体育既能培养竞争意识,又强化了规则下的合作精神;而公益培养情商和爱商。希望同学们心中有火,眼中有光,加入公益实践,成为厚积薄发的公益新生代!”

 

培育青少年公益素养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公益素养如何助力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公益“前浪”们对于青少年践行公益又有哪些建议?圆桌论坛一以“后浪,厚积薄发的公益新生代”为主题展开讨论,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总裁马翔宇主持,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史兆苓,凤凰网副总编辑、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全国三八红旗手孙雪梅,德国萨克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哈佛学霸妈妈冯慧芳,原麦肯锡中国区首任社会责任经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学生蒋家龄参与探讨。

 

“作为本次活动的联合发起方,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会2021年联合易善成立了青少年公益素养发展平台,未来计划对更多青少年提供公益素养的常识培训,打造一些公益实践基地,也希望有更多公益伙伴可以一同助力。”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史兆苓讲述了搭建发展平台的初心,并对培育青少年公益素养进行了展望。

 

在探讨如何在青少年中普及公益理念和鼓励公益行动的问题上,凤凰网副总编辑、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全国三八红旗手孙雪梅认为要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更多的选择,让他们对公益保持初心和恒心,同时引导和鼓励他们参与到深度的公益实践中来。此外,她还建议要化解城乡差异的壁垒,对山区青少年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除了受助者外,也要鼓励他们成为公益实践的积极参与者。

 

原麦肯锡中国区首任社会责任经理蒋家龄也跟大家分享了自身的公益历程,鼓励青少年要去关心比自己更大的世界,不拘泥于当下的困境,“公益为我的职业生涯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丰富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参与公益的方式有很多,不要给自己设限,勇于尝试,要去相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她说。

 

作为蒋家龄的母亲,德国萨克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冯慧芳从家长的角度分享了引导孩子做公益的四个阶段:“幼儿期——耳濡目染;少年期——言传身教;青年期——探索实践;成年期——支持学习。”引导孩子做公益就像培育一棵果树,从播种到开花结果,家长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期待更多元的组织机构和个人共同为青少年参与公益创造良好环境,让孩子们在公益实践中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理解社会问题,逐渐形成责任意识和领导力。”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总裁马翔宇展望道。

 

聚焦公益素养培养路径 构建多方协同网络

 

“每个时代的样貌,来自于每个时代青年人的诠释。”Z时代下青少年公益素养的培养路径是怎样的?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公益实践过程中能够发挥哪些具体效用?圆桌论坛二以“育见未来,中学生公益素养教育实践”为主题展开讨论,由《中国慈善家》副总编辑程昕明主持,老牛兄妹基金会创始人及理事长牛犇、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北京市特级教师刘峰参与探讨。

 

“作为创办十年的杂志,《中国慈善家》一直在试图搭建公益和公众之间的良好桥梁。中学生是未来公益的潜力股,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白皮书提到了很多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到公益行动当中。”《中国慈善家》副总编辑程昕明表示。

 

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全球挑战,而公益慈善是构建人类文明进步的中流砥柱。老牛兄妹基金会创始人及理事长牛犇分享了他的公益启蒙——源自1999年创办蒙牛集团的父亲的教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老人关怀、环境保护、儿童教育……家庭热爱公益的氛围已传承为家风。“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2015年创立,以儿童素质教育和家族慈善传承为核心开展公益实践。牛犇现场分享了老牛兄妹基金会正在开展的“儿童公益素养教育”项目相关规划以及联合国际公益组织践行青少年公益的宝贵经验,并表示未来还将不断助力青少年儿童教育及公益实践,提升未来公民的公益素养。

 

如何让公益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认为,“在培养青少年的过程中,要强调培育志愿精神和互助精神,关注身边人,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发展。”在深化改革、新课标出台的背景下,新增的道德和法制课程强调的核心素养是责任意识,“破围”转变所谓的应试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新的时代使命。未来,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媒体共同合力,创造良好的公益氛围和环境,让青少年公益实践变得更加广泛。

 

北京市特级教师刘峰以实践的视角分享带领学生创办一只鹿公益项目的经历,“一只鹿”寓意“公益之路”,6位人大附中的学生作为六只小鹿,是这个项目的联合创始人,他们在去年走访了大凉山的两所学校,以同龄人的平等视角去帮助那里的困难同学,传递友爱和希望,而这也是公益的真谛。

 

运用商业模式助推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

 

发布会的最后环节,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希望工程创始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徐永光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白皮书对中学生参与公益的益处、困境、方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解读。虽然当前中国的公益市场整体氛围较为低迷,但中学生参与公益实践将会是这个生态环境中的“活水”,有利于倒逼并“搅活”公益大环境。

 

“对中学生群体而言,参与公益不仅是利他、利社会,同时也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孩子们从公益角度出发,去了解一个商业项目从设计、开发、投入、营销、利润等全部流程,也完全符合一家商业公司的运营模式,他们学会了运用商业创新思维去践行公益,进而推动社会问题的可持续解决。对中学生群体来说,实际上也是一种财商教育,”徐永光说。

 

此外,他还讲述了中学生自主公益行动的案例,表示通过商业模式来助力公益项目,所获取的利润再作用于公益事业发展,商业机构和公益机构同步推动,未来将是一个新兴的、无限可能性的较大公益市场,有待进一步去推动和开发。最后,他鼓励青少年要深度参与公益实践,同时需要相关机构专业性服务的参与,让公益实践的过程变得公开透明,也更具有长效化。在当前的公益环境下,机遇和挑战并存,他希望青少年勇于扛起公益大旗,真正用行动让美好发生。

 

 

联合倡议 共赴美好

 

发布会接近尾声之时,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会、凤凰网公益、易善和《中国慈善家》共同发起倡议,希望能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和青年社会力量的创新。具体倡议包括:第一,要推广公益慈善通识;第二,弘扬校园融合文化;第三,推动中学生公益实践;第四,建设交流共享平台;第五,拓展国际事业与交流;第六,协同家庭与社会发展。

 

“每天都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每一分钟都花在让这个世界变得像自己期待的那个美好社会一样而努力”“美好的社会,由你我在当下创造”“积微善成大德,勿以善小而不为”……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出席此次发布会的全体嘉宾每人分享了一句青少年公益寄语,旨在鼓励他们热衷公益,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温度的Z时代新青年。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