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披荆斩棘的姐姐回到家乡
一块小小的手机屏幕,成了她们创业致富的新窗口

中国慈善家 · 2025-06-18

  

温燕燕每天要驱车半小时,从县城回村里老家去养羊。

 

  “昨天给小公羊打了针,还是尿不下来”

  “羊下完羊羔,三天不吃不喝”

  “圈养的羊出来放,高热,嘴里吐水,退不了烧”

  ……

  直播间里,温燕燕坐在手机前,解答着养殖户遇到的种种问题。一小时的直播,她卖出去了十几单饲料和兽药。一方小小的手机屏幕,成了她创业致富的新窗口。

  温燕燕是山西省临汾市洪桐县的一名养殖户,看到别人直播带货做得风生水起,她自己也跃跃欲试,但苦于没有太好的机会。直到2022年,她遇到了公益行动她力量·乡村振兴帮扶计划(以下简称“她力量”)。

  这是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公益行动。项目以线上电商、直播带货为抓手,通过电商人才培训、女性创业点扶持等途径,帮助农村妇女就业增收,助推乡村产业升级。

  “她力量”对广大妇女群体开展电商知识、网络视频基础知识等方面的普惠型培训,并为20余位优秀女性代表提供直播电商培训、外出参访学习等方面的重点扶持。项目还为6位女性乡村带头人提供创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外出的女性回到家乡

  最终入选的6位乡村带头人,有养殖户温燕燕,做手工艺品的卫红宇和高一波,搞农业种植的姚艳梅和段雪梅,还有电商行业带头人赵昱艳。她们的年龄从70后到00后不等,但都有外出求学或工作的经历。

  温燕燕在临汾市大专毕业后,先是去青岛做了几年仓库管理,并在那里结了婚生了女儿。2013年,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她回到家乡洪桐县,先是在一个景区做了6年讲解员。孩子上学后,她发现讲解员的工作使她无法分身接送女儿上下学。于是,她想到了创业。因为丈夫在做养殖设备销售,温燕燕就想到了养羊。2019年冬,温燕燕将自己所有的积蓄投进去,并借了一部分贷款,将娘家废弃的老窑洞改造成了养殖场,买进了50头绵羊,一头扎进了自己此前完全没接触过的养羊业。

  高一波和赵昱艳都是大学毕业就回到了家乡。高一波从小喜欢刺绣,高考时报考了天津美术学院。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山西大同天镇县,在县城开了家家纺店维生,同时继续做着手工刺绣包包和小工艺品,放在网店里售卖,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卡卡手创”。

高一波在直播售卖自己的手工艺品。

 

  赵昱艳则是在大学时期就开了家微店卖蜂蜜,这份兼职不仅让她很快赚够了大学几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为她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还让她积累了丰富的线上销售经验。

  姚艳梅从沈阳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就留在了沈阳,和一群大学同学一起做过有机农业,“大家一腔热血地投入进去,最后干两年就倒闭了。”姚艳梅说。到2019年,她产生了强烈的返乡自己做农业的想法,“给别人干,在外面干,总觉得差点意思。再说我都二十八九了,再不追逐梦想就没机会了。”于是,姚艳梅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忻州市静乐县五家庄,开始了农业➕旅游的创业。

段雪梅用自己店里的种子种出玉米。

  段雪梅在回乡之前,则有过6年的北漂经历,在中介公司卖过房子,站过银行柜台。为了亲情,她最终选择回到了家乡忻州市繁峙县。

  6位女性,无一例外都对家和家乡有着一份深深的眷恋,她们也在家乡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一边打拼事业一边照顾家庭,在自我提升的同时,也反哺家乡。

 

实现家门口就业

  姚艳梅的家乡忻州被称为“杂粮之都”,这里地处北纬38度“黄金生物带”,年产杂粮约占山西的三分之一,谷子、糜黍、甜糯玉米的产量均位列全省第一。此外,忻州还被称作剪纸之乡。结合这两个特点,姚艳梅用自己学过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在这片土地上做起了创意农业。

姚艳梅获得资助后,将酿醋工坊改造一新。

  2019年是猪年,姚艳梅设计了一个“福”字,把猪的元素融入其中,然后带着人播下水稻种子,栽种、浇灌、修剪,让“福”字一点点长出来。旁边的一块地,姚艳梅带着人用套种技术种上了高低错落玉米、高粱、小米、蜀黍等作物,经过精心打理,让它们长出了一道道错综复杂又井然有序的迷宫路线。

  很快,游客来打卡了,央视等媒体来拍摄报道了,政府领导也注意到了。第二年,长治市的领导找到姚艳梅,邀请她给他们当地也设计打造这样一个景点,并支付了她一笔策划费。这笔收入大大缓解了姚艳梅资金上的紧张,也给了她信心。并且,村里有年轻人开始观望,看她这个事到底能不能干,考虑能不能跟她合伙。

  到了第三年,有人注资了,姚艳梅有了合伙人,种植规模也扩大到了120亩。她和合伙人仔细盘算了前两年的发展,项目虽然吸引了众多关注,但离回本还差老远。姚艳梅发现,再多人来,没有配套的服务,单靠60亩地产出的水稻和杂粮,依然不会有多少收入。她和合伙人一合计,决定在景点旁建民宿、搞餐饮,让游客饿了有地方吃饭,困了有地方住宿,离开时还能顺手带点杂粮。

  这样一来,靠稻田画和杂粮迷宫的创意农业吸引游客,对产出的杂粮进行深加工,提升忻州杂粮的品牌知名度和议价空间,再完善民宿、餐饮等配套设施,并且号召在县里建立青年创业协会,让整个村整个县开农家乐的、做采摘的,以及酿造陈醋的、剪纸的非遗工坊联动起来,让游客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消费项目。“这样,整个链条就打通了。村里留守老人居多,大爷大娘种的菜,自己吃不完,拿去县城卖又难得跑划不来,也可以送我这里。既保证了民宿的食材质量,又激活了大爷大娘的庭院经济。”姚艳梅说。

  姚艳梅的民宿建好后,旺季每天有三四十位游客吃饭,因此需要六七个全职员工。而在种植的农忙阶段,则需要大量临时工。这样一来,就让大量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其余5位女性带头人也在不同程度解决了乡村就业,特别是留守女性的就业。比如,温燕燕在获得“她力量”支持之后,业务进一步拓展了。她在养羊场所在的村里招收了四名年轻女性,辅助自己做一些养殖、销售、直播、视频账号运营等方面的工作。四位女性每个月能从她这里收获2000元底薪,另外还有数量不等的提成。

  笑笑是温燕燕手下的一名员工,最多的时候她底薪加提成一共挣了4850元钱。“她自己有两个上初中的孩子,还帮她哥照看一个。需要用钱的地方多,工作就很上心很努力。这个工资,刚好够她和孩子每个月的生活费。”温燕燕说,“我在招人的时候,就会偏爱宝妈。”

  赵昱艳所在的洪洞县电商协会,不到30位员工里有20位是女性,占比达90%以上,其中也有很多人是宝妈,做着客服、打包、送货、看店等工作。至于每天接送孩子,平时请个假,赵昱艳和温燕燕也都处理得非常宽松灵活。

  带动乡村人民,特别是留守妇女、宝妈、残障人士实现家门口就业,这一点在卫红宇和高一波这里体现得更加明显。卫红宇的家乡在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的新大滩村,这是一个移民新村,没有土地,也没有企业,大多数的群众都选择外出务工,村里留守妇女600多人,残疾人有30多名。2009年,卫红宇当选为村里的党支部副书记后,时常在心里想,如何能找一个坐在家里就能挣钱的项目。

  2012年,卫红宇带领村内62个姐妹,创办了以服务编织为主的众福缘合作社。她们先是从浙江义乌引进丝带绣,通过编织挂画、抱枕套枕等产品,打开手工编织的市场。到了2018年,卫红宇将手工编织和当地非遗技艺——苦豆豆香包制作结合起来,成立了苦豆豆香包加工基地,带动更多人就业的同时,也传承当地的非遗文化。如今,卫红宇已经打造了一支能长期接单的220人手工制作团队。

卫宏宇在“她力量”资助的新展厅里直播,宣传售卖苦豆豆香包。

  天生听力四级残疾的卫红宇对残障人士所面临的就业困境,有着天然的共情。2020年,她依托合作社成立了“山阴县残疾人文创园”,吸纳了县里52名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发展至今,其合作社已辐射带动全县1500多名妇女从事手工编织行业,并培养出了12名手工技能老师和6名市级工美大师,其中有3名是残疾人。近两年,卫宏宇的合作社共培训了155名残疾妇女。

  除了带动本地就业,这几位了不起的女性还把好的意识、想法和高质量的服务带回了家乡。以段雪梅为例,她在2014年结束北漂后回到家乡,动用了所有的积蓄在县城开了一家小小的农资店,售卖种子和化肥。她才发现,全县所有的种子经销商都只开张半年,因为这里地处晋北,作物一年只熟一季。经销商将种子卖出去就不管了,6月过后更是直接关门,种植户买了种子之后,有什么问题也不知道该找谁问。段雪梅决定改变这一点,她的店全年都开着门。庄稼成长的每一个节点,段雪梅都会亲自或者安排员工跟着种植户下地看庄稼的长势,收集各种数据指标,听取用户反馈,帮助他们进行田间管理。“算是田野调查,也算是售后服务。”段雪梅说。

  她自己也用自己卖的种子,种了几百亩地,种地的收入就能覆盖员工的工资。因此,销售季一过,她和员工也要忙着种地。每年国庆过后,玉米收完了,农民就进入了农闲季,但段雪梅依然有事做,她会分析客户当年的产量,根据这些数据来帮他们规划来年的种植品种和规模,然后开订货会进行预售。

  几年下来,段雪梅这家小小的农资店便成了县里同行业的销售冠军。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对她很是信任,“现在我的客户,每年最少都要在我这消费1万元。”段雪梅说。

  段雪梅把售后服务做到了极致,她甚至在农闲时节邀请客户去旅行研学,东北、海南、云南、陕西、泰国……她带着团队和客户去看别人怎么育种、怎么种地、怎么经营……

  在她最近组织去泰国的80人客户团里,有50多位女性,此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连省会都不曾去过。

 

“她力量”的加持

  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2019年底,刚刚入局养殖业的温燕燕买了50只绵羊,第二年初就死了一半;姚艳梅撸起袖子干农业,经历了各种起伏,直到第三年农场才开始产生盈利;卫红宇甚至经历过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创业的过程从来就伴随着各种困难险阻,因此关键时刻扶一把,对她们而言弥足珍贵。

  2022年9月,“她力量·乡村振兴帮扶计划”在洪洞县开始了第一场以电商为主要内容的普惠型培训,温燕燕、赵昱艳等80余名乡村女性参与了。这场培训从各个短视频平台的区别讲起,如何拍摄剪辑,如何开橱窗、开线上小店,如何做电商直播……两天的培训,老师从零开始为学员系统性地讲解了电商基础知识。

“她力量·乡村振兴帮扶计划”培训人员合影。
“她力量·乡村振兴帮扶计划”培训人员合影。

  很多人现场给自己的账号开通了橱窗,开始挂链接带货。温燕燕在现场也下载了一个剪辑软件,学会了更有创意、更有效的视频剪辑技法。事实上,她并非“直播小白”——2021年疫情期间,她开始拍摄发布养羊短视频,几年来已经积累了7万多粉丝。她也曾尝试过直播,但发现自己的直播方式完全带不了货,一分钱都转化不了。“在那次培训中,老师讲到的很多内容,都特别有启发。比如‘定位’这个概念,对我来简直是醍醐灌顶。” 温燕燕说,这场培训直接改变了她的直播定位和策略。

  随后,温燕燕将自己的粉丝定位在了养殖户群体里,将直播间定位为一个输出养羊技术的知识分享型直播间。直播的时候,她会讲怎么养羊,羊生了什么病该用什么药,然后就自然而然带进卖货环节。有附近的养殖户听直播后,觉得很专业很靠谱,也会请她去线下给自己的羊看病打针。逐渐的,她就成为了养殖户十分信赖的专业人士,“羊姑娘”这个IP也在养殖户当中有口皆碑了。

  同样的培训,随后又在运城、大同、长治等山西多地举行,总共进行了10场,参与的女性达到1200名。培训结束后,妇基会同当地妇联遴选出20位代表,给她们提供外出参访学习的机会。最后,再通过一番考察,6位女性乡村带头人脱颖而出,获得进一步的资金和培训支持。

  这6位带头人在采访中都提到,该项目对她们的帮扶力度很大。她们先后去北京、广东、杭州、贵州等地进行了研学,这5次研学带给了她们很多启发和灵感,有的帮她们打开了思路,有的现场就可以“抄作业”。

  卫红宇参加培训之后,立马开通了线上小店,并且在一次次培训和研学中,学会了直播的技巧。在一次外出研学中,卫红宇发现别的手工艺品创业者在卖材料包,于是马上给自己的合作社增加了这项业务。

  温燕燕则发现,她们参访的所有电商达人,不管是做扎染的,卖化妆品的,还是养墨鱼的,都有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同行的山西省妇联领导语重心长地对她说:“燕燕啊,咱也一定要做出自己的品牌自己的产品。”温燕燕思前想后,最终确定了找加工厂代加工生产自己的兽药和饲料,并且还于2024年底开始养奶山羊。现在,她的奶山羊每天可以产出约45斤鲜羊奶,经巴氏杀菌消毒后装进印有“羊姑娘”logo的袋子,已经开始在临汾市区推销了。

温燕燕给绵羊喂饲料。

  姚艳梅用获得的扶持资金将之前的酿醋和榨油作坊改造一新,并且打造出了展厅展柜,购买了拍摄和直播的专业设备。卫宏宇也打造出了100平米的展厅,并打造了一支11人的直播团队。

  并且,快手还给予了6位带头人以投流、投放广告等传播方面的大力支持。今年妇女节,她们的巨幅照片登上了首都机场、北京地铁及世贸天阶的大屏幕。

  这些支持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卫宏宇在去年端午节接到了几个大单子,仅端午小长假的线上销售额就达到了40多万元。

赵昱艳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成为了洪洞县电商带头人。

  6位带头人获得支持后,都在积极地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分享给乡邻。在家乡山西洪洞县,赵昱艳将自己的电商经验倾囊相授。她所在的洪洞县电商协会,不仅通过线上直播将山西省特别是洪洞县的特产销往了全国各地,还在今年打造出了8家“华人老家”特产馆线下门店。无论是他们的线上兼职主播,还是线下门店的店长姐姐,只要有人愿意学习电商技能,赵昱艳就会骑个电动车满县城跑,手把手地教她们拍摄剪辑、运营账号、直播带货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女性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带动了更多人去奋斗。如同卫红宇所说:“最开始创业时,只想着我能挣多少钱,现在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更多人挣到更多钱。”

  作者:王卫

  图片来源: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张旭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5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