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人
女子两年被家暴16次,“无暴力的未来”在哪里?
绝对的零暴力也许很难实现,但可以做到对暴力零容忍。

中国慈善家 · 2025-01-14

  李莹第一次见到“两年被家暴16次”的当事人小谢时,小谢连200米的路都走不了。

  那是在2024年年初,小谢的左肾已有萎缩迹象。三个月后李莹再见到她时,小谢的体力和状态稍有好转,但左肾已失去功能。

  自2021年7月起到2023年4月,两年间,成都女子小谢被前夫贺某阳家暴16次,导致全身4处重伤二级、5处轻伤二级,足足在ICU住了8天才捡回一命。该案多次冲上热搜,引发公众关注。

  看到相关新闻后,北京市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源众)团队在2024年1月主动联系上小谢,为她提供了紧急救助金,支持她的医疗救治和生活所需。源众创始人李莹则成为了她的代理律师,为她提供法律援助。

  2011年,做了十几年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公益律师李莹发起成立源众,致力于家庭和社区发展以及弱势人群帮扶,一心想要建立一个没有暴力和歧视的世界。2016年,源众携手爱德基金会在腾讯公益平台开启“无暴力的未来”紧急救助金项目,在第一时间对像小谢一样的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紧急救助所需的资金、医疗、住宿以及法律和心理援助等综合支持,托举受暴者摆脱暴力环境,开始新的生活。

综合支持

  创立源众之前,李莹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做了10年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律师。那是中国第一家为维护妇女权益提供帮助的公益机构。在这里,李莹接触的大多是家暴、农村妇女权益、性侵等棘手的案子。

  到2010年左右,李莹开始考虑建立一个公益支持性机构。“与现实的需求相比,专业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公益机构的数量太少,而以专职身份公益地开展法律援助的律师数量也很少。”她希望探索一个专业化的机构发展模式,也想推动公益律师的职业化。

  2015年7月,源众正式在北京市东城区民政局注册,成为一家具有正式法律资格的民间公益机构,并开设受暴力妇女儿童帮助热线17701242202。

  起初,源众的主要工作仍是为家暴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但逐渐的,李莹发现,对这些家暴受害妇女和儿童,光有法律服务是不够的,她们的需求涉及方方面面。

  比如,有一位妈妈长期遭受丈夫家暴。在又一次遭受丈夫毒打之后,她带着女儿逃了出去。但因为出逃太过紧急,母女俩什么都没有来得及带,身份证、银行卡、钱包都没有,身无分文的母女俩只好在桥洞里住了三天。还有一位遭受丈夫殴打的女性找到李莹时,因为没有钱求医换药,身上的伤口都发臭了。

  家暴给受害人带来的心理创伤往往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会伴随他们的整个人生。一个年轻女孩,从小既亲眼目睹了父亲对母亲的家暴,又亲身遭遇了母亲对自己的家暴。这双重的创伤一直持续到她成人。找到李莹时,她28岁,没谈过恋爱,跟异性没有任何的亲密接触。家庭暴力给她留下了深深的阴影,让她对婚姻家庭感到恐惧。

源众开发和印刷《家庭暴力防护与应对实用手册》,并持续开展反暴力社会组织培训。图为源众反家暴培训学员正在阅读手册内容。

  李莹发现,除了法律援助之外,这些受暴者最迫切的需求往往是:钱、医疗救助、心理支持和一个安全的住所。

  源众与爱德基金会(简称爱德)沟通商量,双方取得共识。2016年,源众与爱德在腾讯公益平台上共同发起了“无暴力的未来”紧急救助金项目。

  项目组将爱心人士所捐赠的善款汇聚起来,形成紧急救助金,用于为遭受暴力而陷入困境的妇女儿童提供包括法律援助、心理支持、医疗救助、生活救助金、临时居所五方面的支持。

  2024年1月,项目组联系上“两年被家暴16次”的小谢,综合评估她的困境后,先为她提供了3万元的大额紧急医疗救助金。由于小谢伤情过重,需要持续的医疗救治,3个月后,项目组又为她追加了2万元的医疗救助金,并提供了3千元的紧急生活救助金。

  李莹成为了小谢的代理律师,为她提供法律援助。在小谢本人、李莹和公检法机关等多方努力下,2024年5月31日,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判决准予小谢与贺某阳离婚。6月7日,小谢收到了离婚判决书。2024年12月27日,小谢“两年被家暴16次”一案一审宣判,小谢前夫贺某阳犯故意伤害罪和虐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贺某阳当庭表示要上诉。

  在项目开展的9年时间里,“无暴力的未来”项目共帮助约500位遭受暴力的妇女和儿童,为她们提供了100多万元的救助善款,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回归正常生活。

化解生存危机

  反家暴向来是一个艰难的工作。在李莹看来,反家暴是一项“小众”的公益,很难有一个漂亮的数据成绩,因此大家对这一块公益的关注还不够。源众自成立以来,就始终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2011年,源众刚成立时,只有李莹和实习生两个人,没有资金支持,机构就以项目制运行。成立后不久,陆续来了新人。最多时,东城区那栋老旧小区的民房里,十多个怀有推进性别平等理想的人为了项目忙得不可开交。李莹形容那时的源众“出道即巅峰”。但是微薄的薪水、简陋的办公环境,又让这些心怀理想的人陆续离去。现在的团队里,除去李莹,只剩下4位同事,所有事情都得一肩挑。

  人手没怎么增加,业务却在不断拓宽。由单纯的法律援助变成了提供综合性支持后,对人力的需求变得更大。但源众并未因为人手紧缺、经费有限,就停止对项目的优化升级。

  疫情期间,源众发现,线下求助受限,人们的线上求助需求大大增加,于是自主研发了一款叫“家暴求助”的反家暴小程序。这款小程序非常好用易操作,打开它,源众的求助电话17701242202是一键接通的,“在线咨询”“救助金申领”“危险性自评”“反家暴机构一览表”一目了然。热心这项公益的爱心人士,则可以在小程序上的捐款和月捐通道轻松实现捐赠。还可以在上面下载反性别暴力的相关文件,学习相关课程。

  自2022年上线以来,这款小程序已经积累了近5万人次的用户。其中的“危险性自评”是使用人数最多的功能,占到了求助总量的90%左右,已达到6000多人次的使用量。目前,通过小程序申领“无暴力的未来”紧急救助金的用户比例已经占到了40%,极大地助力了项目的执行和发展。

  而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大批志愿者的加入为源众很好地缓解了这一问题。

  目前,源众在全国有将近200位律师志愿者,他们都是商业律师,会定期拿出一部分时间来做公益案件。源众自主开发的反家暴小程序“家暴求助”后台,值班工作全部由这些律师志愿者承担。

  “如果我们用专职人员来做这项工作,我估计至少要两个人,这是很高的成本。律师志愿者能够大大减轻我们的成本,而他们的专业性又非常可靠。所以,大量招募启用律师当志愿者,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李莹说。

  化解生存危机,还要加强筹款。在这方面,源众也一直在努力探索拓宽筹资渠道。比如,跟企业基金会合作,和互联网平台合作。“无暴力的未来”多次冲上腾讯公益的首页推荐,极大地助力项目的筹款和传播。

  除腾讯公益外,源众还和B站进行了深度合作,2023年,“无暴力的未来”入选了“B站公益新100项目”,B站研发了一些小的公益项目,对“无暴力的未来”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反哺。

源众志愿律师前往海拔4000米的青海玉树为一位藏族姑娘提供法律援助。当事人寄来了具有藏族特色的锦旗。

  此外,源众也在积极参与公益创投,以弥补机构运营经费的不足。李莹和团队最近一直在琢磨,如何找到更多的个人和企业参与到公益创投中来,“比如,我们就很想找到一些关注反家暴和推动性别平等的女企业家或者女性用品品牌,一起来合作共创。”李莹说。

让项目触达更多人

  李莹说,“无暴力的未来”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如何让那些家暴受害者知晓这个项目;二是项目目前筹资有限,能帮到的人以及所能提供的帮助也很有限。

  即便是小谢这样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勇于在网上发声求助的受暴者,在源众联系到她之前,她也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公益机构和项目能够帮到自己。

  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传播就显得极为重要。但在传播这件事上,李莹又有一点矛盾:一方面希望项目能够触达到更多的受益人和捐赠方;但另一方面,又担心需求量过大,以项目目前的体量不一定能够支撑。

  “这些年,我们这个项目主要是面对那些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女性。”李莹说。

北京市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的创始人李莹。摄影/本刊记者 张旭

  倡导、传播的另一个作用,是改变公众的观念和认知。作为一个反家暴的公益机构,源众有着推动性别平等的理想和使命,因此公众教育、立法倡导,都是重要的工作。

  2016年“反家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施行后,对家庭暴力零容忍逐渐成为社会共识。近几年,李莹切身感受到全社会对于反家暴议题的关注以及国家层面对反家暴工作的重视,但与此同时,她也在一个个家暴受害者的遭遇中发现了问题——制度难以落实。

  小谢从第一次被家暴,就果断报了警,她要求警察拘留贺某阳,但警察只是对贺某阳进行了口头警告,并让贺某阳母亲对儿子加以管束。第二次遭家暴报警后,警察也只是开了家庭暴力告诫书,并没有拘留贺某阳。在小谢遭受的16次家暴中,有6次小谢报了警,有5次存留了就诊记录,她也曾向妇联、社区、民政部门、12345热线求助,并且向法院申请了人身安全保护令。警察开具了2次家庭暴力告诫书,但贺某阳并没有因违反告诫书而受到处理。甚至,有警察将小谢在平台发声诉诸媒体的行为,解读为“她就是想当网红”。

  在实践中,李莹和团队发现,反家暴议题好像只是媒体和公众舆论的“狂欢”,没有真正触动到基层各部门和人员,有些派出所连一封家暴告诫书都没开出过。

  这么多现实问题,总得有力量去推动、去倡导。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上,源众制作发布短视频,做网络课程,做案例分享,等等。他们还做起了直播,以案释法,结合热点事件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这些年,我们已经做了二三十场(期)这样的直播,还没有学会直播带货(项目)。”李莹自我调侃道。

  2023年,李莹出版了自己从事妇女儿童维权工作20年来的办案手记《走到春暖花开》。书中所选案例的主人公绝大多数都是源众的受助人,在后记中,李莹写道:“我希望,通过这本书,不仅让她们的故事被看到,还能有越来越多的人与我们同行。”

  “无暴力的未来”,既是这项公益的名字,也是源众的愿景。定下这个名字时,李莹就知道,绝对的零暴力也许很难实现,但可以做到对暴力零容忍。所以,她和团队仍在积极努力,每一点进步都是可喜的。他们深知,让世间少一个小谢那样的受害者,就能离“无暴力的未来”更近一步。

  作者:王卫

  项目统筹、视频策划:周维

  视频导演:王冬

  海报设计:彭浩风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邱宇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5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