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腾讯:以数字化打开公益想象之门,并且扶上马送一程

中国慈善家 · 2025-06-27

 

焦点概览

月度焦点:腾讯以数字化重新想象公益

月度争议:日赚1.2亿,美团仍被股东质疑

月度报告:抖音,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月度新益:快手,AI成为社会价值新引擎

月度观察:蚂蚁公益基金会,需要新故事

月度关爱:国际月经日,淘宝传递“经”验

月度动态:小米组织车友做公益

月度焦点

腾讯以数字化重新想象公益

6月24日,腾讯公益开放日在北京举行,主办方以“重新想象公益”为主题集中发布了15款公益数字化系列工具,并披露了今年久久公益节的相关动向。

2022年,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发布的《中国公益慈善数字化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公益数字化是公益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的公益慈善事业应当插上数字化的翅膀,让人们更加自由快乐地行善,让公益慈善组织有更高的实践效能,让互联网企业更具可持续的社会价值。

彼时,关于行业痛点,腾讯副总裁、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就提到,中国的公益数字化应用并不均衡,在项目管理、项目执行等深水区,受制于资源和人才的缺乏,数字化进程仍然是滞后的,“这种不均衡的状态如果得不到改善,我们畅想的开放互助、共创共享的公益数字化生态就难以打造。”

3年过去,关于公益数字化的畅想有了回响。从2024年开始,腾讯公益的多款数字化工具产品已经在公益行业落地试点。

在此次的发布会上,腾讯公益通过资金拨付工具、物资执行工具、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定位服务)工具等,把数字化工具与公益项目各环节深度嵌合,形成操作门槛低、可及性强的平台型工具,让机构易于使用,且能快速看到成效。

在AI以天为单位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数字化既是公益机构运营提效、提质的刚需,更是未来通向AI的必经之路。2024年,腾讯公益启动了基于AI技术的数字化工具研发及落地试点。如面向捐赠人的AI问答助手,帮助机构梳理项目方案的AI辅助优化工具,解答机构对于平台疑问的AI答疑工具,以及机构自建ima共享知识库等。

数字化工具有了,不会用怎么办?腾讯还推出了相应的资助计划和培育体系,针对机构的捐赠人服务、数字化能力、创新服务3个方向追加1500万元资助,还面向不同数字化阶段的公益机构制定了分层培育体系,以更好地帮助、扶持中小机构拥抱数字化,扶上马送一程的热忱可谓用心良苦。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腾讯公益平台负责人赵国臣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表示,数字化给商业世界带来的改变已经显而易见,公益行业数字化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而且不经历数字化就无法直接进入AI时代。“工具带来的不只是工作流程的数字化,更是战略思维的数字化。”赵国臣表示。

此外,数字化不仅能够帮助公益提升效率,还可以推动行业跃迁发展。在数字化工具的助力下,公益人节省出来的时间精力可以去做更深度的服务,让受益人在细节中感受到更多温暖。

技术以人为本,对于公益行业而言尤为重要。以数字化工具为抓手,腾讯公益打开了“重新想象公益”的大门,也为全行业提升数字化共识营造了良好氛围。在活动现场,也出现了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公益平台相关负责人的身影,不妨大胆想象一下,未来的“开放日”或将是全行业共襄盛举的公益圈开发者大会。

 

月度争议

日赚1.2亿,美团仍被股东质疑

今年以来,从骑手社保争议到外卖大战,美团始终处于舆论关注的焦点,在亮眼业绩与负面舆情的漩涡中奔突。

5月26日,美团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收入866亿元,日均溢利净额超1.2亿元。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针对京东投入100亿元补贴外卖业务,王兴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赢得这场竞争”,同时在会议上,也回应了推进骑手保障的进展。

6月9日,美团召开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有股东在大会上提出尖锐质疑,为何网上对美团的评价80%都是差评,管理层如何扭转舆论颓势?

6月18日,美团发布一条视频和一组海报,高调宣布加入618。海报中,红黄蓝三位骑手一起等红灯,配文:“路很宽,一起跑”。至此,明面上的外卖大战算是告一段落。

但股东留给美团的问题依然尖锐,赚钱多、商业成功并不能让股东完全买账,商业成功的同时还能将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带入日常业务,才能赢得公众的认可和尊重。

 

月度报告

数字平台如何助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从马面裙到泉州簪花,从皮影戏到英歌舞,这些过去被视为冷门、小众的非遗文化正通过短视频的传播逐渐成为年轻人追赶的潮流。

6月14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担任主编,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牵头编撰的《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互联网平台助力非遗传播和消费专题报告,以抖音为例》正式发布。

报告通过对48个鲜活案例的研究分析,总结提炼了以抖音为代表的数字平台对非遗事业发展所贡献的五重价值:提升数字能力,扶持非遗“新传人”;创新传播手段,激发非遗“新表达”;发挥平台优势,搭建非遗“新舞台”;强化市场能力,带动非遗“新消费”;彰显文化标识,引领非遗“新文旅”。

报告深入剖析了互联网技术与非遗保护的融合路径,展现了数字时代非遗传播与传承的多种可能,也为其他数字平台参与非遗保护事业提供了一份可供借鉴的样本。

 

月度新益

快手,让AI成为创造社会价值的新引擎

AI成了快手的新故事,资本市场上如此,社会价值方向也是如此。

6月10日,快手发布《202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快手积极将AI大模型构建的技术矩阵,赋能用户创作、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产业带发展、中小商家成长等多领域。

可灵AI是快手于2024年6月推出的AI视频生成工具,在今年5月末推出了2.1系列模型,持续领跑全球视频生成赛道,中金公司、高盛因此提高了快手股票的目标价。

快手企责报告显示,可灵AI致力于降低用户创作门槛,通过可灵AI讲述更好的故事。2024年9月,快手联合李少红、贾樟柯等导演发起国内首个“AIGC导演共创计划”,实现AI技术与影视创作首次深度融合。此外,AI助力创作还为城市文化传播带来新活力,快手联动四川、西藏、甘肃、广西、新疆五省(区)文旅,依托可灵AI生成城市特色宣传短片,播放量突破5000万次。

当下,AI技术重塑各行各业,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更是如此。快手科技联合创始人杨远熙表示,AI不仅是效率提升工具,更是创造社会价值的新引擎。快手积极将AI等前沿技术与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并进一步赋能于社会公益领域,探索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融合的新路径与新可能。

 

月度观察

蚂蚁公益基金会发布新年报,期待新亮点

6月20日,蚂蚁公益基金会发布2024年度工作报告,披露基金会成立六年来在科技赋能公益领域的探索成果。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基金会累计公益支出达11.72亿元。依托蚂蚁集团的数字技术与平台优势,基金会在女性发展、银龄关怀以及乡村振兴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去年,蚂蚁公益基金会发布了2019—2023年五周年报告,纵观报告内容,今年的报告与去年相差不大,仍然围绕女性发展、银龄关怀、残障支持、乡村振兴等领域,重点项目包括数字木兰、蓝马甲、乡村振兴、追风计划、追梦行动、应急救灾响应等。

根据蚂蚁集团的ESG报告,2023年技术投入达到了211.9亿元。在数字技术和科技创新方面,蚂蚁在一众互联网企业中并不落下风,支付宝、蚂蚁国际等核心业务在加速AI化,基于自研的百灵大模型,蚂蚁推出了金融管家“蚂小财”、AI健康管家、生活管家“支小宝”等AI应用,并持续升级中。

早在2023年,“AI First”就成为蚂蚁集团的战略之一,现在看来更显出其前瞻性和重要性。我们看到了蚂蚁公益基金会在公益实践中所坚持并持续投入的爱与温度,但业界也期待看到更多新意和亮点。

 

月度关爱

淘宝关注国际月经日,大学生传递“经”验

月经羞耻,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中已逐渐消弭。过去,不少女性品牌以“摆脱月经羞耻”作为公益营销的抓手,进行理念倡导、公益资助,以此提升品牌好感和知名度。但当这个话题被常年、反复提及后,似乎也显得老生常谈了。

不过这次,在5月28日国际月经日,淘宝发起的一场公益活动,颇具新意。

活动邀请一群女大学生写下自己的月经经验,并把这些经验制作成包装纸条,和卫生巾一起送给山区的女孩。淘宝还在上海师范大学设置了一块真实的留言板,很多大学女生留下了“月经日快乐”“生理期就该好好休息”“月经不羞耻,勇敢做自己”等暖心话语。

公益的背后,是品牌对中国女性成长环境的敏锐洞察。让有经验的女孩将自己的成长智慧传递给更需要的人,也让公益超越了单向的物质捐赠,成为一场女性之间的温暖对话。

无论是主题洞察还是基于淘宝平台的活动设计都颇有新意,美中不足的是,用户需要在活动期间累计下单7天才能参与,使得它的营销属性稍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益性。

 

月度动态

小米公益月组织车友公益探访、应急培训等

5月是小米公益月,小米公益平台与小米社区联合多家公益组织在北京、深圳、重庆等地招募志愿者,开展多场包括地震、洪灾、台风、日常急救等在内的应急演练和救护技巧培训。

根据小米公益基金会微博动态,自去年11月开始,小米公益平台相继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机构开展合作,以每月一次的频率,组织不同城市的小米车主前往公益项目地进行实地探访或陪伴公益受助群体,如视障人士、孤残儿童、孤独症孩子等。

小米汽车去年3月28日正式发布第一款车型,5月开始交付,据官方数据,2024年总交付量达到13.5万台。2025年1月-6月,小米汽车每月交付量在2.2万-2.8万不等,粗略计算,全国的小米车主有30万左右。

此前,小米SU7高速爆燃事故、小米车主起诉SU7 Ultra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性能虚假宣传等负面事件,使得品牌与用户之间出现信任裂痕。

对于以往偏重科教捐赠的小米来说,此次招募数量庞大的“米粉”、车主一起做公益,是对其公益版图的有益补充,让公益更接地气、更有感知度。

 

编者注:

经过十多年发展,互联网公益已经成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最大的增长极,也在很大程度上重塑着行业生态。到今天,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已发展至29家之多,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领袖躬身入局,为解决社会痛点问题持续发挥自身的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新的风向、新的实践、新的话题、新的争议不断涌现。互联网公益月报基于对行业的观察和理解,以月为单位,为互联网公益在当下的发展,留下一份可供回望与后视的记录。

 

整理、撰文 丨 周维

图片来源 丨 各机构官网

值班编辑 丨 张旭

 

欢迎后台留言或邮件分享更多互联网公益线索 zhouwei@chinanews.com

 

企业ESG观察,敬请关注《中国慈善家》每月月初出品的《ESG观察月报》。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5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