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一条短视频能够激起多少善的涟漪?
为公益插上内容的翅膀

中国慈善家 · 2025-02-13

李嗲在抖音创作者大会上分享自己的公益经历和创作心得。

  仅仅凭着不到两分钟的内容,抖音健身达人花小龙就为听障孩子们吸引了足足380万的善款,可以帮助300多个孩子完成人工耳蜗的升级。去学校探访孩子们时,他还带着大家一起在操场做俯卧撑,孩子们笑得开心,视频能量十足。

  视频结尾处,他对着观众喊话:“让小花朵们都能聆听到来自世界的欢声笑语和温暖关怀!”捐款链接的评论区里,很快就被“mai起”刷屏——这是他在健身视频里常喊的鼓励口号,如今也被粉丝们用作回应。

  短小精悍的内容,轻松打破了抖音平台达人单条视频筹款的记录。“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流量,让大家都能关注到公益,很有能量,很有面子,很有成就感。”花小龙告诉《中国慈善家》。

  筹款额只是内容公益的一个简单注脚。过去一年,有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走进不同的群体、走进各个项目和机构,自己慢慢了解公益的同时,也让项目被更多人看见,实现高效的社会倡导。

  不只是短视频,在抖音、B站、视频号等平台上,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主播、商家,通过探访、体验、捐赠等形式发布优质内容,提升公益透明度,助力公益传播。内容公益的大道上,同行者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花小龙为听障女孩戴上人工耳蜗。

善意的涟漪

  2023年5月底,摄影博主良田的视频留言区收到这样一条评论:我家有个巨漂亮的自闭症(孤独症)女儿,我很少能拍到她的正面照,良田可以帮忙拍一下,帮我留下闺女的漂亮瞬间吗?

  这条评论足足收获了14万点赞。

  良田平时拍摄的内容,多是素人改造。靠着摄影技术和精心妆造,哪怕外表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网友,也能拍出像明星一样的华丽大片。

  因为这条热评,他决定出发山东泰安,去拜访这个家庭,并尝试着给女孩欣欣拍了一组照片。

  没想到,这次寻常的拍摄完全改变了这个原本艰难的家庭——靠着良田带来的曝光,欣欣和妈妈也开始受到关注。一些良田的粉丝主动找到欣欣妈妈,教她拍、剪视频,欣欣妈妈很快学会并经营起了自己的账号,一边用视频记录女儿的康复过程,一边努力直播带货。

  渐渐的,直播的收入解决了欣欣的学费。妈妈也用一年时间考取了康复师证书,在当地开起了名叫“欣宝”的康复幼儿园,为二三十个孤独症孩子提供就学机会。

  为了解决孤独症儿童的教材和教具问题,良田又用一条视频,呼吁网友们捐出家里闲置的玩具和书,很快就为幼儿园募到了堆满一间屋子的快递。甚至还有些捐赠者专门学习相关知识,购买了全新的孤独症教具寄过来。

良田没有想到,一次偶然的善意,竟然延续、扩大,越长越旺盛。这也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影响力可以用来做更多的事情。

2024年孤独症日,良田前往长沙探访,帮助孤独症孩子走出家门,用镜头记录世界。

  白化病患者、脑瘫兄妹、听障学生……良田后来持续拍摄了很多特殊的群体,他们或许身体有一些缺陷,但都有着特别的美。渐渐地,良田的目光瞄上了更广泛的公益。从2024年4月开始,良田接受了抖音的邀约,开始与一些公益项目对接,策划、拍摄视频内容,帮助项目达成更好的传播效果。

  去年8月,他跟随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去往苏州的病房学校。

  大多数大病儿童,由于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很难像同龄人一样跟上学校的节奏。而新阳光的“病房学校”,就设在孩子们治疗的期间,为他们提供线上线下的单独课程,尽可能保持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良田在那里见到了一位叫萱萱的白血病女孩。到访之前,萱萱妈妈告诉良田,女儿以前有一头漂亮的长发。但因为化疗,萱萱不得不剃了光头,剪头发的时候,她大哭了一场。

  照着萱萱速写本上画的公主形象,良田敲定了策划方案,想给她拍摄一组穿公主裙的照片。但到了现场,女孩却拒绝了:“我没有头发,拍得不好看,总感觉怪怪的。”

  那可能是良田在现场遭遇过的最干脆的拒绝。通常确定拍摄主题和对象之后,他都会提前和对方做好沟通,确定照片的呈现方向,但这一次,光是和萱萱聊天、建立初步的信任,就花掉了他一两个小时。

  拍摄团队只能暂时放弃原来的想法,先去采访病房学校里其他的孩子。得白血病的孩子们无一例外,都留着光头、戴着口罩。因为免疫力受损,他们不得不把自己和外界隔绝开来,而这种“断联”会从病理性的隔绝,逐渐扩张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看着孩子们,良田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自己也拥有和他们一样的外表,那么“多数”和“少数”的区别,或许就不会再存在,那样,会不会更容易建立起和他们的连接?

  他和摄像、助理三人跑到旁边的洗手间,当即拿推子把自己的头发全部剃光了。

  “萱萱还是觉得光头比较特殊,出去就会被别人指指点点。那我也把头发剃成和他们一样,其实剃光头没什么大不了的。”他说。

  推开门出来时,他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有的孩子和老师甚至为他鼓起掌来。萱萱也终于摘下了自己的帽子,还伸出手来,摸了摸良田剃得参差不齐的头。

  萱萱没了顾虑,主动提出要拍摄公主裙照片。那天,良田第一次见到了她的笑容。她和健康的同龄人没什么区别,对着镜头摆起pose,还对着良田的发型开起了玩笑。

  这条视频发出后,一些网友在自发捐款的同时,还在评论区发出自己剃光头发的照片,“陪一个光头”。大家想让白血病孩子们看到,没有头发,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良田在苏州探望白血病女孩萱萱时,为了打消萱萱因光头而不自信的心理,剃光了自己的头发。

 善意的涟漪一点点荡开。后来,良田还去拍摄了三位粉丝,记录他们剪掉长发的过程。良田的姐姐也主动加入进来,剃了光头,把长发捐献给小朋友们。2024年年底,良田带着几顶做好的假发重返病房学校,让孩子们重新拥有了他们惦念已久的、自然漂亮的头发。

  创作者们用爱心与科技,打掉了横亘在公众与公益之间的那堵墙。

  相较传统的图文形态,短视频、直播平台在公益传播面具有天然优势,它拉近了公益与大众的距离,视频、直播化的展现方式让公益内容更加透明、可信。来自美食、健身、摄影、萌宠等不同领域的多元主体创作出的丰富内容,以及短视频、直播、电商、生活服务等多样化的场景都有效地带动了更多公益内容破圈。

 

参与公益、质疑公益、理解公益

  在字节跳动公益平台负责人罗海岳看来,平台上的创作者,可能是互联网上最会讲故事的那群人。

  “不管是做知识科普,还是时事新闻的解读,本来都是一些相对严肃的题材,但是经过创作者们的创意加工之后,都能有比较好的传播效果。我们很想让他们带着这样的能力,走到公益机构里,去消化公益项目的内容,去理解公益人到底在做什么,然后用网友喜爱的语言翻译出来。”他告诉《中国慈善家》。

  在众多创作者中,李嗲是稍显特别的一位。大部分创作者可能因为视频拍摄才接触到公益,李嗲则是在读书时,就学过一些相关知识——她在大学的导师,是社会保障学方向的教授。

李嗲(后排左一)和先生付铁寒(后排右一)参与公益活动。

  “老师在课上讲过,其实做好事、做公益,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李嗲说,“但直到我真正参与了公益实践,才理解这句话,并有了更深的感触。”

  李嗲曾做过一个小小的公益项目。她和先生一起经营一个实验测评账号,拥有360万粉丝。在做一期卫生巾的产品测评时,她突发奇想,用视频可能为品牌带来的曝光量,从两个品牌商那里置换来了足足80万片卫生巾。她想要把这些卫生巾,捐给山村里的女孩子。

  但当数量如此庞大的物资落到手上,李嗲才发觉事情的难做。运输、仓储、执行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钱,分发要找专业靠谱的人做。物资究竟要发给哪个山村、哪些姑娘、发多少,都是需要谨慎决定的事。这让李嗲承担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我一开始对公益组织还有些不信任,找帮忙执行的人时,我一方面很难去相信别人,但另一方面我又怕拖得太久,大家会觉得我是在‘诈骗’,所以非常害怕,担心会出问题。”她回忆。

  为此她亲自跑到学校,看着执行方去一个一个班级下发物资,亲眼看着女孩们领到卫生巾。

  后来,她响应抖音平台的邀约,去往新疆探访红石基金会的足球项目,没想到一条记录新疆孩子们踢足球的视频,筹来了100多万善款,不少捐款人甚至是大学生,留言给她表示要把自己为数不多的饭钱捐出来,帮助孩子们好好踢球。她又焦虑了,担心如果这些钱没落在实处,怎么跟捐款人交待?

  于是,她和先生在三个月后又飞回新疆突击查账,并拍了视频。在视频里,两个人坐在办公室里从头到尾对了一遍基金会的账目,跑到他们给孩子采购球鞋的店里盘问,直到亲眼看到孩子们都已经换上新球衣新球鞋,这才稍稍安下心来。十多天里,两个人把项目的六所受助学校都跑了一遍。

李嗲第一次去新疆探访足球项目时,送给踢球女孩的玲娜贝儿挂件,被女孩洗净、晾干,挂在了自己的书包上。

 

  罗海岳也对李嗲的这期视频印象深刻。尽管在几分钟的视频里,去深入呈现公益组织面临的问题,获得项目反馈,甚至解答公众疑惑,可能会有些难度,但他仍然期待有更多这样的内容出现。

  “她的视频做得不错,是一次比较勇敢的尝试。因为这种题材,一般是比较生涩难懂的。大部分的创作者在一开始做公益的时候,我们还不会引导他们去做这种难度比较大的事情。但当他们有了兴趣、有过体验之后,他们也会像捐赠人一样去思考我的钱去哪了,是怎么执行的。有了这些感受以后,他们自然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罗海岳向《中国慈善家》表示。

  也是通过这一次拍摄,李嗲和基金会工作人员们聊天,才了解到他们的无奈。首先是行业一线工作人员工资普遍不高,基金会项目主管不过拿着每月4000元的工资。“不被相信”是他们的工作常态,有人因为做性教育项目被孩子家长当面责骂,有人差点吃上巴掌。作为同样要面对曝光和质疑的视频博主,李嗲能够深深共情。

  “大家对公益组织的人的不信任就在于此,很多人不相信有人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做好事。”她说,“其实我是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能坚持做这些事,因为我是能感受到做公益的强烈幸福感的,那种情绪价值,是拿钱也买不来的。”

  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们敏锐地察觉到了做公益的难处。公益不该只是“用爱发电”,行业工资偏低,就难以吸引人才,公益项目的开展就更难有专业性的保障。执行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破坏信任,最终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参与公益的决心……问题很大、很复杂,但让更多人了解这些难处的存在、看见行业的真实境况,也是重要的一步。

  内容公益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让让公益参与链路更完整。公益内容从发布、被用户看见、用户参与捐赠到捐赠反馈,拥有完整的反馈链路,平台也提供相关的产品、工具等帮助公益项目做好对用户的反馈,增强用户对公益的信任。

  创作者还会通过项目回访,展示自己参与过的议题和项目的公益成果和正向改变,提升公益内容的真实可信度,比如李嗲对新疆项目的回访。2024年年底,抖音平台还发起“年度好事报告”线上主题活动,鼓励创作者年终回访公益项目。

 

在公益中成长

  视频创作者们,也在参与公益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2024年年初,B站百大UP主、拥有800多万粉丝的美食探店博主“盗月社食遇记”去了一趟南京。除了探访当地的小吃馆子,一行人还去到了位于游府西街的爱德面包坊。

  面包坊由爱德基金会开办,里面的西点、咖啡师傅们,都是被称作“喜憨儿”的心智障碍群体。心智障碍者如何融入社会,拥有一份能够自立的工作收入,一直是难题。爱德基金会的尝试,是开一家小小的面包坊,教他们在这里掌握烘焙技艺,乃至经营一家自己的店。如此一来,这些孩子们也拥有了一方自给自足的、有尊严和自由的天地。

  盗月社亲自“带货”过后,不少粉丝都专程去店里“打卡”买面包。一位粉丝在视频下留言:“特别想和店员姐姐搭话,说是看到盗月社的视频才发现了这家店,但是因为太羞涩了,只是买了面包就悄摸摸走了。买了四个面包,回去和室友分享!”

盗月社食遇记为爱德面包坊举办春节联欢活动。

 

  一个月后,临近春节,盗月社又联合日食记、绵羊料理两位美食区UP主,在哔哩哔哩公益的支持下,在面包坊里给喜憨儿师傅们开了一次年会。年会上有置办好的一桌美食,还有抽奖、表彰环节。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意外的奖励,大家都显得很开心。

  驻扎面包坊的老师陈秀芹,也是其中一位喜憨儿的母亲。她告诉盗月社,他们的这次拍摄,让师傅们第一次体验到了年会,也第一次经历了抽奖。这位母亲、老师,一直以来的心愿,就是让这些喜憨儿们拥有和健全人相似的、平等的生活经验。

  “他们工作了,一年辛辛苦苦下来之后,也和普通打工人一样有那么一个年会。我觉得这样才能体验到完整的工作人生。”她说。

  2025年,盗月社仍然打算回访这个项目。拜访那间小小面包坊里的师傅们,就像去拜访一群老朋友那样熟稔。今年的拍摄计划,是让观众“看到喜憨儿们这一年的进步”。

  “最强烈的感受,是发现我们做了一期节目之后,能让更多人看到他们,之后会出现长尾效应,”盗月社成员沐上告诉《中国慈善家》,“会把社会上的更多力量吸引过来,去关注他们,提供更多实际的帮助。这是很适合我们自媒体参与公益的方式。”

  曾经,盗月社还去拍摄过贵州毕节元宝女足队的故事。后来,有粉丝看到这期节目,真的去当地的学校做了支教志愿者。回访时,他们发现,曾经的曝光给山村带来了很多改变:更多支教的人,更多翻新的道路,更多的走出山村踢足球赛的机会。

  跟着自己信任的、喜爱的创作者做公益,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是一件不假思索的乐事。在“公益信任”常被作为难题讨论的今天,创作者们却如同开挂一般,带领着观众跨越了原本艰涩的坎。

  2025年1月,在《中国慈善家》“凝心聚益”年度慈善盛典上,良田、李嗲、花小龙、盗月社食遇记等十位来自抖音、哔哩哔哩、腾讯视频号、微博平台的创作者,领取到了属于他们的“内容公益”奖项。这是他们公益路上的一个小小刻度,未来的一年乃至更多年,故事仍然还会续写。

“凝心聚益”2024年度慈善盛典,良田、花小龙、无忧传媒、盗月社食遇记等来自抖音、视频号、微博、B站的十位创作者及机构入选“内容公益优秀案例”。

 

  良田已经开始和一些公益机构交流经验——良田负责解答他们对于传播上的疑惑,机构的朋友则告诉良田项目运作的模式与细节。2025年,良田想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流浪动物公益,为此,他专门向专注流浪动物救助的它基金理事长张越请教了一番。

  李嗲始终忘不了第一次去新疆探访足球项目时,她从书包上拿下玲娜贝儿挂件,送给一个踢球的女孩。临走的时候,她偶然发现女孩已经把挂件仔细洗干净、晾干,挂在了自己的书包上。

  那只挂件,是李嗲的朋友排队从上海迪士尼买来的限量版。干干净净的粉色玲娜贝儿,挂在女孩有些磨损的旧书包上,显得格格不入。但李嗲突然觉得,她的一份小小善意,为女孩的世界带来了一丝温暖。

  “其实我当时就下定决心:我不仅仅想要让她的书包上多一个挂件,我还希望这帮孩子能有更大的变化。”她说。从那一刻之后,她决定持续行动下去,号召更多人与公益并肩。

“凝心聚益”2024年度慈善盛典,罗海岳分享抖音平台的多元创作者如何传递善意、共创美好。

 

       优质内容让互联网公益如虎添翼。以字节跳动公益平台为例,2024年该平台捐赠总额超过3.5亿元,播放超千万的公益视频达到192条。成立三年来,在字节公益平台上参与公益的总人次累计超过10亿次,参与公益的创作者达7.4万名,相关公益内容累计播放超过600亿次。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不断提升的公益透明度,以及日渐清晰的“内容公益”新模式,抖音生态下商业向善的独特优势也正在形成。

  “希望无论项目大小,只要有优质的公益故事,都能在平台上被平等看见”,字节跳动公益平台负责人罗海岳表示。

  作者:龚怡洁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张旭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5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