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双11观察:不能一边制造污染,一边倡导低碳
今天你过度消费了吗?

中国慈善家 · 2022-11-10

  

  11月1日,尾款人开始清理购物车,各平台争先恐后发布战报,一年一度的“双11”正式拉开帷幕。6天后,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一场关乎地球和人类命运的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了。

  一边是消费者在促销打折中过度消费,一边是各国为应承担的减碳责任锱铢必较,两相比较,竟莫名有些戏剧性。

  今年的“双11”,硝烟依然从10月下旬开始点燃。除了淘宝、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等老牌电商平台一如既往以促销战术大打价格战,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也纷纷加入这场消费狂欢。而以李佳琦、罗永浩、俞敏洪和苏醒为首的“新四大天王”,以迥异的风格,细分的受众,在激烈的厮杀中脱颖而出,成为直播带货的新晋顶流,为网友的消费热情加注了一腔热气腾腾的高浓度鸡血。

  从各平台和各家品牌的战报可以看出,今年的“双11”依然展现了网友们强劲的消费力,更彰显出中国互联网经济下浩瀚的内需实力,也难怪新老平台纷纷进场,都想分得一杯羹。

  “双11”的发明者是阿里巴巴,自2009年凭空创造出这场购物狂欢以来,每年都在不断修改规则,战线也越拉越长。消费者一边抱怨着规则越来越复杂,一边不由自主地被裹挟其中,在平台突飞猛进的精准算法和商家日益增长的消费套路中试图薅到几绺羊毛。

  阿里巴巴精心打造的购物节逐渐成为了行业生态,其他电商平台也心照不宣地添柴加薪,让“双11”的火焰高涨。渐渐的,一个“双11”已经无法满足广大网友旺盛的购买欲,于是“618”横空出世。从此,两大购物节平分秋色,定制了消费者的消费周期,平台和商家赚得盆满钵满,网友落得吃土半年,“半年不购物,购物管半年”成为很多网友们的消费习惯。

  但是,狂欢之后,平台撒出的百亿补贴究竟是降低了刚需的购物成本,还是刺激了不必要的购物需求?引爆一时的购物时点究竟是激发了市场的繁荣,还是造出了市场的泡沫?

  而在这场大多数消费者被裹挟其中的消费狂欢中,过度消费造成的浪费,过度包装产生的消耗,物流堰塞带来的污染等,都极大增加了环境代价。回归理性之后,引领互联网经济的电商巨头们究竟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

  不可否认,从去年“双11”到今年“618”,电商平台们纷纷打起公益牌,无论是阿里的公益宝贝,还是京东、唯品会等平台设立的捐款入口,都在促销之余,或多或少做了一些公益尝试。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绿色低碳环保成为今年“双11”公益倡导的一大趋势。去年天猫“双11”第一次上线了绿色会场,今年全面升级,提供更多绿色、低碳打标商品,同时,消费者可以开启“88碳账户”,参与到减碳中。

  用户在菜鸟APP的“绿色家园”中可以领取碳能量,用于兑换相应权益。

  菜鸟升级了“回箱计划”,推动全国近10万家菜鸟驿站持续开展快递包装回收换鸡蛋、利用旧包装寄快递行动,菜鸟还联合数千名商家发起“双11”每个包裹减碳50g活动,约有超15万款商品加入,从商品、包材、包材循环使用及再生,全链路打造低碳“双11”。

  京东联合品牌带来超300万款绿色商品,购买相关商品还可获得“碳能量”兑好礼,每买一件商品,都可以直观地看到资源消耗的节省程度,同时,开展“衣旧换新”活动,消费者捐出闲置衣物,推动旧物循环新生。

  这些理念和举措看上去很美,但仔细踅摸,又似乎哪里有些不太对劲。一边用满减和折扣刺激着消费者疯狂买买买,一边又打着绿色低碳的旗号宽慰消费者的心,本来还在为没控制住购物欲而懊悔剁手的消费者,突然看到了旧物回收的橄榄枝,想到己所不欲还可施与人,负疚感顿时减轻,似乎如此便不产生垃圾,还做了公益,哪管回收之后去了哪儿!

  一边卖新一边收旧,还真是玩得一手好循环!

  “双11”的兴起顺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但通过低价促销来刺激消费,再加上各种宣传炒作,引导的是过度消费的价值观。而任何一件物品从原料到生产以至到终端产品,都是由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支撑起来的,所谓的9块9包邮背后,或是由一些散乱污企业生产的廉价商品,赚的是薄利多销,怎会考虑环境成本?

  2022年11月8日,北京,堆在路边的快递包裹。随着快递数量的增加,快递包装的环保问题日益凸显。

  早在2017年4月,绿色和平就做过一场消费者行为调研,并发布《狂欢之后:国际时尚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大陆60%消费者承认自己购买的物品超过自己真实需要。

  以纺织品为例,制造与消费规模的急剧增长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消耗。从2000 年到2014年,短短15年间,全球制衣产量已经翻倍,平均每人购买的衣物增加了60%,但淘汰旧衣物的速度也快了一倍,衣服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绿色和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平均每人购买了6.5公斤的新衣,超过了世界平均的每人5公斤购买量,而这个数值也在不断增长。毕竟,2014年天猫“双11”的成交额才571亿元,而到2021年双11,数据就翻了十倍,成交额高达5403亿元。

  除了前端造成的资源浪费,后端在垃圾处置方面,也会造成大量的污染。在我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服被扔进垃圾桶,平均每扔掉一件衣服就会带来4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和过度消费狼狈为奸的是过度包装,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39.65亿件,其中11月11日当天处理快件就多达6.75亿件。

  快递数量剧增,快递垃圾量只增不减,每年随着快递点一起爆仓的,还有垃圾站和废品回收站。快递的包装主要是透明胶带、气囊、塑料袋等包装材料,回收率几乎为零,而快递纸箱的回收率也不到20%。生产1吨纸需要砍伐17棵十年生大树,生产1吨塑料袋需要消耗3吨以上的石油,这些却白白浪费掉了。

  而在快递包装材料处置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更是惊人,一个数据可以说明,2018年全国共消耗各类快递包装材料941万吨,在快递包装材料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共产生1303万吨碳排放,需种植约7.1亿棵树才能中和。快递包裹每年带来的包装垃圾高达100万吨,大多数快递垃圾的处理方式都是焚烧或填埋,无论哪种方式,都会造成大气或土壤、地下水污染。

  2018年9月1日,新版《快递封装用品》国标正式实施,重点对快递封装用品提出绿色环保的技术性要求,以期引导快递包装绿色减量。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商家和快递企业的成本,而且由于新版快递包装国标并非强制性标准,只是推荐性引导标准,实施四年来,效果并不显著。

  2017年3月17日,菜鸟网络、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机构联合“三通一达”,以及百世、天天等6家快递公司出资成立了中国首个物流环保公益基金,计划投入3亿元对物流行业进行绿色升级,解决日趋严重的物流业污染问题。也是在这一年,菜鸟网络联合全球32家合作伙伴,启动菜鸟绿色联盟——“绿动计划”,承诺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电商快递到2020年替换50%的包装材料,100%使用可降解绿色材料作填充物。现在已是2022年,不知承诺实现了吗?

  可见,仅仅依靠行业自律来实现绿色物流并不现实,依靠立法倒逼企业支付环境成本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作为互联网经济的引领者,电商巨头们如若真的有心解决过去十数年造成的恶果,与其舍本逐末地倡导大家低碳环保,倒不如让消费回归理性,毕竟,没有过度消费就没有资源浪费。

  作者:贺斌

  图片来源:IC、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邱宇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