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乡村教育发生巨变,公益组织如何协同?
什么才是农村学生真正需要的教育?农村教育向何处去?

中国慈善家 · 2022-08-27

“未来乡村教育协同网络”项目启动仪式现场

本刊记者/贺斌

  乡村教师的规模、数量、待遇都已进入正常轨道,但仍存在一些结构性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学科和专业、年龄、性别的结构;乡村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身高、体重都有了明显的改变,但是视力不良和心理健康问题也比较突出;越来越多漂亮的学校出现了,在县城和交通比较发达的地方,学校的规模开始扩大,而偏远地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开始大量缩减……

  在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策划并组织专家团队编写的《2022年中国乡村教育发展报告》中,这些问题通过数据直观地呈现出来,随着人口还有城镇化的一些进程,乡村学校和乡村学生的数量都大幅度减少,农村小学的数量从2011年的16.9万所,减少到2019年的8.9万所,减少近一半。

  “面对这些乡村教育的现实,我们需要回应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才是农村学生真正需要的教育?农村教育到底向何处去?”8月25日,在“未来乡村教育协同网络”项目启动仪式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杨东平抛出这样的命题。

  在杨东平看来,对于农村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考试分数,而是综合素养,是培养表达、交往、合作这些能力,至少可以保证他们走向社会。

  随着乡村教育发展以及乡村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社会组织参与到乡村教育中来。有的关注乡村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强化公益项目的教育专业性,探索与乡村生活结合更密切、更具有乡村特色的教育模式。有的构建系统服务体系,促进乡村儿童成长环境的整体优化。还有的重视对乡村校长教师内驱力、领导力的激发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

  如何将这些有志于推动乡村教育、教育公益发展的学者、基金会及公益组织、企业联结起来,共同推动教育公益领域的发展和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教育的发展和乡村振兴?

  基于这样的共识,21世纪教育研究院携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北京成英公益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发起未来乡村教育协同网络(简称“协同网络”)。

  据了解,协同网络将聚焦乡村教育的问题、现状、发展趋势及改善方案的研究和实施,搭建基于研究成果的交流、传播、 推广、复制平台,促进公益资源方和执行方的互动,提升教育公益机构及从业人员对乡村教育的理解和认知,推动乡村教育公益领域内的协同发展。

  按照协同网络的发展目标,希望能够在未来3年吸纳50家基金会、企业,以及200家公益组织,成为管委会单位、支持单位和成员单位。提供每年5个以上的乡村教育现状和问题研究报告,搭建行业数据库。

  这份“乡村教育数据库”主要包含乡村教育调研成果、教育公益实践资源和教育公益工具箱三个部分,共享给协同网络成员,以提升乡村教育公益组织专业化程度,助力专业能力建设,提升教育公益领域行动与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同时将通过政策倡导、行业交流、行动支持等形式将“乡村教育数据库”的成果转化为行动,为行动提供指引。

  来自30多家社会组织的资深公益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介绍了各自开展的项目,面临的问题,对“协同网络”项目表示期待。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