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流动儿童蓝皮书:建议引入社会组织和社区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

中国慈善家 · 2023-07-28

  7月27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流动儿童蓝皮书: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21~2022)》(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

  《报告》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围绕流动儿童的发展特征、入学政策、升学政策、财政政策、关爱保护等问题,呈现了不同地区、不同阶段流动儿童教育的现状,特别关注了区域教育和社会力量改善流动儿童教育教育的成功案例,并对当下流动儿童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

  《报告》指出中国的人口流动呈现以下明显特征:流动人口更趋活跃,绝对规模陡增;跨省流动与城-城流动规模双双剧增。2020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巨大,已达3.758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62%,相当于1/4的人口处于流动状态。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规模增加了1.5439亿,增加69.73%。

  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状况是流动儿童教育发展的基础。《报告》指出,2000-2020年这20年间中国流动人口的教育结构发展趋势呈现出“底端下降、顶端上升、中间平稳”的状态。流动人口中,小学及以下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所占比例逐步下降趋势,大学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所占比例逐步提高,初中和高中这两类受教育水平的人口为主体。

  《报告》称,当前城市流动儿童面临着未解的三大难题:一是流入地就学难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二是儿童的情感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三是社会融入问题依然突出。而当前针对城市流动儿童的支持体系相对薄弱:社会支持体系尚不健全、家庭支持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面向逆境、困境城市流动儿童的支持服务存在专业化短板,低龄城市流动儿童照护服务严重短缺,这两大服务短板亟须补齐。

  流动儿童面临的这些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就得到了社会组织的关注,社会组织开始为他们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训和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公益服务,这也成为到目前为止为流动儿童服务的主流模式。

  但近年来,在新冠疫情肆虐、国内经济下滑、资助资金紧缩的形势下,社会组织在提供流动儿童服务方面遇到了挑战。为此,一些社会组织开始积极探索服务模式和组织方式的转变与创新,通过举办丰富的线上活动,充实流动儿童的居家生活;探索构建流动儿童的社区支持网络,通过激活社区人口资源、培养参与者成为组织者,为流动儿童提供可持续的服务。例如,上海太阳花社区儿童服务中心疫情期组织线上教学活动、北京农民之子文化发展中心“流动儿童家长社群”、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小禾的家”、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蓝信封书信笔友项目”、上海多阅公益文化发展中心“菜场书屋”,等等。在流动儿童最为集中的广东珠三角地区,当地社会组织正探索通过运营儿童友好的社区公共空间,用社区发展的理念和方法为流动人口、流动儿童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改善流动儿童在城中村社区的成长条件。

  《报告》建议,政策可以有机结合围绕农民工家庭所产生的非正式制度运作。例如,针对流动儿童童年生活邻里空间的缺失和童年陪伴的相对不足,可以引入相应的社会组织和社区资源来满足流动儿童的多样化需求。

  本刊记者:万小军

  值班编辑​:邱宇​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