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慈善情结:向善,是人心所需

中国慈善家 · 2023-05-20

  “在世界范围内,经典文学作品多以苦难为底色,为什么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喜欢写苦难?”中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2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称,“这些作品普遍对人的命运予以关注,激发读者的悲悯、同情之心。”

  2023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当天在武汉开幕,莫言以“公益项目发起人”身份受邀参会。

  回溯莫言作品,从《透明的红萝卜》里的黑孩,到《蛙》中的乡村女医生,再到《丰乳肥臀》中的母亲,在小人物的生死沉浮中,“悲悯”二字力透纸背。

  在莫言看来,如托尔斯泰、塞万提斯、雨果等伟大的作家,他们在书写苦难的背后,其实是讲述那些与苦难作斗争的顽强生命,以及人性所焕发出的光彩。“任何作品都可以找到慈善的种子,向上向善,是人心所需。”他说。

5月20日,莫言在武汉回顾投入慈善事业的经历。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5月20日,莫言在武汉回顾投入慈善事业的经历。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童年记忆是莫言的创作之源,祖辈的言传身教亦为他播下向善的种子。忆起儿时旧事,莫言称,小时候家里种了两棵果树,尽管当时物资较为匮乏,但是每当果实成熟时,爷爷奶奶都会把最好的分给邻居老人、孩子。幼年莫言虽难以理解祖辈的做法,但彼时“分享”的快乐扎根心底。

  真正加入慈善行列,源于莫言的一次就医经历,得知全国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数量庞大,自2015年起,他便开始向西部贫困地区儿童开展捐助。去年春节,他和好友王振用毛笔写下百张“福”字,为患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筹集善款,并由此开启“莫言同心”项目。截至目前,“莫言同心”项目已完成16批、281名困难家庭先心病儿童的救助。

  “每当看到通过自己努力,得到救助恢复健康的孩子,那种幸福感难以言喻。”莫言提及,曾牵着病愈孩子的小手游览天安门,看着一张张兴奋的笑脸,自己也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那种幸福来源于自我价值的确定。

5月20日,莫言在武汉出席2023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5月20日,莫言在武汉出席2023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一贯低调的莫言,如今面对慈善事业不再“莫言”。“善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并不是为了荣誉,而是唤起大家的都有的慈善之心。”他如是说。

  今年68岁的莫言笑称“自己正值创作盛年”,但只要慈善方面有需求,他一定不会缺席。5月20日,莫言在武汉发布“与莫言同行”计划,倡导营造“人人慈善”的社会氛围。

  “比尔·盖茨捐一个亿不算多,我们村放羊的老大爷捐5块钱也不算少。”莫言称,人人都有慈善之心,帮助别人减轻痛苦,给他人带来幸福的获得感远远大于付出。(完)

  作者:张芹、武一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

  值班编辑:邱宇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