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慈善研究院
20年,63例,2453亿元

中国慈善家 · 2025-04-02

  财报季,小米集团以一份“史上最强年度业绩”的财报,抢占头条。根据小米集团3月18日披露的2024年财报,总收入同比增长35%至3659亿元,利润同比增长41.3%至272亿元。财报发布后,长势迅猛的小米股价再度上扬,3月19日报收58.2港元,为近期最高。

  根据刚刚发布的《样本慈善家影响力观察报告(2024)》,2021年雷军捐赠了6.16亿股小米股票用于公益项目,按宣布捐赠时的市值和汇率计算,这笔捐赠价值145亿元。按最新的股价计算,该笔慈善资产升值至330亿元,甚至超过了小米集团2024年全年的利润。这就是股权捐赠的魅力所在——通过企业股权的持续增值和分红,为慈善机构构建长期、稳定的资金池,实现慈善事业的可持续。这也为企业家做慈善提供了全新视角——在实现企业发展、财富增值的同时,通过股权捐赠履行社会责任,推动慈善事业的稳健发展。

  2005年,牛根生捐赠个人持有的全部蒙牛股权用于慈善事业,拉开了中国企业家股权捐赠的序幕。20年来国内共有多少例股权捐赠?总规模是多少?来自于哪些企业和企业家?这些捐赠都用在了什么领域?《样本慈善家影响力观察报告(2024)》的股权捐赠专章,给出了答案。专章在延续2023年首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数据搜集和分析维度,力图全面呈现国内股权捐赠的完整图景,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实践样本。

20年,63例,2453亿元

  2005年至2024年,课题组共搜集到63例股权捐赠案例。根据捐赠时披露的市值和汇率计算,总捐赠规模达到了2453.2亿元。

  这63个案例共涉48家公司,其中民营企业43家,国有企业2家,混合所有制企业2家,还有1家公司未披露相关信息。48家公司中有41家上市公司。按首次上市地计算,其中31家为A股上市公司,6家港股上市公司,3家美股上市公司,1家公司未披露具体上市信息。

  依据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被捐赠股权的企业所涉行业较为多元,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 信息技术领域:共有19例,涉11家企业,涵盖IT服务、软件、半导体、电子设备等细分领域,如小米集团、上海韦尔等。

  ● 非必需消费品领域:共有12例,涉10家企业,涵盖电商平台(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酒店餐饮、汽车家用消费产品(福耀、美的、安踏、比亚迪)等。

  ● 必需消费品领域:共有10例,涉7家企业,涵盖食品(万向三农)、饮料、乳制品相关农牧产业。

51位捐赠人均为民营企业家

  63例股权捐赠共涉51位捐赠人(2例国有企业股权捐赠除外)。

  51位捐赠人均为民营企业家,其中有42位是公司的创始人、联合创始人或其家族成员,有9位是公司持股高管或投资人。在51位捐赠人中,仅有赵燕、杨惠妍两位女性,另有王锦华夫妇以夫妻名义共同捐赠。影响力慈善研究院重点观察研究的34位样本慈善家进行股权捐赠的比例非常高,共有18位进行了24次股权捐赠,数量上在63个案例中约占比38%。

  在51位捐赠人中,有36位(占比71%)出生于1960年至1975年,代表股权捐赠的主力人群大致处于50至65岁之间。最年长的捐赠人为1916年出生的陶欣伯(1916—2021年),最年轻的是出生于1981年的杨惠妍。

  值得一提的是,对股权捐赠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几位开创者——牛根生 (1958年生)、曹德旺(1946年生)与何享健(1942年生)——均出生于1960年之前,凸显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对这一捐赠形式的引领作用。

2018年后进入股权捐赠的快速增长期

  从捐赠的时间分布上看,首例股权捐赠发生在2005年——牛根生捐出个人持有的蒙牛股份,2011年曹德旺开创性地捐赠福耀玻璃股份并成立河仁慈善基金会之后,直到2017年,股权捐赠的案例并不多见,仅有9例。2018年后,案例数量开始快速增长,至2024年年底,共有54例。

  2020年,捐赠市值出现了一次极为显著的跃升,得益于黄峥及其创始团队捐赠2.37%的拼多多股权,单笔捐赠市值就突破千亿元。股捐案例数量从2020年的6例开始波动性上涨,在2023年达到13例,为近年来数量最高。2024年共扫描到7例股捐案例,总市值为46.4亿元,其中两例为虞仁荣为筹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暂定名) 而进行的捐赠,占2024年捐赠规模的90%以上。

63%的股权捐赠投向教育领域

  在捐赠领域分布上,教育领域是股权捐赠的主要方向,63例中共有40例股权捐赠直接或间接投入教育领域,36例直接捐赠给不同高校。2024年,新增的7例股权捐赠全部进入教育领域,捐赠的接收方均为高校或商学院。

72%的境内股权捐赠已完成过户

  在股权捐赠中,“过户”是指股权从捐赠人名下正式转移至受赠者名下的法律行为,其核心在于股权所有权的实际变更。本研究从63个股权捐赠案例中选择50个境内企业的股权捐赠案例,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及工商信息的公开披露,对其过户情况进行了收集和分析。在这50个案例中,36个已完成过户,11个尚未完成过户,另有3个未披露具体过户信息。

  在尚未完成过户的11个案例中,有6个因股票限售期未满尚未过户,大部分为2023年新宣布的捐赠。何享健捐赠美的集团股份设立慈善信托,由于政策限制,该慈善信托尚未真正落地,也属未完成过户案例,特殊的是这部分股权采用内部虚拟隔离方式,将其产生的资产收益(股票分红)捐赠至和的基金会,2018年至2024年,累计分红收益12.9亿元,占基金会捐赠收入比例接近年均65%,初步达成为基金会发展提供“永续支持”的预期。

29例捐赠股权2023年分红16.67亿元

  股权捐赠主要通过“股权增值+分红收益”的双重机制,为慈善事业提供了持续的资金支持。以2024年底的最新市值计算,63例股捐案例的总市值为2571.26亿元,较捐赠时增长了4.81%,其中21例获得了增值,33例出现市值缩水。

  2005—2023年的49例上市公司股权捐赠案例中,有29例在2023年派发了股息,总价值为16.67亿元。多家企业产生了显著分红,其中以美的股权分红(何享健)3亿元、腾讯股权分红(马化腾)3.18亿元、福耀玻璃股权分红(曹德旺)2.20亿元、京东股权分红(刘强东)1.70亿元等较为突出。

  除以上分析外,《报告》选取了牛根生,曹德旺,马云,鲁伟鼎,黄峥5个股权捐赠典型案例,从捐赠动机、捐赠意愿等角度对其股权捐赠过程进行了完整还原,力图全面呈现股权捐赠的全过程,为慈善家、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实践样本。

作者︱洪睿

编辑︱兰浏堃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5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