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慈善研究院
34位民企慈善家怎么做慈善?

中国慈善家 · 2025-03-26

  《样本慈善家影响力观察报告(2024)》今日正式发布,这是《中国慈善家》影响力慈善研究院连续第三年发布同名报告。报告对过去10年捐赠规模大、慈善活动有特色的民营企业家的慈善行为和慈善成果进行全方位扫描和分析。

  2025年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力所能及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多向社会奉献爱心。

  作为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民营企业家不仅以不同方式捐赠私人财富,成为社会捐赠的主力军,还积极参与到慈善事业的实践和管理之中,利用自身的商业经验和社会资源履行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彰显出财富与责任并重的企业家精神。

  为推动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支持更多的民营企业家顺利转型为慈善家,《中国慈善家》影响力慈善研究院自2022年起,每年发布《样本慈善家影响力观察报告》,首次对民营企业家的慈善行为和慈善成果进行全景式扫描与分析,并借鉴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中的“募投管退”概念,创造性地提出影响力慈善实践模型,构建出包括4大环节、15个核心要素、44项关键信息、60条研究问题的影响力慈善分析框架。去年发布的报告首次对2006至2023年的48例股权捐赠进行了基础数据汇总和分析。

  《样本慈善家影响力观察报告(2024)》以百杰榜和胡润榜2014年至2023年的公开数据为基础,对百杰榜捐赠总额、胡润榜捐赠总额、总上榜次数,以40/40/20的加权方式计算每位慈善家的得分,从高到低得出总排名。剔除因慈善事业终止或中断而不再具有观察意义的4人,依次递进后按照得分从高到低取前30名。同时基于长期观察和判断,补充了4位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慈善家,最终形成了新的34个样本。

  《样本慈善家影响力观察报告(2024)》继续沿用此前提出的影响力慈善实践模型,对34位样本慈善家的慈善资源募集、慈善领域投入、慈善事业管理、慈善成果实现与退出这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扫描与分析。

  在慈善资源募集方面,主要从捐赠动因、慈善架构、伙伴联动这三个方面对34位样本慈善家的共性特征进行提炼和概括,特别是民企慈善家的家庭成员、企业高管、合作伙伴的慈善联动情况。

  在慈善领域投入方面,以46家关联基金会的年报为主要信息来源,以公开报道的大额捐赠信息为辅,对34位样本慈善家的公益支出、慈善领域和公益项目等进行总结与分析,重点考察样本慈善家所关注的重点公益领域,特别是科学慈善、艺术慈善和应急救灾。

  在慈善事业管理方面,重点考察样本慈善家及其家人在慈善机构的参与情况和慈善机构的治理水平。

  在慈善成果与退出方面,重点关注样本慈善家对慈善成效的认知情况,现阶段不同的退出模式,以及样本慈善家的政策倡导参与情况。

  以下为报告重点数据

  2014-2023的10年间,34位样本慈善家的捐赠总额为2352亿元,平均每人每年6.91亿元。

  2014-2023的10年间,34位样本慈善家关联的46家基金会的年度收入累计超过761亿元,公益支出累计超过383亿元。

   2014-2023年的10年间,34位样本慈善家关联的46家基金会在2014年至2022年的年均投资收益率均高于2.7%,2020年和2021年都超过了10%,超过全国基金会投资收益率的平均水平。

  2014-2023年的10年间,34位样本慈善家关联的46家基金会有超过70%的公益资金流向教育事业、应急救灾、乡村振兴、健康卫生、科学研究、文化艺术和环境保护七大领域。十年间,其公益支出累计总额超40亿元的领域,依次是教育事业 (91亿元)、应急救灾 (67亿元)、乡村振兴 (48亿元)。

   2014-2023年的10年间,在应急救灾领域,样本慈善家关联基金会的公益项目支出于2020年达到峰值,为40.64亿元;2023年的公益项目支出超5.75亿元,高于2014年至2019年的六年之和即1.76亿元。

   2014-2023的10年间,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成为慈善投入新的增长点,34位样本慈善家关联的46家基金会在科学慈善方面的累计公益支出近20亿元。

  2014-2023的10年间,文化艺术慈善方兴未艾,34位样本慈善家关联的46家基金会在文化艺术方面的累计公益支出至少是11亿元。

  截至2023年年底,样本慈善家关联的46家基金会的净资产总额为411.21亿元,平均净资产8.94亿元。其中,11家基金会的净资产超10亿元,9家基金会的净资产低于1千万元,差异化显著。

  2013-2024年的10年年间,在34位样本慈善家中,至少有17位向高等教育领域捐赠超过亿元,其中8位样本慈善家向高等教育领域捐赠超过10亿元。

  截至2023年年底,34位样本慈善家关联的46家基金会中至少有17家基金会是典型的家族基金会,其中有8家基金会是一代二代共管模式,5家是夫妻共管模式,4家是二代直管模式。

   34位样本慈善家中至少有6位慈善家、对阶段性慈善成果展开过不同类型的评估,这表明他们重视并关注慈善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在慈善行业评估体系建设方面持续发力。

  34位样本慈善家中至少有17位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或地方政协委员,有建言献策的渠道和机会。虽然这些样本慈善家的议案、提案或建议大多集中在企业发展议题上,但有13位样本慈善家就乡村振兴、职业教育、体育扶贫、电商扶贫、学前教育、青少年科学发展等社会议题做出议案、提案或建议,其中有3位的提案或建议内容是针对公益慈善专业化发展的。

  以下为报告关键洞察

   34位样本慈善家投身慈善事业的动机和初心具有四个特征:一是感恩时代和回馈社会;二是追求自我价值突破;三是重塑企业家精神;四是做好家族传承。

   34位样本慈善家的慈善架构呈现了四个主要特征:一是80%的样本慈善家通过基金会开展组织化慈善;二是30%的样本慈善家采用境内外慈善机构联动模式;三是多位样本慈善家通过多类型架构确保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四是少数样本慈善家已经完成协同型集团化慈善布局。

  34位样本慈善家在影响更多伙伴参与慈善事业方面开始探索更多机制化联动,样本慈善家的朋友圈慈善效应逐渐从以观望为主和被动响应演变为主动参与和机制化运作。

  34位样本慈善家的慈善参与度不断提升,对旗下慈善机构的治理具有很强的掌控力,样本慈善家的亿元捐赠通常采取分期拨付的方式。

  34位样本慈善家目前的退出模式分为战略调整型退出和项目完成型退出,项目成果通过3种途径得以扩散和延续:

  一是项目实施成果引起社会更多关注和重视,扩散效应明显,激发公众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并成为主捐赠人,接续推动该项目的实施;

  二是项目实施成果展示出在金字塔底端市场的优质潜力,成功吸引了商业力量的关注,从而实现商业化转型;

  三是项目实施成果促使政府了解和认识了相关社会议题的重要性,进而促使政府接手或出台相关政策,将服务类公益项目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采购范围。

作者︱游海霞

编辑︱兰浏堃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5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