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慈善研究院
阿里巴巴集团: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 技术公益影响力案例⑥

中国慈善家 · 2024-07-05

  编者按:

  今年,影响力慈善研究院发布《技术公益影响力研究》报告,将技术公益定义为“技术赋能社会问题的公益解决方案”,并从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创新性、多样性的技术维度;重大性、突破性的成果维度;多元性、慈善家相关性的机构维度。同时,选择十个案例开展技术公益研究,由李劲担任课题组组长,李劲、鲍安琪、姚楠、林伊人等执笔,邹琦担任文字编辑。

  课题报告将分为I概述系列与II案例系列,以推文形式共分17期进行发布。本文为案例系列的第6期。

  案例综述

  1999年,曾担任英语教师的马云与其他来自不同背景的17位伙伴,在杭州创立阿里巴巴集团。阿里巴巴,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通过引入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手段,提高公益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阿里巴巴深知技术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因此在做公益时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公益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阿里巴巴技术公益投入的领域有两个特点。一是紧跟国家政策,二是阿里巴巴技术人员自发研究出技术产品应用到公益领域,即“技术外溢”,阿里巴巴的公益部门在发觉其符合公司投入的战略和价值之后,会进行重点孵化,从而成为有影响力的项目,例如通过区块链赋能提升公益透明度和信任度的“链上公益计划”、高德地图“轮椅导航”项目等。

  技术公益理念

  阿里巴巴的公益理念是“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科技的力量”。

  “公益的心态”强调的是做公益的出发点和动机。阿里巴巴始终将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商业的手法”是指在做公益的过程中,借鉴和应用商业领域的理念、方法和工具,提升公益项目的效率和效果。“科技的力量”指在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中运用科技手段,不仅提高了公益项目的执行效率和精准度,也为解决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用技术做公益在阿里巴巴内部一直是薪火相传的公益参与方式。最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一群技术人员自发聚集,第一时间开发了网络捐赠平台,即后来的“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

  2019年3月29日,时任阿里巴巴集团CTO、现任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的张建锋宣布成立“技术公益委员会”,并发出公开信,号召全体工程师带着自己的技术投身公益事业。

  2022年6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阿里巴巴公益负责人孙利军在以《科技有爱 人人公益》为题的演讲中强调,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2023年7月发布的《2023年阿里巴巴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显示,阿里巴巴注重用“科技赋能解决社会问题”,致力于用科技解决从生态环境到各类社会问题面临的挑战。

  2023年9月5日,阿里巴巴第七届95公益周上,孙利军表示,在善用平台资源、发挥科技力量、链接生态和公众参与领域,阿里始终是坚定的践行者,也是“科技助力人人公益”的主要带动者。

  2024年1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姚瑶在《有AI的2024,也有爱》一文中表示,阿里巴巴认为,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推进,为公益事业开辟了新的路径,可以依托数字技术,实现更高效的资源整合与分配;利用数据分析,提升项目执行的精确性与透明度;通过互联网平台,扩大公益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影响力模式

  募:“千三”资金、阿里技术、专职人员与业务部门共同参与

  资金方面,2010年,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每年将营业总收入的千分之三投入公益事业。不仅包括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投入,也涵盖了集团在公益方面的其他各种支出。

  技术资源方面,阿里巴巴希望能够充分利用阿里生态中现有技术能力和资源,结合自身实际去解决社会问题,并探索能带来更大带动效应的领域。当前,运用到公益项目中的技术还有一部分来自采购。

  人力资源方面,阿里巴巴有专职人员从事公益方面的工作,包括运营技术公益方面的工作。阿里巴巴内设一个社会公益部,负责全面规划和协调集团的公益事业,在资源募集、项目管理以及退出机制分析等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除了专职从事公益的人员之外,阿里巴巴从事技术公益的还包括集团业务部门以及分散在各部门中的技术人员。

  阿里巴巴在技术公益方面的投入,除了集团投入的资金、人力和技术,还有一些外部资源可供利用。以乡村振兴中的民生保障项目为例,该项目与社会上的众多基金会都有紧密合作,共同致力于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投:主动策划投入与技术外溢并行

  目前,阿里巴巴并没有将技术公益单独划分为一个板块,而是倾向于先确定议题方向和要解决的问题。

  在投入领域的选择上,主要关注它是否符合集团公益的大方向。当前,阿里巴巴公益关注的领域主要有五个:平台公益、绿水青山、乡村振兴、应急救灾、弱势群体。其中,乡村振兴是阿里巴巴当前一大重要战略方向。

  除了主动谋划投入领域,业务部门的技术外溢也是一个重要来源。这种模式类似于公益创投——业务部门发现需求并具备解决需求的技术能力,但需要资金支持,因此他们会申请公益资金;社会公益部对这些项目进行评估,确保它们是合理的公益项目,确实能够解决社会问题并产生社会价值,如果项目符合这些标准则会提供公益资金支持,从而鼓励业务部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阿里巴巴一方面将技术公益资源与集团战略相结合进行投入,一方面孵化技术人员自发研发的产品,从而产生过一些较有影响力的实践:

  1、阿里巴巴公益平台

  2016年,阿里巴巴公益平台成为首批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之一,主要服务于具备公开募捐资质的慈善组织及平台爱心商家和用户,协助公益组织通过电子商务等手段满足其资金和品牌发展需求。

  2、链上公益计划

  2019年9月5日,在95公益周论坛上,“链上公益计划”宣布推出,由阿里巴巴公益和蚂蚁集团数字科技事业群的蚂蚁链团队共同开发。项目运用区块链技术,记录和展示用户捐赠记录、善款流动、项目执行结果及受益人反馈,旨在提高募捐透明度,并全链路追踪善款去向。

  3、乡村振兴

  阿里巴巴乡村振兴特派员选派集团资深员工,陆续到达全国25个欠发达县域,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科技振兴出发,深入推动各地域乡村振兴事业特色化、品牌化、系统化发展。

  4、码上公益平台

  阿里云主导的“码上公益”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连接更多爱心极客和公益组织,目前已有 370 家公益机构和6800 多位爱心极客志愿者入驻,为其中100多家公益机构的数字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5、罕见病就诊地图

  2023年2月,阿里健康联合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发布首个罕见病就诊地图,通过LBS推荐服务,为用户提供全面、专业的全国罕见病医生和机构信息,缩短罕见病群体就医路径,提高罕见病患者就诊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6、阿尔茨海默病筛查

  阿里巴巴达摩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研智能筛查阿尔茨海默病工具,已帮助118746位老人筛查,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全面、专业的信息,提高患者就诊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管:制度化资金管理与全面项目评审确保持续高效投入

  资金管理上,由社会公益部负责整体的统筹规划和支出“千三”资金。这种制度化的安排确保在公益方面能够持续投入,并与集团的商业支出相互独立。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也是阿里倡导和落地技术公益的一个重要组织。作为民政部主管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它积极聚合和动员阿里巴巴集团及其生态伙伴的力量。

  公益项目管理上,阿里巴巴拥有一套项目管理系统,覆盖项目从立项、中期到结项的整个生命周期,并且设置了一系列指标,用于监测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对资金使用、结果产出、评估报告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对于每个全新的项目,特别设立一个评审会,当中包含不同的层级和角色,共同对项目进行评审,确保项目的质量和合规性。

  退:稳健推进公益项目并考虑长期退出策略

  阿里巴巴公益在制定退出策略时有一定考量。对于每一个公益项目,在项目启动之初,就必须符合集团的重要战略方向,这一方向不是短视的、局限于眼前的一两年,而是具有至少五年的长远规划。当看到问题得到解决,或者经过努力吸引了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后,可能会逐步减少投入,直至最终退出。

  项目案例:乡村振兴特派员项目

  阿里巴巴“乡村振兴特派员”源于2017年12月创立的阿里巴巴脱贫基金。为了深入探索互联网在脱贫领域的作用,2019年,阿里巴巴精选资深员工,作为“脱贫特派员”前往欠发达县域。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成为新的重点。2021年5月,阿里巴巴将“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升级为“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并相应地将“脱贫特派员”更名为“乡村振兴特派员”。

  乡村振兴是当前阿里巴巴公益投入领域的重点。该案例凸显了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与成效,通过人这一载体,把公司代表性的技术、商业资源带到公益项目当中,针对性地解决当地问题,从而保证一定的产出、成效并产生影响力。

  一、社会问题及背景——乡村振兴帮扶需有针对性、科学性

  乡村振兴特派员致力于解决我国县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帮扶过程中确保健康有效地推进工作,以实现持续稳健的乡村振兴为目标。

  马云曾提出,希望乡村领域,尤其是欠发达的县域能够实现自我造血。单纯地给予,却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只会导致越帮越穷的困境;而通过帮助形成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实现真正的繁荣和进步。

  二、创新解决方案——以资深员工为载体,为乡村振兴带去数字技术与综合能力

  为了确保扶贫或乡村振兴项目的顺利推进和资金的有效利用,阿里巴巴在2019年选择了派驻特派员这一策略。派驻特派员在县里驻扎,深入挖掘县域实际情况和需求,匹配合适项目,跟进项目进展、资金流动和资源分配,确保项目在县域内扎根并发挥实效。

  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是阿里巴巴乡村振兴模式的核心,运用产业、人才和科技三个要素,联合政府、阿里巴巴及其他社会力量三个主体。乡村振兴特派员在技术应用上有一个显著特点:注重技术的实用性和适应性,而非一味追求高端技术。特派员在深入乡村调研时发现,并非高端的技术就一定与乡村的实际需求和场景匹配。

  在具体执行上,阿里巴巴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采用了“大中台、小前台”的架构。前台的特派员深入县域进行调研,发掘潜在问题,并针对性地链接资源,推动解决方案的实施。中台则整合集团内外资源,为前台提供全方位支持。中台由熟悉阿里巴巴业务的人员组成,分为产业、人才、科技和巩固脱贫成果四大板块。

  三、项目活动——根据欠发达地区资源特点制定方案

  针对帮扶的欠发达县域,阿里巴巴认为可根据其资源特点划分为三种类型:

  1、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种植条件得天独厚,农产品特色鲜明且已形成一定规模。可通过引入平台资源,强化农业产业基础,并培育电商人才,以推动乡村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2、文旅资源丰富,拥有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可借助数字技术赋能,培育文旅人才,促进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乡村的多元化发展。

  3、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些县域留守人员较多,且因地理位置优势具有吸引劳动力回流的潜力,这些县域适合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承接产业转移,为乡村注入数字思维,引导人才回流并促进就业,以激发乡村的内生发展动力。

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科技振兴主要成果
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科技振兴主要成果

  四、项目成果——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科技振兴均取得成果

  1、产出

  从2019年启动乡村振兴特派员项目开始,阿里巴巴已累计陆续派出27位乡村振兴特派员,到达全国25个县域。2023年,阿里巴巴共计有23位乡村特派员,驻扎在12个省23个区县参与助力乡村发展工作。

  产业振兴方面,主要通过互联网,运用数字技术、现代化物流等技术,助力农业产业加速升级。

  人才振兴方面,为县域引入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客服、直播基地等数字化产业,解决在家门口就业问题,并带来阿里巴巴的数字能力培训,培育数字化产业人才。

  科技振兴方面,依托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搭建智慧育种平台,激励科研人才。开展“田间课堂”,培养科技“新农人”,帮助农业增产。

  2、成效

  阿里巴巴以公益方式助力农产品销售,依托淘宝、天猫、淘宝直播等平台资源,突破地域限制,为农产品打开更多销售渠道。

  推进产地仓、上行中心、加工中心的建设,打通县域农产品“产、供、运、配、销”链路,形成农产品集散优势和区域性物流价格洼地。

  着力将人才培养与数字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村播”计划、电商人才培训、陪跑计划等项目,培养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的多样化数字化人才。

  农村地区依靠数字技术及平台开发乡村文化创意产品,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加快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

  3、影响力

  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工作开拓了县域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创造业务助农新场景,将数字化要素运用到生产、供应、物流、销售和金融等全链路。阿里巴巴始终坚守其电商本源,助力乡村价值产业链重塑,通过有效利用手机淘宝、直播等技能,切实帮助乡村改变其价值体系,实现小技术的大产出、大影响。

  乡村振兴并非总是依赖高深技术,而是需要将现有互联网技术更广泛地融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乡村振兴特派员”验证了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物流技术等在提升农业产值、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和改善农村生活方面的巨大潜力。这种影响力的衡量并非仅在于美誉度的提升,更在于它所带来的深远变革。

  影响力预期与评价

  推动县域经济向科技主导的新增长模式转变。

  阿里巴巴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仅推动了公益事业的现代化,还提高了公益活动的效率和影响力。

  首先,阿里巴巴公益平台是其在技术公益领域的一大亮点。该平台运用数字技术,通过“公益宝贝”“公益网店”“公益直捐”等筹款渠道,以及重点活动运营和产品迭代创新,为具备公开募捐资质的慈善组织及平台爱心商家和用户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公益参与方式。

  其次,阿里巴巴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此外,阿里巴巴还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积极投入,为公益事业提供了更多技术支持,为公益组织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阿里巴巴以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为核心的乡村振兴领域公益实践,充分利用了各县域的特色农业、文旅资源及生态优势,打造了结构合理的现代农业体系,并通过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推动了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构建了县域产业链。

  此外,阿里巴巴注重培养现代农业新生力量,通过政策扶持和培训,吸引并培养新农人,为县域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为进一步提升县域劳动力技能,阿里巴巴还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并特别加强了干部的数字化意识,推动了电子商务在县域的广泛应用。

  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并为高技能劳动力提供深层次的数字技能培训。阿里巴巴还积极参与培育县域科技实力,引入现代数字化技术,构建了县域大数据平台。

  阿里巴巴认为,技术公益在推进过程中确实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首先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相较于其他行业,公益领域在技术应用上可能稍显滞后。此外,技术公益还需应对需求与能力匹配上的挑战,需要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和精准把握实际需求,找到恰当的技术手段予以满足。准确把握社会需求、运用合适的技术、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是技术公益在实践中的三个关键。

  阿里巴巴技术公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点,首先在于明确公益目标与定位,并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公司应确保技术公益项目有明确的目标,与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长远愿景紧密结合,同时不断投入研发,及时引入新技术提升项目效率和影响力。

  其次,阿里巴巴还可以考虑强化合作伙伴关系,注重数据监测与评估,并培养公益人才。通过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知识,共同推动项目发展。

  同时,重视公益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激发员工的公益热情,打造专业团队。最后,坚持透明与公开,定期发布项目报告和数据,接受公众监督,增强公众信任和支持,为技术公益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撰文、图片|影响力慈善研究院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