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慈善研究院
徐永光:科技创新与影响力慈善

中国慈善家 · 2024-01-18

  编者按:

  1月8日,由《中国慈善家》和微博联合主办的“恒心至善”2023年度慈善盛典,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作为盛典的一部分,《中国慈善家》影响力慈善研究院承办的影响力慈善论坛是当天的一大亮点。今年论坛的主题是“破界”,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破圈,即打破圈层,倡导人人公益;二是跨界,即公益慈善打破边界,融通所有行业;三是创新,即打破惯性,吸收新技术、新知识、新人才。

  论坛上,中国新闻社原社长、中国慈善联合会传播委员会主任委员章新新,希望工程创始人、南都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徐永光,万科集团创始人、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以及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韩璧丞发表了主旨演讲。研究院发布了《影响力慈善研究报告2023》,报告涵盖了本年度“影响力慈善”系列研究成果,由《样本慈善家年度观察报告》、《慈善家马云案例报告》、《技术公益专题案例报告》和《慈善家办大学专题案例报告》四个专题报告组成。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发布本次论坛上的精彩演讲内容。

  以下为徐永光的主旨演讲《科技创新与影响力慈善》实录:

  很荣幸第二次参加影响力慈善论坛,见证研究院年度报告的发布。

  我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几段重要讲话:一是“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二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三是“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重要的变局是什么?我感觉是工业革命、科技创新。在这百年中,人类社会经历了由内燃机到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正在迈向以人工智能(AI)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我和在座的大家一样,有幸撞上了三次工业革命,也有幸经历了改革开放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特别是我作为共和国同龄人,还有机会和大家分享过往,展望未来,实在是天赐福分,非常感恩。

  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时,中国积极拥抱互联网,发展数字经济。今天,数字经济为中国创造了超过41%的GDP,它对提升所有经济部门的生产服务效率、改善人民生活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

  同时,信息产品的共享性,使其具有自带公益的能力;互联网平台是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的主导力量,不仅有望成为社会创新的重要发源地,它创造的很多为弱势群体和低收入人群赋能,给亿万人提供低门槛就业、创业机会的服务模式,让我们看到互联网经济与社会主义理想的契合。今年的《影响力慈善研究报告》有关于“技术公益”的专题研究与案例内容,即“技术赋能社会问题的公益解决方案”,激发出了我今天发言的主题《科技创新与影响力慈善》。

  希望工程试水:信用+计算机数据打赢了官司

  先从我自己的经历,谈第三次工业革命给公益带来了什么机会,科技创新与影响力慈善是否有紧密关系。

  1992年,希望工程推出“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通过全国邮局发行“希望工程结对救助明信片”,把捐赠汇款和填写结对救助意愿一并完成。结果,当年实现失学儿童救助人数突破30万,是之前三年总和的10倍。这符合习总书记在希望工程30周年贺信中给予希望工程“创新社会动员机制”的评价。

  邓小平同志两次匿名为希望工程捐款,也发生在同一年。但是,当时我们还是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面对爆炸性的捐赠规模,需要处理千万级的流程数据,管理几乎崩溃。青基会团队有人断言:希望工程到了发展极点,要停一停了。我说“不对,人脑不行,用电脑啊”。

  于是,委托航天部第一研究院来开发“希望工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一年后,这个系统在全国联网运行。那时还没有互联网,是用计算机软盘联接数据库的。航天部的专家说,这是迄今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于是,1994年,我们再推“希望工程1+1助学行动”,救助规模破百万。

  我讲这个故事,还埋着一个更大的梗,这个系统也成了我的“救命稻草”。1994年6月,香港《壹周刊》发文,说希望工程来自香港的7000万元捐款失踪。面对《壹周刊》的无端诽谤,要讨回清白,只能在香港起诉它。这个官司打了整整六年,最后香港高等法院钟安德大法官判希望工程胜诉。我们在香港创造了慈善机构诉媒体获得胜诉的唯一判例。

  大家知道吗,支持我们胜诉的不仅是希望工程本身的纯洁无暇,无欲则刚;还因为我们的计算机数据系统记录了每一笔捐款使用的流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懈可击。

  这可以算科技创新和影响力慈善的一个早期案例。今年影响力慈善研究报告中的“技术公益”案例包括腾讯、阿里、抖音、蚂蚁、滴滴、小米六家互联网大厂、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商汤科技、基因检测领军企业华大基因、脑机接口独角兽企业强脑科技和两家非营利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他们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公益慈善现代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数字公益:公益人被科技人惊呆了

  今天,我再给各位介绍几个运用互联网和AI技术推动数字公益的创新案例。

  第一个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推动国家公共政策出台和顺利实施的数字公益平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十几年前开始追踪研究乡村学生的营养问题,发现西部乡村儿童的平均身高比城市同龄儿童低10公分,就是营养不良造成的。

  他们的研究报告引起了国务院的重视,从2011年开始,国家每年拨款160亿,现在已经增加到200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继续跟进,发现一些地方并没有善用政府这项补贴,于是在微软中国的支持下,开发了“阳光校餐数据平台”,对营养改善计划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

  我在基金会看了,任何一个关心营养改善计划的公民都可以登陆阳光校餐网查看试点学校营养餐的情况,协助政府监督这项民生政策的落实。校长和教师们每日上报当天食材采买和学生用餐相关信息,同时拍照,将学生们的就餐情况实时上传到大数据平台,在后台进行信息汇总。

  第二个,我介绍一个入选《全国企业精准扶贫50佳案例》、由上海沪江集团创造的“互+计划”(互联网加教育)。这个计划通过平板电脑,实现网络课程的共建共享,让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也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让学习更简单、更公平、更快乐。甘肃鹿马岔小学只有三名学生、一名老师,“互+计划”开始一年后,全区语文、数学考试第一名都被这个三人学校夺得。

  老师说“孩子们玩出了第一名”,因为他们还加开了音乐、美术、体育和自然教育课。三门峡也有一所三名学生的学校,因为“互+计划”成效,吸引外出求学的学生和家长回来,后来学校包括幼儿教育在内,学生达到186名,一个空心村又复活了。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我相信,教育公益数字化创新为国家把“互联网+教育”定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趟出了一条路子。

  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先生多年来坚持为乡村教育和乡村振兴开发了一系列数字公益资源包。扫扫二维码,就可以打开“双师教育”(在线主讲老师加线下助教)、“乡村青年创业”、“乡村医疗健康”、“乡村养老”、“低碳环保”、“帮助残障儿童”等各种资源包,同时开设了如何使用公益资源包的线上培训。这个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数字公益创新令我叹为观止,它的效率和影响力可能是传统公益模式的十倍、百倍。

  公益组织管理的数字化提升,是所有公益组织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公益组织大部分还停留在工业2.0时代。为此,腾讯基金会出资并与南都基金会合作启动“百个项目资助计划”,已经为25家公益机构提供了数字化应用赋能。

  “好公益平台”的战略合作伙伴思特沃克是一家有全球信誉的软件服务和咨询公司,2023年为五家平台合作伙伴开发了数字化社会创新微工坊。他们还开发了“按需即用业务分析”工具,支持公益组织拿来即用的傻瓜式“数字化工作全景引导图”。一位精神障碍人士服务机构的创始人看到思特沃克帮助他们通过数字化工具完成大龄心智障碍者需求评估、服务痕迹记录以及数据库设立,通过微工坊梳理机构的数字化规划,说自己“被科技人惊呆了”,第一次表扬我,“当年徐永光老师‘逼’公益组织规模化,真是高瞻远瞩!"

  跨界创新:基金会参与影响力投资

  最后,我想说,影响力投资是实现影响力慈善的重要路径。影响力投资一方面寻求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的商业解决方案,一方面实现慈善资产的保值增值。依据民政部《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南都基金会与国内最早探索影响力投资的禹闳资本,通过委托投资方式投资了一家“数字农业”企业“庆渔堂”。

  “庆渔堂”创始人沈杰是中国物联网领域的顶级专家,他的AI淡水养鱼正在给这个产业带来一场革命。中国有淡水养殖面积7000万亩,凡是鱼塘养殖,每年需要排放污水五次,造成严重污染;这些淡水鱼类,含铅、汞和大量抗菌素,都进入消费者身体。

  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是这个产业的两大痛点。“庆渔堂”实现了零污水排放,清水养鱼、活水(运动)养鱼;他们的鲈鱼片已经通过杭州“老爸评测”几百项安全指标评测后上架。沈杰能用30平米的蜂窝鱼池产出一亩鱼塘的产量,单位水面产量提高20倍,如果普遍推广,中国90%以上的鱼塘可以退塘还田了,这对粮食安全多么重要。

  “庆渔堂”各种AI传感器所耗电力,来自覆盖鱼池上部的太阳能电池板。一个科技创新变革传统产业的项目,诞生在习总书记题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浙江安吉余村,也是基金会跨界创新的一个成功案例。基于此,我们正与禹闳影响力投资基金合作,希望从国内2000亿存量慈善资产中筹募基金,倡导并推动更多慈善资产进入影响力投资。世界各国都是这么做的,中国也不能落后。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