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慈善研究院
叶正猛:公益金融,创新无止境

中国慈善家 · 2023-12-18

  “古来慈善只赔钱,脑洞一开可逆天。纵论投资影响力,聚焦国际最前沿。兼容跨界经为要,互利双赢道得先。社会问题商业解,千年公益出新篇。”这是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创始会长陈加元先生于2019年为杭州国际影响力投资大会的题诗,主旨是“创新”,全诗可以推而广之,视作公益金融的生动写照。

  笔者曾作《公益金融要着力于金融工具的利用》,指出,现代金融具有很大魅力。“人与人之间的金融交易是人类活下去的必须。”(陈志武)开展公益金融,就是发挥金融的优势,为慈善公益张力。目前,公益金融在公益行业的“份额”还很低,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公益金融创新具有值得期待的拓展空间。本文以我们新湖期货公司的公益金融创新“三部曲”为例,说明公益金融创新无止境。

作者在“汇聚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推进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论坛上演讲
作者在“汇聚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推进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论坛上演讲

新湖探索:“期货+”公益金融创新“三部曲”

  谷贱伤农、农产品价贱伤农是千年不破困局。如果采取政府对农产品直接给予价格补贴,财力难以承受。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受规则约束,政府对农产品直接给予价格补贴的“黄箱政策”受到严格限制。西方发达国家也有农业补贴,是间接补贴到农产品保险,这种非直接价格补贴的市场化操作叫“绿箱政策”,不受WTO规则约束。中国政府对农业保险补贴投入巨大,但保险公司的能力适应做局部性的农业灾害保险,而农产品价格风险是全局性的,保险公司无法负担。新湖期货敢于探索,十年来,利用金融工具为防范农产品价格风险、促进农产品市场销售持续创新,推升模式,屡试成功,广泛推广。项目获评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的第二届“全球减贫案例”。

  初试:“二次点价+复制期权”试点助解农民卖粮难

  2013年,新湖期货及其风险管理公司新湖瑞丰,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支持下,积极探索业务创新,联合辽宁省锦州市玉米贸易和收储龙头企业辽锦生化,尝试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在辽宁省义县(原省级贫困县)运用“二次点价+复制期权”的模式帮助当地的种粮合作社解决卖粮难问题。

  开展这一试点的背景是此前多年,受国内玉米大丰收、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内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国内玉米市场供应过剩,国外低价进口玉米不断冲击国内市场,使得国内玉米价格直线下挫。对此,国家适时出台临时收储政策,对玉米进行托价收购。因此,尽管玉米价格下跌,玉米种植面积却在逐年增加。然而,临储政策的指导价格及具体细节每年10—12月份才出台,但很多地区在9月末就已经进入收割期。由于农民没有存储能力,玉米收割后如不及时卖出,很容易变坏。在收储政策指导价格还没出来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农民或者合作社会因为急于出售玉米而卖出低价。

  “二次点价+复制期权”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为:新湖瑞丰依托收储企业辽锦生化作为代收代储的执行主体,以约定好的基准收购价(主要依据锦州港日成交均价进行确定,是当地玉米现货的主要价格参考依据),与义县当地种粮合作社签订玉米的“二次点价”合同,约定若玉米价格低于合同价格,按合同价收购;若高于合同价,合作社有权根据当时的市场价进行有利于自己的二次点价,其效果等同于为合作社提供了一份看涨期权。

  “二次点价+复制期权”是订单农业与期货衍生品结合,为期货公司利用金融工具进行精准扶贫作了最初探索。该项目获得2014年上海市金融创新二等奖。

2023年4月,叶正猛在“慈善+金融 共创好的社会”影响力慈善沙龙上做了题为《公益金融要着力于金融工具的利用》的主题分享。
2023年4月,叶正猛在“慈善+金融 共创好的社会”影响力慈善沙龙上做了题为
《公益金融要着力于金融工具的利用》的主题分享。

  探路:“保险+期货”模式为农产品保“价”护航

  2015年,新湖期货和人保财险联合,在辽宁省义县开展了全国首单玉米“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这一模式后来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被推广,新湖期货作了成功探路。

  新湖期货的“保险+期货”,品种先后涉及玉米、橡胶、甘蔗、苹果、生猪、花生。其操作模式是:由保险公司与农户或农业企业签订价格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在期货经营机构购买场外期权,期货公司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的业务操作,最终化解风险,遇价格下跌农民如数得到补贴。“保险+期货”利用期货市场的对冲机制,有效化解价格风险,能够规模化、普惠性、可持续助力农业产业振兴。现在,“保险+期货”助农模式已经得到广泛复制推广,成为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重要手段。这一模式连续多年写入中央1号文件。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慈善法》执法检查专题报告肯定了新湖这一公益金融创新。

  拓展:“期货6+”模式力促农产品“销”洒不羁

  2022年,新湖期货联合河南省内乡县人民政府探索花生产业“期货6+”全链条创新服务,即“新农村经营主体+银行+保险+期货+订单收购+含权贸易”,包含“保险+期货”项目、“订单收购+期货”项目和“期货6+”综合服务模式。可以说,前述“保险+期货”防范了农民农产品收成季节价格风险,“期货6+”则进一步拓展,促使农民在销售环节“销”洒不羁——种植有钱,保价优价,销售通畅。

  “订单收购+期货”通过期现贸易创新业务模式,解决农户稳产保供的目的,通过前期订单收购,提前锁定农户预期农产品产量和销售价格。同时,为了提升农户的销售积极性及预期的额外收益,通过叠加一个场外看涨期权,在约定时间内进行二次结算,如果后期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农户可以通过含权的贸易合同获得价格上涨的额外补贴。例如,2022年国庆节后花生现货价格上涨,需求端观望,市场处于有价无市的相持阶段,合作社和农户花生库存高、销售不畅通。项目以合作社为试点,新湖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新湖瑞丰定向采购、扩大销售。当期期货价格出现大幅回调,场外看涨期权补贴暂未能达到预期收益,但农户通过前期销售价格锁定,在高位出货,获得了较好的稳定收益,大幅降低了库存贬值风险。项目基于贸易企业盈利的情况,将预期利润进行二次返还,用于合作社或者村集体第三阶段操作中含权贸易的涨价保险补贴。项目实施有效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实现农户二次增益。

  “期货6+”服务模式是指引入保险、银行、期货、贸易企业,连接村集体、农业合作社、农户,创建多方参与的跨界合作机制,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纳入普惠金融板块,丰富金融服务与金融风险管理工具,从资金、保险、现货销售、期货+期权对冲等全要素服务新农村主体无忧种植、保本增收销售。在贸易资金操作安全性管理方面,联合地方政府、农商行等银行金融机构实施落地了银行账户多方共管系统,并完成该模式的账户资金转账监管。同时,参与项目的多家银行为农户提供普惠金融贷款,用于农户农资生产资料支出,支持产业发展。

2023年4月,《中国慈善家》杂志社和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共同主办了首场长三角影响力慈善沙龙,主题为“慈善+金融 共创好的社会”。
2023年4月,《中国慈善家》杂志社和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共同主办了首场
长三角影响力慈善沙龙,主题为“慈善+金融 共创好的社会”。

公益金融:创新具有广阔拓展空间

  公益金融在中国起步伊始,方兴未艾,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新湖期货从“义县模式”到“保险+期货”,再到“期货6+”全链条创新服务,持续渐次推进公益金融创新,为服务“三农”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创新实践。举一反三,我们体会,公益借力金融、金融加持公益,创新无止境,“益”路很宽阔。

  ——公益金融创新无止境,在于社会问题有存量空间。

  金融本身是一个最富于创新的行业。“金融创新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持续、动态的过程。”(辛乔利《现代金融创新史》)金融市场的顺利运作,最终要落实到每一笔具体的交易,而几乎所有的金融交易都必须借助某种金融工具来完成。可以说,公益金融实质上就是要利用金融的工具,助力公益慈善。而金融工具利用有广阔的想像空间。其一,“工具”本身有想象空间。“金融是一台时光机器,是一系列与信用、投资和风险相关的产品、工具通过时间坐标完成在当下和未来之间的价值转换。”(辛乔利《现代金融创新史》)其二,工具“利用”有想象空间。笔者从已有的实践,归纳公益金融“利用”金融工具的几种途径,一是扩展,现成金融工具扩展了公益的属性;二是套用,公益组织借助金融机构,套用现成金融工具,实施公益项目;三是对接,金融工具对接到公益慈善组织上,实施公益慈善项目;四是组合,将两个或多个金融工具组合,以发挥更多功能。从发展的眼光,这是远远不止的。单单新湖“期货+”项目,从农产品准备期、生长期、收割期、销售期的金融服务和监管就涉及了多种金融工具并实行有效组合。

  ——公益金融创新无止境,在于业务合作有延伸空间。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到生产体系中去,重新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开展公益需要组合、需要合作。合作,能够冲破藩篱;合作,能够优势互补;合作,能够杂交培育;合作,能够另辟蹊径。公益金融有其特殊性。金融是政策性、技术性极强的行业,实施公益金融关联方面更为广泛。因此,更要十分讲求相关方面的合作。其一,金融政策性强,国家对金融监管规范严格,从事金融行业,绝大多数需要有资质、有牌照。特定事特定机构做,加入特定机构,工作更加完善。新湖期货从自己探索“二次点价+复制期权”方法,到取得保险公司合作以衔接农户,便形成了成熟的价格保护模式。其二,金融技术性强,专业的事专业机构做。公益金融方案,为更多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更完整的服务链条,就要联合更多的专业机构,同时,还要取得金融机构之外组织的支持。新湖期货的探索,从“1+”到“6+”,就是以真诚换取了各环节的合作方,取得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商交所的领导、支持,引入保险、银行、期货、贸易企业,连接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创建多方参与的跨界合作机制,广泛充分调动有效社会资源,合力服务三农,以保证项目的成功。有道是:“功夫在诗外”,从事公益金融,除了主办单位自身努力,还要看合作协调的能力,多一个合作单位,就多一片场域,多一种资源,多一项赋能。因此,合作能够“排列组合”出更多的创新模式。

  ——公益金融创新无止境,还在于实施主体有扩大空间。

  笔者认为,公益金融,是公益借道金融、借力金融;也是金融加入公益、加持公益。公益金融,是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着眼于金融的“魅力”,利用好金融的力量,为公益慈善开辟新的场域和门路。公益金融创新是能够吸引更多“金融能人”、“公益达人”参与其中,并以各样奇妙组合创设出解决方案的。因此,参与、实施公益金融的主体有发展扩大的空间。其美好的前景是,公益人提高金融意识,善于联手金融;金融人提高公益意识,积极开展公益。

  当然,从事公益金融,必须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所有的公益金融创新都伴随着风险,所有的公益金融创新都要严格服从国家金融监管。 “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苏洵)厚植公益情怀,必定提升创新意识。尤瓦尔·赫拉利所著的《人类简史》有一个惊奇发现,过去我们都觉得智人之所以能从进化中胜出,战胜尼安德特人,是因为智人更聪明、更强壮。但事实上,尼安德特人的脑容量比智人更大,力气也比智人更大。智人之所以胜出,不是因为智力,而是因为想象力。是想象力,让智人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一个共同体。据说,在好莱坞的剧本评估里,有一个首要考虑项,叫作“惊奇元素”——以想象力创造出令人惊奇的景象。

  公益金融创新,需要想象力,需要“惊奇元素”。

  文/叶正猛

  作者系浙江新湖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特聘教授。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