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慈善沙龙
集结慈善之力 共筑儿童心理健康防线|影响力慈善沙龙

中国慈善家 · 2023-12-12

  当今社会,随着网络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压力,加上数字时代的孤独感,使得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紧迫的问题,10月20日下午,“集结慈善之力,共筑儿童心理健康防线”影响力慈善沙龙在《中国慈善家》杂志社举行。在此次活动中,多位专家学者、公益机构以及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如何加强儿童心理健康的公益探索,旨在发挥慈善的力量,为儿童心理健康建设更坚固的防线。

  嘉宾名单

  蔡建华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

  黄胜利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

  徐凯文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医师,大儒心理创始人

  马 弘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疾病预防控制专家  

  管丽丽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医师、副研究员

  徐世海  “网络劝生”志愿者

  邱莉莉  北京天使妈妈慈善基金会创始人、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创始人

  倪子君  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侯蔚霞  活力未来执行总监

  胡玉萍  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

  代 洁  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

  张 真  广东省日慈基金会秘书长

  张 帆  资助者圆桌论坛(CDR)副秘书长

  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负责人

  京东健康市场营销部公益运营负责人

  公益慈善组织该怎么做

《中国慈善家》副社长、影响力慈善研究院院长王跃春
《中国慈善家》副社长、影响力慈善研究院院长王跃春

  《中国慈善家》副社长、影响力慈善研究院院长王跃春代表《中国慈善家》杂志社和影响力慈善研究院欢迎各位参与本次沙龙。王跃春认为,青少年和儿童心理健康是一个显性的社会问题,公益慈善组织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以便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慈善资源,有效参与这一重要且复杂的社会问题的解决。

  沙龙首先请几位嘉宾就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不同观察视角进行了主题分享。

  长期教育观亟代改变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医师,大儒心理创始人徐凯文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医师,大儒心理创始人徐凯文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医师,大儒心理创始人徐凯文分享了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紧迫状况。近期对200多万大学生的七年跟踪研究,结果显示入学前有自杀倾向的比例逐年上升,且中学生中有过自我伤害行为的孩子比例远超大学生。他指出,疫情、学业压力、亲子关系问题和网络都加剧了这一问题。

  徐凯文也强调了国家对此问题的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包括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来解决问题。他强烈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环境。“整个社会非常焦虑,这种焦虑的状态,孩子是最脆弱的环节。长期的教育观要改变,问题发生得越来越严重恰恰是改变的最好契机。”徐凯文说。

  网络时代,家长、孩子都要学习

“网络劝生”志愿者 徐世海
“网络劝生”志愿者 徐世海

  徐世海是一名卧底约死群的网络“劝生者”,他认为,当代孩子面临的焦虑是前所未有的,而疫情加剧了这种焦虑。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很多孩子从学习群或游戏群中形成了吐槽群,而这些吐槽群在氛围压抑时可能会演变出约死群。徐世海指出,真正的约死群其实是昙花一现,而打压吐槽群可能反而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群没了可以再建,再封,但孩子心理问题怎样解决?

  并且,许多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在于学习的压力,和性教育的缺失。他分享了一个十岁孩子由于过度学习产生心理问题的案例,强调了让孩子多运动、多放松的重要性。“网络时代,家长、孩子都要学习。”徐世海说。

  重视教师自身心理支持

广东省日慈基金会秘书长张真
广东省日慈基金会秘书长张真

  广东省日慈基金会秘书长张真指出,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众多与儿童心理健康相关的政策,但其在不同地方的执行力度仍存在差异。在现实中,许多教育工作者仍然持有一种误解,认为只有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她强调教师自身心理支持的重要性,有研究表明,社会情感学习能有效减少学生的行为和情绪问题,“当河中有越来越多的人落水时,我们应当回到上游,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落水,并寻找预防的方法”。张真呼吁更多的公益组织、企业和专家参与进来,共同为孩子们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是提供有效支持的关键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疾病预防控制专家马弘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疾病预防控制专家马弘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疾病预防控制专家马弘指出,家长对于孩子的了解和教育往往存在巨大的盲区,尤其是在当今的网络时代。马弘强调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是提供有效支持的关键。“家长如果没有好奇心、没有自我成长的意愿,也不知道孩子在玩什么,拿自己老一套东西教育孩子,孩子根本不听”,马弘说。

  她分享了自己在精神科医生职业中的经验,强调了在治疗中给予患者希望的重要性,并表示,公益的力量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京东健康为儿童和病患提供支持帮助

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负责人
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负责人

  京东健康心理服务中心负责人分享了京东健康发起的一系列公益项目,旨在关爱乡村儿童、留守儿童以及流动儿童。同时,京东健康还致力于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更全面、更规范的线上诊疗服务,并利用技术创新,为更多患者提供可及、可负担、可信赖的服务,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和帮助。

  在圆桌对话环节,嘉宾聚焦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解决办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了解并破除观念障碍

《中国慈善家》影响力慈善研究院首席专家曾晶
《中国慈善家》影响力慈善研究院首席专家曾晶

  《中国慈善家》影响力慈善研究院首席专家曾晶指出,在儿童心理健康领域仍然存在许多“三无”的家长和“三不”的观念障碍,许多人不敢、不愿、不想讨论这个问题。随着这几年媒体报道和公共讨论的增加,情况正在改变。她呼吁,当这一话题逐步被公众接受时,需要让更多人不仅认识到问题的存在,而且需要开始了解如何帮助受影响的孩子和家庭。

  了解儿童的真实需求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蔡建华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蔡建华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蔡建华强调了心理健康在整体健康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蔡建华指出,虽然学校在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仍需对家庭和网络环境给予更多关注。他提到一些令人关注的调查数据,如在某些地区,男孩的社会情感能力明显低于女孩,少数民族儿童在某些方面的能力也低于汉族儿童。

  这些数据背后的原因需要进一步探究。蔡建华认为,家长和教育者需要更多地了解儿童的真实需求,调整教育和培养方式;在社会宣传方面,我们应该有更多积极的引导和教育,以确保儿童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他呼吁社会各界对非政府组织提供更多支持,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务和干预。

  孩子们需要更多的自由空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指出,尽管学生自杀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真实的数据来源相对有限,而获取这些数据的难度也日益增大。他强调教育中的单一评价方法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并分享了观察到的孩子们在学校所面临的压力与束缚。他认为,孩子们需要更多的自由空间,而不是日复一日的单调重复。

  为了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黄胜利呼吁社会各界、学校和家长更加开放地面对问题,同时他也提议公益机构进行更多探索,以帮助学校减轻压力。他的发言强调了儿童心理健康的紧迫性,并提出了具体建议和策略,期待社会能够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健康的成长环境。

  破除精神疾病的标签和污名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医师、副研究员管丽丽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医师、副研究员管丽丽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医师、副研究员管丽丽介绍了“CAFF(Care for Family)花园”项目,这个项目起源于多年的临床和社区工作经验,希望扩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为在社区里与精神障碍共处并追求长期稳定和康复的人们提供更广泛的支持。

  她强调了精神卫生中服务资源的匮乏,特别是儿童精神科医生的稀缺。她指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是人群更弱势的群体,往往社会经济状况处于中低水平,调查显示这些家庭的孩子有更高的风险遭受情感忽视、情感虐待或家庭暴力,而这些孩子发展出的抑郁、焦虑症状和自杀意念的比例也高于普通人群。

  管丽丽认为,公众和专业人士需要破除对精神疾病的标签和污名,她希望通过CAFF项目的不断探索和积累,能基于科学数据为这些家庭提供有循证依据的支持和帮助,改变他们的命运。

  各方共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北京天使妈妈慈善基金会创始人、 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邱莉莉
北京天使妈妈慈善基金会创始人、 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邱莉莉

  北京天使妈妈慈善基金会创始人、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邱莉莉从亲身经历出发,谈到了儿童因困境导致的自杀行为及学生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她强调,对于儿童的物理救助相对简单,但在心灵和心理层面上的救援则更具挑战性。

  她期待与各方共同探讨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从预防开始,涵盖家长、学校、立法等方面,以期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健康的成长环境。她希望可以与各部门和组织协同合作,推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全面进步。

  嘉宾讨论环节

  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话题上,嘉宾对话聚焦如何更加有效地促进儿童心理健康,以及如何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曾晶指出,尽管各方在不同点位上努力推进,但公众包括公益慈善界对于已做的工作和其效果仍知之甚少。徐凯文强调,每个孩子都可能面临心理健康风险,呼吁全员老师参与心理健康培训。

  目前心理测评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科学性和本土化不够,测评准确性差,且测评只是发现问题而未真正解决问题,应采用更简单、成本更低的方法来“止血”,切实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黄胜利进一步建议,考虑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可能将其推向“两会”的议程,促进国家层面的关注和行动。

  对于当前社会中孩子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徐世海分享了他在县城的观察,他提到了一个县城内短短四个月有多个孩子选择跳桥自杀的悲惨现象。现在很多孩子选择辍学、封闭自己,甚至产生强烈的自杀倾向。徐世海认为,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从家庭和学校入手。现代家长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缺乏育儿经验,而且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家长在技术和知识上跟不上孩子。此外,他还提到了学校教师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年轻的、刚刚毕业的老师,他们自己也面临很大的压力。

  完成国家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

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胡玉萍
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胡玉萍

  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胡玉萍分享了她的观察和经验,她详细提及了2018年以来她所关注的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领域的变化,以及在五年的实践中的所见所闻。胡玉萍指出,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在乡村地区的实际落地执行仍存在困难。她分享了基金会如何在心理健康领域为乡村儿童提供帮助,包括开展针对乡村特点的心理课程、

  帮助学校培养零基础心理老师、赋能乡村社工专业技能、提供线上心理咨询等项目。她希望通过公益组织的努力,可以补充完成国家政策在基层实施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帮助乡村儿童有机会获得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并表示公益慈善组织还应与专家、学校、社区、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进行深度合作。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获得显著效果

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倪子君
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倪子君

  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倪子君回顾了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历史和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以及如何将高科技融入心理健康领域,重点分享了基金会推动积极心理学在学校的应用成果,通过实证数据揭示了积极心理学对降低学生和教师抑郁、焦虑水平,提升幸福感的显著效果。

  她分享了基金会在疫情期间启动的心理热线项目,收集到的令人震惊的接听数据和危机干预情况,并强调心理健康服务在危机时刻的重要性。在技术层面,倪子君展示了基金会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先进心理健康技术,包括AI面部情绪识别、眼动技术和24小时情绪监测等,突显了科技在推动心理健康领域进步的巨大潜力;并提出“持证上岗”的概念,表达出家长在孩子心理健康培养中的重要角色,也体现了基金会对全社会心理健康素养提升的期望。

  家校合作,推广心理健康课程

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代洁
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代洁

  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代洁以桥爱的公益项目为背景,分享了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桥爱慈善基金会已走过十年,其中“心灵放映室”项目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已覆盖全国六个地区,受益学生46万人次,为547名教师提供专业培训。

  代洁强调,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服务于学生,还对教师本身有疗愈效果。她分享了四川地区学生通过心理健康课程产生积极变化的案例,并提到学校与家庭的紧密结合对孩子们心理健康的共同助力。艺术疗愈,如绘画、音乐、舞动等,也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辅助手段。代洁希望更多专家和公益伙伴能加入,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为这一领域注入更多的力量与智慧。

  公益组织需要专业人士支持

活力未来执行总监侯蔚霞
活力未来执行总监侯蔚霞

  活力未来执行总监侯蔚霞介绍了新一千零一夜项目,旨在通过播放睡前故事改善乡村寄宿学校儿童的睡眠状况,并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她强调了公益组织需要有专业人士支持,学习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核心指标,作为开展公益服务的切入点。

  她还分享了活力亲子园项目的实践经验,突显0-3岁为大脑发育关键时期,而家长和孩子的亲子互动至关重要。此项目的目的不仅是为家长提供与孩子的互动方法,还为其提供育儿的信心,缓解育儿焦虑。她强调公益组织资源的有限性,并呼吁各方合力,共同关心儿童心理健康,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在议题交叉点寻找筹款增量

资助者圆桌论坛(CDR)副秘书长张帆
资助者圆桌论坛(CDR)副秘书长张帆

  资助者圆桌论坛(CDR)副秘书长张帆以资源平台组织的角度,强调了在中国现行的慈善策略中,如何针对性地将资金引导到确实需要的地方。张帆认为,首先是特别需要聚焦于心理健康议题的战略性耐心资本,其次钱的增量不仅在心理健康领域,还需要在其他相关议题中寻找交叉点。

  她提到了体育、美育以及0-3岁、3-6岁儿童早期发展等议题的不少项目,都是在贡献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果,当然这需要更多相关项目具备心理健康视角,或者将心理健康明确作为项目目标之一,才能真正实现成果。资源平台也可以创造更多机会,促进行动者、资源方、专家学者、政府相关部门等深度互动,为协力共建实现更大变化奠定基础。

  依托科研循证提供公益服务

  马弘与管丽丽都是CAFF的联合创始人,CAFF是一个持续5年的公益项目,聚焦于为那些父母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孩子提供帮助。这一项目的目标是尝试打破精神障碍的代际传递。在项目中,他们采取了科研循证方法,努力了解和揭示这些孩子所面临的真正问题,实践安全有效的服务。马弘特别提到了团队的专业背景:他们不是依托于其他大学或研究机构,而是真正的专业团队,所有人员均为专业人士。

  团队中有来自国内外各大高校的研究生参与,都是在实地探索和研究中逐步积累经验。马弘也提到了公益领域的困难,如善款使用的挑战、与基金会的合作问题等。但她坦言,尽管面临种种困难,团队还是希望能在公益领域做出更多的贡献。此外,马弘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现代教育不应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关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她希望能看到教育的转变,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成为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公民。

  寻找有效的渠道和平台

京东健康市场营销部公益运营负责人
京东健康市场营销部公益运营负责人

  京东健康市场营销部公益运营负责人特别强调了儿童心理健康公益项目在筹集资源时的挑战,但也认为资源筹集并不是最大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找到有效的渠道和平台。该负责人分享了京东健康在公益领域的探索实例,表示希望与各方共建,助力更多公益项目取得实效。

  他还透露,京东健康已决定在未来一年中,协调价值1000万元的资源支持儿童心理健康公益项目,“希望明年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我们在儿童心理健康公益领域取得的成果,希望携手更多人一同努力,为守护儿童心理健康贡献力量。”该负责人表示。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