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乡村夏令营关注大学生成长

中国慈善家 · 2025-09-29


      

9月16日下午,由北京益微青年公益发展中心和共益资本论联合举办的媒体沙龙在北京举行。本次沙龙汇聚了高校教师、公益组织代表、乡村教育工作者、企业代表和大学生志愿者,共同探讨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困境及破解之道。

活动伊始,南京师范大学心理教师王佳莹围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从自我探索、情绪困扰和人际关系三个维度展开分析,指出当前大学生普遍面临自我同一性缺失的困境。由于中学阶段的应试压力及家庭约束,许多学生将青春期应完成的自我探索任务延迟至大学,导致他们在面临人生选择时陷入迷茫,甚至出现“45度青年”“眼里无光”等无力感。

关于情绪问题,王佳莹认为,这与社会竞争压力加大、家庭情感教育缺失及个人调节能力不足密切相关,许多学生一方面渴望优秀,另一方面却难以接纳普通的自己。

人际关系方面,她指出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孤独常态化”和“工具化交友”倾向。竞争环境使得信任难以建立,宿舍关系多停留在“搭子”层面,亲密关系难以深化,而社交媒体进一步加剧了性别间的隔阂与误解。

王佳莹呼吁媒体与社会公众不要简单质疑“年轻人怎么了”,而应关注他们所处的现实困境,提供更多情感支持与自我探索的空间,帮助他们寻找出口。

益微青年通过乡村夏令营为大学生提供了突破这些困境的可能,该夏令营不同于传统支教活动,不补课、不说教,而是通过小组活动、团队协作和创造性任务,构建一个让大学生和乡村儿童“双向赋能”的场域。大学生自发组队,把精心准备的乡土、运动、生命教育等主题活动带到乡村孩子的家门口。夏令营让年轻人有机会脱离“卷不动、躺不平”的状态,重新体验被信任、被需要的感觉;孩子们则在互动中获得关注与自信,打破沉默与封闭。

益微青年通过“沉浸式培训”“全过程陪伴”“结构化反思”三个层面的项目设计,为大学生构建系统性支持体系。益微青年总干事李强表示,一次短暂的乡村夏令营,很难撼动高中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教育影响,但它提供了三种稀缺价值:一是支持年轻人在有限环境中主动创造,打破标准答案;二是重建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联结,对抗原子化竞争;三是打开对生命多样性的想象,超越分数评价体系。这些实践为青年人创造释放生命力的空间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据介绍,益微青年13年来已服务2万多名大学生,支持他们开展了上千场乡村夏令营。

在围绕大学生困境与成长支持的圆桌对话中,嘉宾们在肯定乡村夏令营价值的同时,深入剖析了各自在支持青年成长中面临的系统性困境。这些局限性揭示了单一力量难以回应当代青年问题,亟需构建多元支持体系。

从社会力量看,2022年《中国乡村夏令营行业扫描报告》显示,全国有至少40余家运营乡村夏令营的一线公益组织。但据益微青年估算,在所有参加“三下乡”教育类行动的大学生中,仅有10%能够得到专业公益组织支持。《2021-2022年度中国青年发展行业扫描报告》显示,关注和支持青年成长的69家机构中,约80%的全职工作人员在10人以内,规模较小。公众常认为大学生不属于“弱势群体”,导致该领域缺乏资金与关注。可见,青年支持行业本身也面临边缘化困境。

这些局限性表明,大学生的成长需要教育系统、企业、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共同参与,才能为青年创造更广阔的成长生态,让他们获得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实践中全面成长的机会和环境。

值班编辑:张旭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5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