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信息阻塞、局势动荡,缅甸地震救援面临挑战
多支中国救援队驰援缅甸地震灾区

中国慈善家 · 2025-03-31

 

3月28日,缅甸内比都,地震发生后,救援工作进行中。
3月28日,缅甸内比都,地震发生后,救援工作进行中。

  当地时间3月28日中午,缅甸中部地区发生7.9级强震,此后余震不断。截至3月29日中午,据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数据,地震已造成1002人死亡,2376人受伤,另有30人失踪。

  地震震中距离缅甸第二大城市、中部重镇曼德勒的市区,只有约20公里的距离。本次地震破坏力强、影响范围大,缅甸多个省份受灾严重,泰国曼谷、我国云南瑞丽也均有明显震感。

  3月的缅甸,气温已经最高接近40度,天气湿热,蚊虫众多。震后的第一夜,曼德勒市民们在街上铺起席子、撑起简易蚊帐,熬过了一宿。一些华人餐馆业主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表示愿意给受灾群众们提供免费餐食。

  国际社会纷纷施以援手。中国政府决定向缅甸提供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援助,并提供帐篷等灾区急需物资。29日早上7点,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一行37人携带救援设备抵达仰光,成为到达缅甸的第一支国际救援队。来自中国的约十支专业救援队伍也在奔赴缅甸,展开紧急搜救工作。

  但是,由于信息闭塞,加上政局动荡,使得救援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缅甸大范围遭重创

  大地震发生后约两小时,《中国慈善家》记者联系上了一位在曼德勒城做生意的华人刘先生。

  “目前地震波动还是很大,曼德勒区域信号塔倒塌,没信号,拨不通电话。房屋损坏、路面塌陷,听说是还有火灾。(救援)人力不够,学校大楼有人员被困。”他快速地给记者发来这些文字。

3月28日,缅甸曼德勒,当地发生地震后,佛塔倒塌。
3月28日,缅甸曼德勒,当地发生地震后,佛塔倒塌。

  这是缅甸一个世纪以来经历过最强的一次地震。曼德勒是距离震中最近的大型城市,是缅甸重要的物流和商业中心,也是拥有多座古老寺庙的古都。在这次地震中,多处古迹遭到严重损毁。始建于18世纪、缅甸著名的马哈穆尼佛寺倒塌,层层叠叠的金色屋檐碎裂一地。占地400万平方米的曼德勒皇宫部分墙壁倒塌,院内一座塔楼也发生坍塌。但即便如此,仍有大批受惊的居民逃到这里避难。

  距离震中约250公里的缅甸首都、军政府所在地内比都,也成为重灾区之一。据多家媒体报道,当地医院人满为患,院内建筑也有部分倒塌,市内通往医院的道路拥堵。内比都国际机场空中管制塔台倒塌,造成至少5人死亡,机场跑道也严重受损。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缅甸办公室主任林媛告诉《中国慈善家》,位于内比都的缅甸电力部部委大楼在地震中遭破坏,当地电力系统情况不容乐观,对接救援力量也面临挑战。

  距震中更远的缅甸第一大城市仰光,市内受到影响较小,机场仍可正常运转。但由仰光通往曼德勒的高速公路在地震中出现多处断裂。29日上午,仰光至曼德勒铁路段被迫停运。

 

  曼谷、云南有强烈震感

  我国紧邻缅甸地区的云南瑞丽市距震中约300公里,市内有明显震感,多处房屋受到影响。“我们住在16楼,根本站不住,直接把人都摇倒在地上,柜子里的东西也撒落一地,我和邻居赶紧从跑楼梯下到了1楼。”瑞丽市一位市民告诉《中国慈善家》,地震发生后,大家都跑到了街上,不敢回家。

  瑞丽市所在的德宏州人民政府已快速启动了地震应急Ⅳ级响应。经抢修,州内停电区域已全部恢复供电,并有帐篷、折叠床等一些救灾物资储备。目前,瑞丽市的应急救援、灾情排查、群众安置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地震发生时,曼谷也有强烈震感,地震让当地陷入混乱。一位在曼谷的中国人小宋告诉《中国慈善家》,地震让市中心的交通迅速瘫痪。

  “我在酒店房间里,突然感受到一阵眩晕,后来洗手间里的瓶子被震掉了。我赶紧往外跑,鞋都没来得及穿,酒店的工作人员也都在往下跑。”小宋回忆说,附近的BTS(曼谷高架轻轨)站点迅速关闭了购票系统,站台电梯也拉起了警戒线,关闭入口。地铁也马上停运了。

  曼谷一座在建高楼因强震倒塌事故,已至少造成8人死亡,另估计有100多人被困废墟中。28日下午,泰国政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3月28日,受缅甸地震波及,曼谷一座高楼倒塌。
3月28日,受缅甸地震波及,曼谷一座高楼倒塌。

  由于韩国男子团体BOYNEXTDOOR原定于3月29日在曼谷举行演唱会,有大批中国粉丝前往曼谷准备参加演唱会。目前,演唱会已经取消,但粉丝们被迫滞留曼谷,焦急地等待回国。

 

  信息阻塞导致救援困难

  除了备受关注的大城市曼德勒,缅甸的实皆市也处于震中。这座约有2万人口的小城市,由于通信等基础设施较差,在地震发生后相当长时间,外界都无从获知它遭遇了什么。

  此次缅甸地震救援,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信息阻塞。地震让灾区的通信长时间中断,令信息获取非常困难。红十字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亚太地区紧急事务通讯高级官员Lili Chin告诉《中国慈善家》,29日整个上午,他们一直无法联系到缅甸当地的同事们,工作推进面临极大阻碍。

  此外,缅甸国内形势复杂,也影响救援的有效开展。自1948年缅甸独立以来,这个国家就因长期内战而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去年10月底,战况又进一步升级,当地大量基础设施遭破坏,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仰光到曼德勒的高速公路断裂。图/采访对象提供
仰光到曼德勒的高速公路断裂。图/采访对象提供

  据联合国数据,预计今年缅甸约有2000万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需要人道主义援助。有约1500万人将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缅甸境内的流离失所人口已经超过350万人,其中实皆市所在的实皆省流离失所人口有近125万人。

  在缅甸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缅甸军政府和多支民间武装力量长期争夺控制权,境内各省、市、地区势力复杂,盘根错节。缅甸境内管制严格,公路、河道多设检查站,通行极其困难,网络和电话通信也常常受到限制。

  今年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更让缅甸境况雪上加霜。美国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甚至中断提供国际援助资金,使得多个国际组织在缅甸的援助项目陷入停滞。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在今年3月14日宣布,由于失去资金来源,被迫暂停为缅甸超过100万人口提供粮食援助的计划。

  当地时间28日晚,缅甸领导人敏昂莱发表讲话,表示缅甸目前已经接受印度和东盟的援助计划。

  “我郑重邀请所有国家、组织、民众,只要愿意帮助缅甸受灾群众,我们都真挚欢迎。”他说。

  当天傍晚,社交媒体上终于出现了实皆城内状况的视频。画面里,道路旁的小楼房不少已经严重损毁。公路暂时可正常通行,视频中能够看到一些汽车、摩托、行人经过。但更多的情况,尤其是乡村地区的受灾情况目前还无法确认。

 

  救援力量排除困难进入灾区

  中国在第一时间响应了灾情援助。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新闻发言人李明表示,应缅甸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决定向缅甸提供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援助,并提供帐篷、毛毯、急救包、食品、饮用水等灾区急需物资。

  国家应急管理部搜救中心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选派了6名经验丰富队员前往缅甸灾区参与国际救援。同步为中国国际救援队配备搜索营救装备和个人装备14类5000余件套并集成装箱,积极待命,随时出发。

  同时,应急管理部向多支民间救援队下达了跨境救援的待命指令。据应急管理部消息,中国共有10支队伍关注此次地震事件,包括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救援队2支国际重型救援队以及中国公羊救援队、中国洛阳铁军救援队、中国香港救援队、中国蓝天救援队、中国昆明蓝天救援队、中国曙光救援队、绿舟救援队、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

  29日上午7时许,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一行37人携带全功能生命探测仪、地震预警系统、便携式卫星、无人机等应急救援物资共112套抵达缅甸仰光,成为抵达缅甸的第一支国际救援队。他们首先赶往内比都开展救援工作。

  公羊救援队则在28日晚紧急派出16名队员组成的侦搜力量,携带地震搜救装备由杭州紧急赶赴泰国和缅甸。当晚22时许,泰国公羊救援队进入曼谷市一幢高层坍塌大楼,开展救援工作。

  29日上午10点45分,公羊救援队携带1.8吨救援装备,顺利抵达仰光国际机场,随后与中国驻缅甸使领馆相关负责人会合后商议救援计划。

  厦门市曙光救援队预计将于29日晚上出发前往仰光。队伍共22名救援队员,携带地震救援搜索、破拆、通讯指挥、保障等129套装备,预计30日10时许抵达仰光。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告诉《中国慈善家》,目前缅甸红十字会已全面启动其应急行动中心,开展灾后响应。志愿者队伍已被派往曼德勒、实皆和内比都等重灾区。四支流动医疗队正赶赴相关地区,心理健康与心理社会支持服务也即将启动。实皆和曼德勒当地的红十字分支具备较强的流动诊所与应急救护能力,在此次响应中将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红十字会也积极响应,通过缅甸红十字会向灾区提供紧急物资援助,包括帐篷300顶,毛巾被2000床,折叠床600张,以及可满足2000个受灾家庭使用的赈济家庭包等,这些物资从云南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调拨启运。中国红十字会派出的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携带装备,已出发赶赴缅甸执行人道救援任务。

3月28日,缅甸红十字会的救援队伍在一栋倒塌的建筑中搜寻幸存者。图/缅甸红十字会
3月28日,缅甸红十字会的救援队伍在一栋倒塌的建筑中搜寻幸存者。图/缅甸红十字会

  目前在仰光的无国界医生缅甸项目总管费德丽卡·法兰科(Federica Franco)透露,无国界医生在3月28日就已经派出一支救援团队,但因为灾区交通中断,他们不得不折返,未能成功进入震中地区。

  大型救灾设备和团队如何进入灾区,成为一大难题。此外,燃油等能源的保障、饮用水和食物的持续供应,电力与网络恢复、防虫防疫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一一解决。

  作者:龚怡洁、温如军

  图片来源:IC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张旭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5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