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商业
边境线上的青春
当清华学子走进边防军营

中国慈善家 · 2023-09-19

  在“蚊虫王国”北湾边防连,清华学子与边防战士同走巡逻路,为39号界碑描红。

  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和国境线上的边防战士,是什么把本无交集的他们连接在一起?

  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清华大学党委武装部连续三年,组织了一批又一批学子,远赴西藏阿里、青海格尔木、黑龙江漠河和南海等地的多个边防连队,与同龄的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巡逻同操练,共谱了一曲关于青春与报国的热血赞歌。

青春与青春的对话

  故事的开始,源于一场名为“青春与青春的对话”的主题活动。

  2021年的5月,四位来自西部边陲喀刺昆仑的边防军人走进清华园,与清华学子畅谈报国之志。

  “青春与青春的对话”主题活动现场。

  那一天,活动背景板上醒目地写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八个大字。

  这次的对话虽然短暂,却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清华人。活动结束,组织方清华大学党委武装部有了更多思考。“既然能请戍边官兵来学校做报告,那我们能不能带同学们走进边防连队呢?”清华大学武装部老师王晓丽回忆道。

  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四位边防军人及“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所在的边防营的支持。

  的确,深入一线,与一线戍边战士深入交流,才是最好的国防教育方式。很快,这一想法也得到了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英雄文化基金的认同。

  作为目前中国高等院校中唯一以弘扬英雄文化为宗旨的公益专项基金,英雄文化基金决定支持这一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经过严格筛选和周密筹备,“青春界碑·国土边防”暑期实践正式启动。在招募队员时,武装部的老师们严格把关,一是体能要过硬;二是挑选了几位有过当兵经历的学生作为支队长,因为部队有部队的规矩,退伍老兵有军营生活经历,便于沟通。

  为了保证队员的健康安全,出发前一周,前往高原地区的成员便开始服用抗高原反应的药物,并进行了适应性体能训练。

  前往高原的支队成员,出发前一周便开始了适应性体能训练。

  2021年7月底,清华大学武装部老师带领三支小分队,分别前往阿里、格尔木和漠河的边防连队,体验最真实的军营生活,记录军营故事。

负重前行的同龄人

  到达“藏北最危险哨所”斯潘古尔哨所,所见所闻不断颠覆着师生们的认知。

  “藏北最危险哨所”的巡逻执勤路线大都在海拔超5000米的雪山之上,除了悬崖边上的“一尺马道”,还有两大片历史遗留的雷场。一次完整的巡逻需要经历汽车、骑马和徒步登山的转换,至少需要三天。到了冬季,积雪齐腰,每次巡逻都充满了风险和挑战。

  有战士在巡逻路上遇到天气骤变,被困风雪中30多小时,没有食物来源,只能啃雪吃冰来缓解饥饿;有人在执勤时,亲眼目睹误入雷区的山羊被炸得血肉横飞;还有战士们的好朋友——一匹叫“子弹头”的烈马,倒在运送物资的路上……而在被称为“藏北天然氧吧”的且砍边防连,在野外遇见狼群是战士们的家常便饭,甚至有战士在哨所垃圾桶见过十几只觅食的狼。

  高原地区紫外线强烈,每次执行任务,战士们的脸都会掉一层皮。他们自创了一种“治疗方法”:把晒伤的皮直接撕掉,等着长出新皮。

  高原边防连队的战士们每次执行任务,脸都会晒伤脱皮。

  边防战士们冻伤变形的手。

  在青海格尔木邱少云生前所在的英雄连队有个老规矩,师生们发现,晚点名时第一个点到的永远是“邱少云”,全连官兵齐答“到”,而后齐喊“信念坚于磐石,使命高于一切,纪律重于生命,意志强于钢铁”。

  英雄连队官兵们的集体荣誉感,听到、看到的真实边防故事,让参加实践的清华师生,感到了心灵的震撼。这也让武装部和基金决定将走边防作为长期项目,坚持下去。

  2023年8月,武装部高成耀老师带着10名同学来到新疆,走进武警兵团总队执勤第五支队和阿勒泰军分区。在“蚊虫王国”北湾边防连,师生们穿上防蚊服,体验跟战士们同走一条边防巡逻路。

  参与实践的清华学子穿好防蚊服后互喷防蚊液。

  走上几步后,这种特制的厚盔甲就让大家感到特别闷热,行动也变得笨拙。最痛苦的还是蚊子的叮咬,即便从头密封到脚,外加喷洒防蚊液,蚊虫依然会从衣服连接处的缝隙里叮进来。

  清华师生体验穿防蚊服,与边防战士们同走一条巡逻路。

  “我知道他们条件艰苦,但不知道有这么艰苦”,就连当过两年特种兵的郭婧也感到边防战士们的艰苦超乎自己的想象,而他们都是自己的同龄人,一些新兵甚至不到20岁。

  “感觉自己和他们当的不是同一个兵”,连续两年带队去边防连队实践后,同样有过军旅经历的清华大学武装部老师王晓丽如此感叹道。

离家最远,离战争最近的人

  在边防实践中,清华师生们发现各个边防连队虽然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各有各的恶劣,但有两点却是共通的:一是边防战士们大多远离家乡,回家探亲十分不易;二是边防官兵们随时准备战斗的弦比其他兵绷得更紧。

  清华学子在南海某舰队体验水兵灭火项目模拟训练。

  身处象牙塔尖的清华师生,第一次感受到军人们所做出的牺牲,常人很难体会,更难以坚持。

  有战士说,自己已经连续三年没回过家,妻子生孩子时,也没能陪伴在妻儿身边;还有战士说:“每次回家,我都还是我自己,而孩子每次都像换了一个新孩子。”

  边防连队的主要职责是守护边境线,“绝不把祖国领土守小了”是边防官兵们最庄严的承诺。因此,他们也成了“和平年代离战争最近的人”。对边境线上的任何动静,他们都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因为“战争的来临可能就在下一秒”。

  戍边战士这些鲜为人知的贡献和牺牲,令前来探访的清华学子深感震撼。“走边防”也改变了不少参与实践的同学的成长轨迹。

  好几位学生在实践结束后参了军,或者坚定了参军的想法。退伍老兵郭婧连续三年参加了这个实践活动,并决定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军营工作。

  实践结束后,来自清华经管学院的田鹤翔选择了参军入伍。

双向奔赴

  在体验艰苦卓绝的边防环境之外,每一个参与实践的清华学子,都对官兵们无微不至的接待和照顾心存感激。

  边防官兵们为他们安排食宿,为高原反应的同学量体温、测血压、送药品,尽量满足他们想要体验的操练项目。由于多数边防连队没有女兵,战士们便临时腾出宿舍,并临时改造了女厕所。

  清华学子体验边防战士的操练项目。

  谈及这些,曾赴藏北边防连队的荆晓青总觉得有种给战士们“添麻烦”的感觉。无论是去边防连队体验,还是从官兵们身上挖掘故事,都让她觉得自己在向边防官兵们“索取”。

  今年6月的实践交流活动中,她说:“我觉得我们应该思考,能为边防战士做点什么,我希望我们的走边防活动是和战士们之间的双向奔赴,而不是单方面索取。”

  尽管有老师不大赞同”索取”这样的说法,但参加交流的所有师生都很喜欢她提出的“双向奔赴”。因为能参加这个实践活动、能有这样思考的同学,一定不是娇生惯养的孩子,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和考试机器,更不是社会所诟病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实践结束,清华学子们和边防官兵互赠礼物、结对子,保持了良好的线上沟通。来自社会科学学院的本科生刘湘,则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着这些军人。

  刘湘大一结束时参军,两年后退役重返清华园。他发现大多数退役军人出现了退役后很难融入社会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他利用自己所学的社会学知识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到2022年暑期,他已在退伍军人中做了半年调查,积累了一定数据。但他想,光关注军人退役后的生活状况是不够的,还应关注他们服役时的现状。

  于是,他报名参加了这一年的“青春界碑·国土边防”实践活动,走进新疆的边防连队感受一线戍边军人的生活,并带去了自己的调研。

  这一趟边防行结束,加上之前的调查,刘湘共访谈了将近400多个退役军人,发放4000多份问卷。

  刘湘在一位退伍老兵家中做访谈调研。

  通过调研刘湘发现,军人服役的时间长短与他退役后的收入、发展前景及社会地位之间呈现出一种U型结构。

  “服役2年和服役5-8年,以及服役10年以上的群体,他们的发展状况差异很大。服役年限处在中间的这部分人,退伍后的发展可能不太尽如人意。”刘湘介绍道。

  调查结束,刘湘觉得光得出一份调查报告显然不够。应该尽清华学子的力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这些曾为国家安全和发展做出过贡献的退伍军人。

  他说:“如果清华这样的高校都没人来关注这个群体,没人来为他们做点什么,我觉得是一件可悲的事。”

  他联合其他同学集思广益,想到了两点对策:一是线上募集课程,涉及退伍军人职业规划、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方面的内容,制作成视频,供退役军人免费观看。在英雄文化基金的支持下,刘湘和同学们已拍摄制作了两期视频,目前均已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站上线。

  刘湘和同学为退伍老兵拍摄制作视频课程。

  另外是建立退役军人之间的互助机制,比如找一些发展较好的退役军人,给新退役的军人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退役军人之间形成“传帮带”的良好局面,帮他们减少就业市场上的信息差,让他们更好地找工作,顺利融入社会。

  这些令人欣喜的行动和改变,源于将心比心的看见,也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果。

  参与“青春界碑·国土边防”暑期社会实践的团队连续两年被评为“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清华大学暑期实践金奖支队”,而刘湘根据实践调查所做的退役军人课题报告,也荣获了全国“挑战杯”一等奖。

  谈及为何决定长期支持这一项目,英雄文化基金常务副理事长赵登平说:“让清华学子走向边疆、走进军营,感受戍边官兵的真实生活,是弘扬英雄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样的实践高度契合基金‘平凡中见之超凡,普通中见之伟大’的价值观,既培养了清华学子的家国情怀,更锻炼了同学们了解社会、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英雄文化基金理事长史宗恺表示:“英雄文化基金的成立和发展离不开许多校友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基金的努力,让清华学子带着我们民族的英雄文化基因走到社会上去,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作者:王卫

  图片来源:英雄文化基金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万小军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