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商业
捐款捐成“股东”,既要看财报又要做质询,这样做公益到底图啥?
让捐赠人真正理解公益,整个行业的发展才会更好。

中国慈善家 · 2022-08-27

  满天星公益创始人梁海光在线上召开公益股东人大会。

本刊记者/陈柯宇

8月18日晚7时,正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的赵靖祎准时打开满天星公益在腾讯会议的第二场股东人大会直播。这场直播她期待已久——早在今年4月,满天星公益就举办了第一场股东人大会,不过彼时忙于学业,她无暇观看,遗憾错过了。

  赵靖祎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对公益如此投入。刚开始接触公益的时候,赵靖祎刚上大一,偶尔会在一些活动中担任志愿者,看到感兴趣的公益项目捐款链接就点进去,如果项目能引起她的情感共鸣,便捐上一笔,之后不再过问。用她的话说,这是“打动式的一次性捐赠行为”。

  2020年,赵靖祎加入了一家主要开展大学生支教项目的公益组织。随着这些年接触的公益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她对公益也有了更多的求知欲。而此次参加股东人大会,赵靖祎明显感受到一种自己身份的变化——从“局外人”变为“参与者”。

  亲密连接

  “机构内部是怎么对善款的收入和支出进行监管的?”

  “如果筹款没有达到目标,机构要怎么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

  ……

  一连串针对满天星青少年发展中心的问题列在直播间的公屏上,主讲人一一解答。这是腾讯公益股东人大会的满天星公益专场直播。在今年99公益日前夕,有上百家机构正在筹备公益股东人大会,在会上发布财报等相关事项,并与捐赠者进行公开的交流和沟通。

  满天星公益创始人梁海光答股东人问。

  在腾讯公益股东人大会这一项目中,每一个参与腾讯公益平台项目的爱心网友都被称为“股东人”,得以履行其对公益项目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赵靖祎就是一位股东人,作为腾讯平台月捐项目的长期捐助人,她认为这种形式“有利于打破一次性捐赠模式,建立对项目本身持续性的深入关注”。

  为了参加这次股东人大会,赵靖祎特意找出上一场大会直播的回放,仔细观察了会议的操作流程:主讲人首先介绍本次会议的主题和嘉宾,并将股东人最感兴趣、最具冲击力的5个问题抛出来,公益机构负责人予以一一解答。接下来进行财报公开,向股东人公开公益组织的各项收入支出。最后,腾讯公益平台、公益观察员、股东人轮流对机构展开质询,机构负责人进行解答。

  满天星公益是一家专注于乡村儿童阅读推广的教育类公益机构,通过建立图书馆、开办读书会等形式推动乡村儿童教育。在第一场大会中,现场提出的很多问题让赵靖祎印象深刻,其中包括“全国那么多偏远地方,你们为什么挑选经济看起来比较富裕的广东做项目点?”“你们怎么保证建的图书馆不会成为摆设?”

  在满天星公益图书馆借阅书本的孩子。

  “这是一种视角的转变。”赵靖祎说,通过这种形式的参与,她开始主动去了解满天星如何使用捐款、项目进展程度如何、最终想要达到何种预期、公益项目的有效性有几成等问题。

  “大多数股东人是小额捐款人,对于公益项目的了解也许原本并不深入,而股东人大会这个形式可以让股东人真正有参与感,而不仅仅是因为一时情感共鸣对某个公益项目有短暂的关注。”腾讯公益平台负责人刘琴告诉《中国慈善家》。

  参加8月18日这一场股东人大会后,赵靖祎坦言收获很大:“做公益不仅需要热情和初心,具备专业性才是将公益做好的关键。”在她看来,相较于公益机构日常的反馈方式,公益股东人大会可以在短时间内让更多股东人聚集在一起,通过与公益机构方的交流,产生一种“这个公益项目与我有关”的亲密连接,这种效果是项目的月报、年报或是来自平台的日常反馈无法达到的。

  更令赵靖祎期待的,是她即将参与的“公益真探”计划。

  2022年5月,腾讯公益联合恩派公益共同发起透明公益行动计划,旨在帮助100家机构开展透明公益行动。“公益股东人大会”和“公益真探”就是其中的项目。今年9月,赵靖祎将作为“公益真探”前往满天星公益项目一线实地探访。通过这些形式的参与,作为一名股东人,赵靖祎逐渐建立起了对公益更为全面、深入的认知。

  “做公益就像是给一片干涸的土地浇水,一次性捐赠并不能让干涸的土地立刻滋润起来,只有每个人持续地往干涸的土地里洒水,这些水滴才会汇聚成涓涓细流,让土地重返生机。”这位对公益事业越来越有热情的研二学生向《中国慈善家》表示。

  长久信任

  “今年99公益日,我们提出用小红花一块做好事,让更多人参与和关注社会议题。公益股东人大会让机构与捐赠者有了更多沟通的机会。即使捐一元钱也是股东人,这既是出于对捐赠人的尊重,也是为了更好地践行‘人人可公益’的理念。”谈及创建腾讯公益股东人大会这一模式的初心,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葛燄如此阐释。

  在葛燄看来,随时可以进行线上探讨的公益股东人大会具备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的特点。让成千上万捐赠人拥有实现权利的路径,才能够提升公益机构程序的公信力。

  满天星公益是腾讯股东人大会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满天星公益在公益股东人大会中公布财报。

  4月11日,满天星第一次参与股东人大会,腾讯平台提供了完备的技术和资源支持,包括网络会议平台搭建、活动前期预热、后期追踪报道等。

  据满天星公益创始人梁海光回忆,那场直播在线观看达到8万人次,收获了4万余元的公众捐赠——这相当于平时公开募捐半个月的体量。

  “我们希望借助股东人大会让更多公众知道和了解满天星,也想通过传播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捐赠。”梁海光说,他深知关注和捐赠的增长必须建立在公众信任的基础之上,因此股东人大会上与捐赠者的沟通非常重要。

  “我们充分重视捐赠人的需求。不论是股东人、同行伙伴抑或是合作企业,我都希望让他们知道,我们是有勇气和底气面对透明度方面的质询和挑战的。”梁海光说。

  满天星公益面对的公益五问。

  “大象食堂”就是通过参与股东人大会逐渐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透明度反馈机制。“大象食堂”是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的一个公益项目,通过为村民发放管理费,聘请村民作为大象的“厨师”,在原来因种植橡胶、咖啡受损的耕地上种植大象喜欢吃的食物。

  据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张锡炎介绍,在参与大会之前,“大象食堂”对公众的月报、年报反馈并不是非常及时,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也经常忘记更新。而股东人大会的设置,让他们有一个固定的场所向上万股东人展示和陈述年报。这种机制可以督促公益机构加强信息公开,也可以在公众的监督下推动公益组织行稳致远。

  “大象食堂”项目地西双版纳支龙村村民近期拍到的野生亚洲象。

  对于张锡炎和梁海光而言,股东人大会的另一个作用,是调动股东人参与公益的积极性。“通过一场又一场的演说和沟通,我们与股东人之间建立了信任,然后等待这种信任开花结果。”梁海光说道。

  未来,满天星公益和大象食堂都打算每个季度参与一次股东人大会,“每次讲一些新东西,找一些新玩法”,在高频互动中与股东人建立长久连接。

  “大象食堂”项目面对的公益五问。

  从零到一

  在恩派公益总监李爽看来,公益股东人大会是腾讯公益推动公益透明度和信任度的一次有益尝试。这样的尝试代表着一种转变,即公益组织不仅要向项目资助方做汇报,更需要建立对公众负责的公信力。

  根据李爽的观察,公益组织对透明度、公信力的追求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008年汶川地震之前,国内的公益组织大多没有向公众进行信息公开的惯例,而更多是向项目资助方做项目的申请和汇报。

  2008年汶川地震唤醒了社会参与公益的意愿和志愿服务精神,政府开始采购社会组织的服务。公益组织的筹款由于更多来自政府财政,其资金的披露也有了一定流程。

  不过,真正开始探讨公益如何更加透明,则是从公众捐款大规模成型开始的。冰桶挑战、腾讯99公益日带来的热度,以及小朋友画廊、一个鸡蛋的暴走等热点公益事件的出现,将更多的公益组织和项目带入公众的视野之中。“以往行业内部谈得最多的是公益组织的合规性以及效率性问题,而现在更多地是会谈及公信力和透明度建设。”李爽说。

  “大象食堂”项目的股东人大会进行中。

  在这样的趋势推动之下,腾讯公益借助数字化工具,努力向公益组织提供系统性公开的能力。就像腾讯公益平台负责人刘琴所说的那样,“我们的项目越透明,公众捐赠就会越理性。公众捐赠越理性,就越容易养成持续关注和投入公益的习惯,对公益行业的好感度也就越高”。

  公益股东人大会到底怎么开?现有模式的形成也经历了一番探索。刘琴称之为“从零到一”的过程。腾讯确定这个项目之后,先是与愿意参与其中的公益机构进行沟通,满天星公益同意参与尝试,于是这个项目完成了基础模型的打造。在此基础上,项目又逐渐优化和简化了流程。

  公益股东人大会项目组制作的流程示意图,对各家机构进行线上培训。

  从导播台开会到转型用一台手机开会,从帮助机构到辅助机构半自动开会,再到机构全自动开会,三期样板过后,腾讯公益与恩派公益展开了合作,对100家入选机构进行了整体的培训和教学。到8月2日,参与的公益机构开始陆续使用手机自动化开会,甚至加入了一些机构的个性化环节。

  截至目前,公益股东人大会一共召开了90场,实现了从最初的样板间到规模化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大会也在不断进行优化设计和升级,满足不同机构的需求。

  权利关系有待细化

  不过,并不是所有公益机构都能理解公益股东人大会这个项目。

  李爽坦承,在与公益组织对接时,确实有一些机构对这一项目较为抗拒。她遇到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于公益机构自身业务繁忙,无暇专门抽出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股东人大会上;另一类则是受制于更为严苛的内部审批流程,最终选择退出。

  但依然有很多公益机构积极参与其中。腾讯公益平台负责人刘琴表示,公益股东人大会之所以得到多数公益组织的接纳,与这个项目的初心相关。

  “外婆的礼物”公益项目负责人张新斌在紧张筹备公益股东人大会。

  刘琴说,之所以要让公众以“股东人”身份参与进来,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项目可以培养机构与公众的沟通能力,学会在应对舆情时如何站出来面对公众,而非单纯依赖平台方;另一方面,机构很难跟平台捐赠的海量用户直接交流,公益股东人大会这一形式可以弥补这样的不足。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认为,腾讯公益股东人大会这一形式本身的理念很有创意,借助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能够在原有的公益捐赠基础之上产生新的形式,降低捐赠人的门槛,实质是将权属关系更加细分,小额捐赠者也可以体现其权利,而不是传统公益中大额捐赠者和机构之间的对接。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创新形式中,股东人本身的权利关系定义尚需要进一步明确。”贾西津进一步向《中国慈善家》解释,“股东”这一概念天然带有一种权属关系。传统的大额捐赠者有更多的权利关系,例如能够参与公益项目的规划设计、进行定向捐赠、实现捐赠目的等,而小额捐赠者很难做到这一点,更多是一个参与者的身份。所以,“股东人”这个概念的提出一定要跟权利关系挂勾。如果不能赋予“股东人”特定的权利,称呼本身则失去原有内涵,更多观看直播的捐赠人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并不能持久参与其中,最终会导致粘合度变低。

  公益股东人大会在腾讯公益平台的项目进展中进行推送邀约。

  贾西津认为,将“股东人”的权利关系进一步细化,赋予新观念以实质内涵,才能够真正推动透明度和信任度的建立。“应该将股东人这一概念权利关系的制度和规则制定得更加清晰,例如股东人对于项目是否有某种决策权,是否有提出议案的权利,监督权利如何体现等,以区别于公益组织本就应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质询的一般性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住更多股东人,让项目持久发展下去。”

  关于未来,刘琴表示,公益股东人大会还会持续做下去,可以预见的是,数字化工具本身并非最终目标。股东人大会的本质是平等沟通,通过实时研讨让捐赠人的参与感更强。在股东人大会的平台上,公益机构不仅展示自身的信息和优势,也可以坦承面临的困难,在双方的良性沟通中共同推动公益项目的发展。

  “良性的沟通会消弭很多误解。不管是平台的系统对接还是工具的提供,都是为了帮助机构更好地对外沟通。平台方、公益机构和股东人共同努力,一起培育更多的捐赠人。有了更多真正理解公益的捐赠人,整个行业的发展才会更好。”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葛燄表示。

  值班编辑:万小军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