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家
扎克伯格的大麻烦:“科技向善”有多难?

中国慈善家 · 2021-10-18

算法助推有害信息的扩散。

图片

 

《时代周刊》最新一期封面,背景为马克·扎克伯格,前方的弹窗正确认用户“是否要卸载脸书”。图/《时代周刊》
本刊记者/龚怡洁
扎克伯格又陷入了大麻烦。
今年5月,脸书前公民诚信(civic integrity)组产品经理弗朗西斯·豪根向美国国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媒体递交了一份内部资料文件,涉及对脸书的至少八项指控,包括脸书“刻意散播仇恨、暴力内容与误导信息,并且在知情的情况下,试图阻止相关证据外泄”。这是脸书历史上遭遇的最严重的、由内部“泄密”引发的指控。
9月开始,《华尔街日报》等媒体陆续披露了豪根文件的内容;10月,“吹哨人”豪根公开身份,并于5日出席美国国会参议院听证会做陈述。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豪根称,“在用户利益和公司的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之间,脸书总是会选择后者。这是我还在那里工作的时候,经历过无数次的事。”
豪根是在2019年6月加入脸书的。据《时代周刊》报道,公民诚信团队成员都签署了一份非正式的“公民誓言”:为人民的利益服务,而非公司的利益。具体来说,这个小组需要去妥善“驾驭”脸书的巨大影响力,采取措施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减少平台暴力与极端内容。但在2020年底,这个小组却被解散了。分管业务的脸书副总裁盖伊·罗森向《时代周刊》表示,公司只是把这个组“整合到了一个更大的团队中”;CEO马克·扎克伯格也回应称,公司的算法并未放大有害内容,相关报道存在误解与断章取义。但随着事件的发酵,脸书已经很难从信任危机中全身而退。
图片2021年10月5日,弗朗西斯·豪根 (Frances Haugen) 出席参议院听证会作证。图/纽约时报
具体涉及哪些指控?
豪根针对脸书的指控中,比较关键的内容有以下三点:
1. 脸书上的仇恨暴力信息和误导性内容越来越多,但公司因为这类信息能带来流量、吸引用户眼球,反而不愿意加以监管。
豪根在10月5日的听证会上透露,脸书在审查帖子时,会根据帖子的热度(点赞、评论、转发数据)来决定推荐优先级——而很多时候,煽动性的、含有极端内容的帖子就会因数据不错而被算法推荐。举个有点荒唐的例子:尽管扎克伯格本人和脸书公司都大力支持推广新冠疫苗,但因为算法的青睐,脸书上现在充斥着大量反疫苗的内容。“即使是CEO设好了目标,他也很难按照自己的意愿掌控平台内容,”《华尔街日报》评论道。
“算法会助推极端信息的扩散”,这种质疑对脸书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20年美国大选前夕,不同于推特、谷歌对政治内容的限制,脸书采取了更为宽松的政策。最开始,它仍然允许用户无限制地发布政治广告,只是会给未经事实核查的信息降权,降低它在信息流中出现的可能。这样的做法当时就遭到了很多质疑。
图片电影《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中的一幕。这部电影根据本·麦兹里奇的小说改编,讲述了扎克伯格创立脸书的故事。

同年8月,脸书请来审计平台政策的第三方机构发布了89页的审计报告。报告中反复提及的一个问题,就是脸书总是会把“言论自由”置于内容管制之上。CEO扎克伯格就曾公开表示,自己的公司并非“事实仲裁方”,也不会去审查政治言论“正确与否”。也是基于这种自由主义理念,脸书有时候并不会采纳审计公司的建议,删除一些含有“仇恨、暴力或伤害选民言论”的帖子。但审计方认为,这种政策最终会导致仇恨或误导性信息泛滥,进而对大选产生负面影响。
报告还提到,如果脸书等社交平台不对极端主义、民族主义言论进行更明确的审查管制,那么将很可能加深国内的分裂与极化趋势。希拉里·克林顿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脸书一直拿“言论自由”来作借口,实际上是因为宽松的审查制度能给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豪根就职过的公民诚信小组曾在几年前的一次研究中发现,脸书新开发群组功能后,不少用户被算法推荐加入了政治群组或团体,同质化声音的集中使得这些小圈子更加极化,用户也更加激进。当时小组建议关闭这个功能,但被公司拒绝了。然而在大选投票开始的几周前,脸书的高管改变主意,同意关闭政治团体的推荐。“公司在选举前临时改变平台的安全设置,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功能很危险。”豪根在听证会上表示,“但公司并未长期实施这一限制措施,因为他们希望在选举后恢复平台上各项数据的增长。”
脸书方面对此回应称,任何平台的算法都是可能向用户推荐负面信息的,公司也正尽力减少这一问题带来的影响。扎克伯格则在最近一次员工会上表示,“公司非常关心用户安全、心理健康等问题,看到媒体曲解公司的动机,非常难过。”他声称,脸书在安全保障方面的投资远超过谷歌、苹果与微软等公司。
图片脸书正遭遇史上最严重的信任危机。图/Thought Catalog
2. 脸书旗下的照片分享平台Instagram设置成易上瘾机制,且持续给儿童和青少年提供有害内容。
豪根提供的内部资料显示,多年来,Instagram的相关研究人一直在研究平台内容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并且他们早已发现,平台会对多数用户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十几岁的女生群体——10至20岁年龄段的女生中,32%受平台影响产生了身材焦虑。脸书也发现,不少青少年已经开始自发地指责Instagram,认为它传播的焦虑和抑郁向内容越来越多。
豪根在听证会上指出,脸书一直刻意淡化甚至隐瞒已知的问题,也没有把研究报告提供给相关的学者、审计机构或者立法机关。
脸书方面的说法是,做这些内部研究的目的是“让Instagram”变得更好,而且他们也一直在采取措施净化环境,比如账户屏蔽和关键词屏蔽等。公司还启动了儿童版Instagram(Instagram Kids)的开发,称想要为10-12岁的儿童提供一个包括健全的家长监督机制、去广告、内容更健康的平台。
不过,反对的声浪一直很大。批评者认为,这款应用根本不会保护到儿童,反而会让儿童更早地暴露在有害的信息流之下。今年5月,美国44个州的司法部长联名签署了一封致脸书CEO扎克伯格的信,要求他终止儿童版的开发计划。一些非政府组织人员还呼吁,美国立法机关应该出台更严格的法律,限制儿童新媒体平台的设计与运营。
9月底,豪根事件发酵后,脸书宣布将暂停儿童版Instagram的开发计划。不过主理人亚当·莫塞里在声明中仍然表示,“我们始终认为,开发这个程序是正确的选择。利用这段暂停期,我们会和家长、专家和政策制定方做更深入的交流。”
图片脸书内部文件被披露后,算法监管改革问题成为了焦点。图/Walkator

3. 脸书号称的用户平等政策实际上向政客、名人等倾斜。
扎克伯格曾表示,脸书给普通用户提供与精英、名人平等对话的空间,平台的规则政策也对所有人适用。但豪根提供的文件显示,脸书内部存在一个“XCheck”系统,相当于给VIP用户开了一条绿色通道,允许他们不受一些审查规则的限制。《华尔街日报》指出,很多VIP借特殊待遇发布带有骚扰或者煽动性质的内容,但未受任何管制或惩罚。
2019年,脸书的公民诚信小组曾经向公司提议,取消对新一批政治账户的内容审查豁免权。因为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用户更容易轻信由政客分享的误导性信息和虚假信息。然而,提议被公司拒绝了——高管们认为,如果加强内容审查,那么不同的政治团体所受的影响可能会有很大出入。既然这碗水很难“端平”,索性就保持审查豁免。
审计方与媒体批评称,类似“XCheck”的豁免系统,是“对脸书几十亿用户的欺骗”。脸书方面则回应表示,这一系统的设置初衷是向好的,公司已经接受外界的批评与意见,将考虑对平等政策进行优化。 如何监管?
尽管人们期望“科技向善”,但算法与人的博弈一直没有停止。
算法本身潜在的危险,在于它能够高效地塑造个性化环境,从而无限接近“让用户只看自己喜欢的内容”的目标。这会引向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回音壁”效应,即观点相同的人互相印证、抱团取暖,社群内部形成极强的身份认同感,同时不同群体之间越发割裂和难以理解,甚至导向极化。另一方面,则是算法为讲求效率,会放大内容的标签性质,这种简化处理可能会加深刻板与偏见化的内容传播。正如脸书的声明所讲,“任何平台的算法都可能向用户推荐负面信息”。算法作为工具程式,本身不具有价值观的倾向性,但平台很有可能出于商业利益或自身价值取向,通过算法为人们推荐更能够盈利、能吸睛的内容,或者在设计时嵌入更容易上瘾的机制。
图片2020年7月29日,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曾对四大科技巨头(亚马逊、苹果、Facebook和谷歌)CEO举行听证会,旨在审查这四家公司是否涉嫌违法行为。

正因如此,监管变得非常关键。2021年,脸书的营收接近86亿美元,月活用户达到29亿人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平台之一,脸书对信息的呈现方式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10月5日的听证会上,豪根表示,她披露的文件可能只是脸书内部资料和研究的冰山一角。她也呼吁立法机关,希望他们能够要求脸书提供更多的内部研究成果,只有要求资料透明公开,国会才能更好地规范对社交媒体的监管。
对于脸书来说,第一种可能的监管来自公司的独立监督委员会(Facebook Oversight Board)。2018年11月,扎克伯格与哈佛法学院教授诺亚·费尔德曼会面,后者提议脸书可以设立一个司法组织来监管内容审核策略。基于这一想法,独立监督委员会在2020年正式成立,它的功能类似于“最高法院”,拥有推翻公司高层决策的权力。到目前为止,委员会已经驳回或推翻了一些争议性提案,包括特朗普脸书账号关停两年的决定,最终也是由他们做出的。
目前,豪根已经接受委员会的会面邀请。预计这次会面会将讨论到她披露的文件细节,修复脸书的诚信机制,以及未来如何监督相关安全机制等问题。不过,外界对委员会的看法比较摇摆。媒体指出,委员会没有一套正式的“法律”作为裁决依据,其权威性并不稳固。相比裁决与规定,委员会的意义更多在于开展沟通,展示脸书提高透明度的意愿。
图片豪根提到,脸书已经做了相当多的安全策略研究,但并未选择把相关资料公开。图/Glen Carrie
第二种可能则是国家立法。但目前有两个问题:一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公民的言论自由受法律保护,这也包括仇恨言论;二是美国《通信规范法》第230条赋予了社交媒体企业豁免权,规定不会因出现在其平台上的任何内容、或删除部分内容的行为遭到起诉。两个法条一同赋予了互联网内容审查非常高的自由度,后者也被视作是“保障互联网企业蓬勃发展的关键”。
如果想要通过立法方式来解决围绕脸书的安全争议,就必定要修改第230条。据《时代周刊》报道,目前拜登希望国会加强反垄断法以保护用户隐私,同时改写第230条,促使科技公司对平台上的违法行为承担更多责任。共和党方面也对230条不甚满意:他们认为科技公司在保护伞下,对保守派的观点进行了过于严格的审查。
但如果修改第230条,就可能会与第一修正案产生矛盾,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法律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一直比较暧昧的原因。媒体报道称,立法机构有意向专门设立一个监管机构,负责处理科技公司与算法监管的相关争议。范德堡大学法学院第一修正案与技术政策研究专家高特姆·汉斯表示,鉴于近年来美国最高法院一直以压倒性多数支持第一修正案的情况,法律上的监管改革还将“面临一场艰苦的战斗”。
目前,脸书对外正一再强调自己的“科技向善”姿态,试图把丑闻的影响降到最低。据媒体报道,脸书内部已经开始对既有的算法与审核政策进行调整,并重新审查公司的新产品,评估它对公司形象和大众感知可能会造成的影响。
10月6日,扎克伯格也在自己的脸书账号公开了他写给员工的信,其中就提到互联网内容监管应当由立法机关来做主,尤其是“与选举、有害内容、隐私等有关的内容”。但这一轮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很难消弭。据媒体报道,部分脸书员工对公司的安全政策颇有微词。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脸书的股价下跌了12个点。10月4日,因脸书旗下应用发生大规模宕机,公司单日股价下跌5%,创下全年单日最大跌幅。
图片编辑:张旭值班编辑:邱宇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