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难以预知的意外,让孩子学会自救和互救
每年寒暑假假期结束,总有一些孩子因发生意外再也无法返回学校。“少年急救官”公益项目的设立,旨在减少悲剧的发生。

中国慈善家 · 2022-10-26

  作为“少年急救官”深圳市合作社会组织,龙岗区义工联正在教学生进行包扎伤口培训。

  辽宁省大连市的六年级学生李政儒正在游泳池旁快步走着,突然脚下一滑,一个趔趄跌入水中,双手开始上下摆动,不断挣扎,头部不时露出水面又沉下去,扑棱起一层又一层的水花。

  不必担心,意外并没有发生。这是李政儒在自导自演的“仰漂自救法”视频中,进行落水后的错误示范。“当意外落水时,这种方式只会加速我们身体的下沉。”他按下暂停播放键,讲解着正确的做法,“保持冷静,用双手抱住膝盖,当背部露出水面时,身体反转成仰卧姿势漂浮在水面上。”

  这是李政儒参加“少年急救官”公益项目的课程作业之一。“少年急救官”是由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团联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共同主办,由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上海浦东新区第一反应志愿服务中心、苍南县壹加壹应急救援中心等社会组织承办,于今年5月12日正式启动的全国范围公益活动,旨在培养中小学生掌握急救知识,学会自救互救。

  “每年寒暑假假期结束,总有一些孩子因发生意外再也无法返回学校,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公益项目,让悲剧不再发生,孩子们得以健康快乐地回到学校。”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团社会组织二分团召集人、少年急救官项目执行人、第一反应创始人陆乐说。

无数个“不要”之后,

该教会孩子什么?

  “安全”的重要性无需反复强调,几乎每一位母亲、父亲都会不厌其烦地叮嘱孩子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靠近水边”“不要横穿马路”....。。

  无数个“不要”的背后,却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在中国,每年有至少3万多个孩子溺水身亡,有接近2万个孩子因交通事故死亡。”陆乐从事儿童急救公益事业近十年,情况并没有变得更乐观。

  问题出在哪里?

  李政儒的妈妈姜秋波平时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在李政儒小时候会和他一起读安全方面的绘本,大一点就开始学习相关书籍,“不过都偏静态,可能孩子心中驻扎了安全意识,但很多具体的方法并不知道。”而学校也并没有教授急救知识,唯一与“安全”沾边儿的道德与法治课,只是略有提及要注意安全,并没有更深一步的阐释。

  这种情况在陆乐看来十分普遍:“我们的学校安全教育、急救知识普及是相当匮乏的,甚至很多教安全通识课的老师本身并不具备专业急救知识。”

  5月21日,张家界市爱盟公益协会组织25组公益小天使家庭开展“少年急救官”培训课,现场模拟可能遇到的危急场景,以及需要作出的应急处理。

  安全急救教育,在中小学生的教育体系中是缺失的一环。姜秋波对孩子安全的担心,并没有随着对孩子的不断叮嘱而有所缓解。“我们总叮嘱孩子‘不要如何做’,那么到底该‘如何做’才能保证安全呢?”因此,当姜秋波看到“少年急救官”项目是学习急救知识的,几乎不假思索就给孩子报了名,“即使是泛泛的安全知识宣传,也会对孩子的生命安全意识起些作用。”

  在陪着孩子上课的过程中,姜秋波感到了和以往那些安全培训的不同。在为期4周的8节课程里,包括识别道路交通中的危险、预防与应对溺水、徒手心肺复苏急救、出血癫痫蜂蜇急救等内容,非常全面和专业,每堂课结束后还有小测验,以及让每个少年急救官自己选择主题进行安全自救视频的构思和拍摄,姜秋波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前不久,李政儒和表弟一起玩耍时,表弟突然流鼻血了,李政儒很镇定地教表弟如何应对。“不要慌张,也不用仰头,只需要捏住鼻子两分钟,鼻血自然就止住了”。李政儒的表弟按照他的方法,果然很快就好了。

  这一切被姜秋波看在眼里,“孩子学到的急救方法派上了用场,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他从容应对危险的态度。”

  也是这种自信,在拍摄落水视频时,姜秋波一点也不感到担心。她举着手机拍,李政儒在镜头中佯装跌落入水,姜秋波的画面很稳。

培养志愿服务精神,

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今年夏天,不光是李政儒,全国一万名中小学生都成为了“少年急救官”。

  这是“少年急救官”公益项目第一年的实施情况。按照设想的目标,希望用5年时间,让全国更多中小学生成为少年急救官。

  陆乐表示,从全球来看,日本的中小学校很重视安全教育,防灾减灾、急救培训和AED的覆盖率接近100%;从最近5年统计的AED使用率来看,日本1.5%的小学、2.9%的中学使用过此设备,且心脏骤停学生的康复率约70%;有40多万日本中小学生成为了少年防灾救援队员,在学校和社区开展自救互救。

  “我们要探索一条中国模式。”陆乐说道。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陆乐将专业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课程设计的理念,还是通过制作视频完成作业的形式,都是他探索“中国模式”的抓手。

  7月9日,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培育“少年急救官”公益活动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启动。

  陆乐认为,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少年急救官的课堂上,他经常会和学生产生这样一段对话。

  陆乐:你和爷爷,谁保护谁?

  学生:当然爷爷保护我,我还是个孩子。

  陆乐:你俩在家,突然晕倒需要急救的会是谁?

  学生:是爷爷!有高血压!

  陆乐:那么你和爷爷,谁保护谁?

  学生:是我保护爷爷,但我不会怎么办?

  至此,求知的火焰已在学生心中被点燃。“接下来,再通过互动教学让学生建立信心和能力,从而不仅能保护自己,也能帮助他人。”陆乐说。

  为了防止急救课程陷入安全知识宣传的泛泛讲座,“少年急救官”课程还通过提交视频作业的方式巩固知识,每位少年急救官需要选取一到两个感兴趣的题材,通过自己的方式将遇见危险该作何反应的视频拍摄下来。

  有学生来自聋哑人家庭,于是录了一版手语的急救演示,播放给有听力障碍的父母看;有学生成长于偏僻农村,找不到专业的心肺复苏教具,于是就地取材,找来一个旧枕头,给枕头穿上衣服做成身体,再吹一个气球做成头部,画上眼睛嘴巴鼻子,制成视频给村里人看。“每位同学都有不一样的理解方式和展现形式,因而急救知识就变得活灵活现起来,通过少年急救官,将知识传递给更多人。”

  其实,每个少年都可以有能力保护好自己和帮助别人。

  “一个5岁的孩子遇险拨打120,和一个50岁的人能力上有差别吗?”

  “一个10岁的孩子做心肺复苏,和一个40岁的人能力上有差别吗?”

  2022年6月30日,浈江区少年急救官培训活动第二场在浈江区浈江小学开展,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技巧教授。

  陆乐认为,少年群体在最基本的保护自己和救助他人方面,能力和成年人并无大差,即使面对无法独自处理的复杂情况,少年急救官们也会有勇气参与救助,而不是手足无措和冷漠——这也是“少年急救官”项目的初衷:培养中小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改变正在悄然发生。暑假李政儒上游泳课时,主动将所学的溺水急救知识讲给其他小朋友听;小区进行消防演练,李政儒第一个冲上去想要帮忙做点什么;江西省宜春市的四年级学生张晰朝乘坐妈妈开的车,即使坐在后排也要系上安全带,还提醒同乘的人也要这样做....。。

  “我们未来将面临的是更加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一味地出于安全考虑阻止孩子下水玩耍、关在房间里,这是因噎废食。真正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先实现自我保护的信心和能力,再逐步形成人道救助的勇气和能力。”陆乐说,而中小学生值得拥有此种能力。

  未来,少年急救官活动将朝着社会化、项目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开展社会捐赠和购买公益服务等创新方式,让更多中小学生不仅从小培育风险识别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更是从小培育助人为乐的志愿精神,长大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陆乐表示。

  作者:陈柯宇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邱宇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