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慈善研究院
技术公益案例研究现状 | 影响力慈善研究报告⑦

中国慈善家 · 2024-04-18

  编者按:

  今年,影响力慈善研究院发布《技术公益影响力研究》报告,将技术公益定义为“技术赋能社会问题的公益解决方案”,并从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创新性、多样性的技术维度;重大性、突破性的成果维度;多元性、慈善家相关性的机构维度。同时,选择十个案例开展技术公益研究,由李劲担任课题组组长,李劲、鲍安琪、姚楠、林伊人等执笔,邹琦担任文字编辑。

  课题报告将分为I概述系列与II案例系列,以推文形式共分17期进行发布。课题组长李劲撰文从“技术公益”的缘起、发展特征和影响力等方面,阐明研究观点。本文为概念论述系列的第4期。

  技术公益在国内的定义和分类

  研究发现,在国内几乎找不到“技术公益”概念的研究性定义,即使像CCF、腾讯和图鸥这样的技术公益主要推动者也没有提出过自己的定义,此外像阿里成立了“阿里巴巴经济体技术公益委员会”,抖音发起了“技术公益创新杯”,小米在技术委员会下设立了“技术向善议题”,但都没有对技术公益或相关概念加以定义。现在能发现的只有在腾讯技术公益官网更新之前的页面中将“技术公益”定义为:“一种由社会专业力量通过技术能力来解决社会问题的公益行动开展方式。我国常见的技术公益开展形式主要包括技术支援、运营指导、传播渠道支持、专业志愿者支持等。”这种现象或许也印证了,技术公益当前仍属于实践先行,并非理论主导,而各实践方对这一概念也都采取了“拿来主义”和“不言自明”的态度,只管使用。除了对“技术公益”的定义几乎处于空白之外,国内对该议题领域的各个分类如技术功能分类、技术性质分类、技术领域分类等的研究都十分有限,加之技术公益的核心概念从早期的以“技术人员社群参与解决社会问题”为主要特征,演进到今天以“技术赋能”为主要特征,概念本身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技术公益在上述分类方面缺乏共识和清晰的标准,这种情形对深入研究该议题不利,也不利于在该议题领域的探索和发展。本研究因此尝试从上述分类的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和总结。

  在技术功能分类方面,从技术的应用对公益行动的关键作用角度来看,技术公益概念一直没有离开过“解决社会问题”这个核心功能。从早期保尔・米勒和CCF潘柱廷的理解,到近期国内技术公益主要实践方的理解阐释,一直围绕这个核心。例如蚂蚁基金会的使命是“推动技术创新解决社会问题”;腾讯认为技术公益是“一种由社会专业力量通过技术能力来解决社会问题的公益行动开展方式”,并由此演化出“技术赋能公益”的概念等等。那么技术一般从哪些方面赋能公益力量解决社会问题呢?我们在研究中只发现腾讯对此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腾讯认为技术公益的展开形式主要包括技术支援、运营指导、传播渠道支持和专业志愿者支持四个方面。

  在技术性质分类方面,大量相关论述将技术公益中的技术等同于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或者信息技术,如2022年以“数字有新益”为主题的互联网公益峰会上提出的联合倡议,“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社会公益领域广泛应用,让公益项目更加智能、更加高效、更优体验”。数字公益和互联网公益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技术公益语境下技术类别的最主要语意。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技术或者高新技术的分类远不止数字技术或信息技术,如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2016年出版的《科技与慈善可持续发展行动报告》,就依照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在线课程《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中关于“核心技术”的表述,对慈善相关技术进行了分类:“可以用于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技术,包括新能源技术、水及卫生技术、食物与农业技术、信息与沟通技术、交通技术、建筑技术、医药及医疗技术,以及其他技术。”2020年7月出版的《知识服务走进公益:中国十大社会公益领域发展报告》一书中的第三章“科技在社会公益领域的应用”,“综合十大社会公益领域中科技的应用情况”,将技术门类分为信息技术、自动化与先进制造技术、生物与医疗技术、能源技术和其他技术(包括生态修复、回收利用、清洁和农业生产相关技术)。

  本研究则遵循《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政策文件对技术公益语境下的技术进行了分类,包括: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更多分类标准和分类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技术领域分类方面,中国计算机学会将其案例收集分为赋能弱势群体、普惠教育、低碳环保、人口与健康四大类别;腾讯将其技术公益的实践领域分为教育助学、自然保护、灾害救援、乡村振兴、医疗救助和关怀倡导六个方面,各领域之下又分数个子领域;世界互联网大会发起的爱(AI)公益行动计划首批面向全球公开征集的23个企业和组织的33个项目,覆盖文化交流、生物多样性保护、医疗健康、无障碍改造、教育培训、宜居环境等多个领域;《中国数字公益发展研究报告(2022)》选取了普惠教育、养老助老、乡村振兴、社区治理、扶残助残、应急救助、医疗健康、生态环保、游戏公益等九个公益领域共计24个数字公益典型案例;多家公益机构和公司发起的“技术公益云展馆”则将案例领域分为:动物保护、关怀倡导、教育助学、乡村振兴、医疗救助、灾害救援和自然保护七个领域。《知识服务走进公益:中国十大社会公益领域发展报告》则将技术公益的运用领域分为教育发展、环境保护、助残、养老、安全救灾、公共卫生、性别平等、文化保护与发展、“三农”服务和社区建设十个细分领域。由此可见,出于技术本身的多样性,其在公益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甚至可以说判断不出明显边界。但(高新)技术在公益的哪些细分领域可以发挥更大效用,或者在哪些领域(如乡村振兴、儿童发展和文化保护等)可以发挥更大价值,值得进一步讨论。

  国内技术公益案例研究

  目前国内对技术公益现状的案例研究并不丰富,知网等主要知识库所能检索到的研究成果非常欠缺,相关性也较低。可以找到的几个主要案例研究成果包括:

  1、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的《CCF技术公益优秀案例集》。

  2020年首期《CCF技术公益优秀案例集》在CNCC上正式发布后,2021年CCF青年精英大会正式发布《2021 CCF技术公益优秀案例集》,汇集来自80多家企业、机构的100多个优秀技术公益案例,覆盖信息无障碍、科技环保、普惠教育等多个技术公益领域。2022年CNCC 2022大会期间发布《2022 CCF技术公益年度案例集》,汇集56家企业的优秀技术公益案例,覆盖无障碍、教育、环保、健康方向,助力社会治理,实现社会担当。2023年11月发布《2023 CCF技术公益年度案例集》,首次评选“十大优秀案例”,另选拔出80个代表性案例。该案例集按照招募、申报和内部评审的流程进行选拔和发布,案例主要内容仅包含600字左右的文字简介和三张照片,但是历经数年积累下来的结果,让它成为最具系统性和包容性的案例收集,也为本研究的案例筛选提供了最为完整和权威的渠道。

CCF 技术公益案例集

图源/中国计算机协会
CCF 技术公益案例集 图源/中国计算机协会

  2、201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与国际公益学院携手健坤慈善基金会,联合发布《科技与慈善可持续发展行动报告》。

  该报告以“可持续发展目标视角下的科技与慈善”作为切入点,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寻找科技与慈善有效结合以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解决方案,并汇总为案例集。报告以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对标,总结每个案例在推动2030议程的努力过程中所涉及的可持续目标、采用的核心技术、获得的成果、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趋势;同时针对每个案例的科技性、创新性、可持续性、可推广性及可借鉴性进行深度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遵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倡导的发展领域创新理念,总结主要发现并对未来行动计划提出建议。该报告按照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每个目标选取两个案例的方式,共选取34个案例,每个案例的主要内容包括案例导读、案例描述和影响力三个部分。 

  案例导读包括:

  (1)该案例所涉及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一个案例通常涉及多个目标;

  (2)该案例所使用的核心技术,依据“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在线课程,按技术所在发展领域进行分类。

  案例描述部分包括: 

  (1)案例背景;

  (2)项目团队及发展历程;

  (3)项目特色。

  案例影响力部分包括: 

  (1)项目成果;

  (2)项目局限性、挑战及建议解决方案;

  (3)项目推荐指数。

  其中,对项目成果的评估主要针对有数据可依的项目效果,着重其社会价值,项目获奖情况及第三方投资情况也作为重要参考。该报告以学术性和系统性见长,围绕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展开也使其在国际上具有相当高度。该报告对项目“影响力”的定义和重视程度与本研究高度一致,也为本研究带来重要借鉴。

  3、2020年7月出版的《知识服务走进公益:中国十大社会公益领域发展报告》一书的第三章《科技在社会公益领域的应用》,深入追踪科技在社会公益领域中的作用。围绕信息技术、自动化与先进制造技术、生物与医疗技术、能源技术及其他技术,该文收集了国内外40个应用于公益领域,尤其是社会公益领域的科技案例,每个案例均从背景、解决方案、技术应用、所针对的社会公益领域问题、应用效果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据此对技术的价值和可推广性做出评价。文章虽然没有直接冠以技术公益之名,在技术公益相关研究当中却是相当系统和严谨的。

《知识服务走进公益:中国十大社会公益领域发展报告》 图源/百度百科
《知识服务走进公益:中国十大社会公益领域发展报告》 图源/百度百科

  4. 世界互联网大会爱(AI)公益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世界互联网大会2023年5月发布“爱(AI)公益行动计划”报告,该报告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公益概念和行为,分为人工智能公益的概念、全球人工智能公益典型做法、观察与发现、行动计划四个部分,将现有人工智能公益实践按领域分为: 

  (1)保护传播全球文明成果,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2)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 

  (3)助力医疗服务更高效、便捷; 

  (4)提供包容公平的教育培训; 

  (5)打造无障碍数字环境; 

  (6)营造绿色、安全、可持续的居住区和环境等。这样就为人工智能公益实践的分类标准提供了借鉴。

  报告还在行动倡议部分提出四大建议: 

  (1)建立人工智能公益全球协同机制;

  (2)推动全球项目合作,共享人工智能技术红利;

  (3)开展人工智能公益培训,弥合全球数字鸿沟;

  (4)加强人工智能公益的全球交流与传播。

  这些也为技术公益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行动方向提供了参考。

世界互联网大会爱(AI)公益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图源/官网
世界互联网大会爱(AI)公益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图源/官网

  5、中国信息技术公益联盟发布的《中国信息技术公益白皮书》,自2016年至2020年连续发布四次。

  2016年发布的《白皮书V1.0》总共收录来自全国各地的33个案例,并根据信息技术公益的应用场景分为平台篇、生活篇、培训篇、工具篇及前车之鉴五个篇章;

  2017年发布《中国信息技术公益发展白皮书V2.0》共筛选并收录了18个信息技术公益案例;2018年发布《白皮书V3.0》按照扶贫公益、社科公益、关爱公益、平台公益和前车之鉴五个板块,收集、整理了30个信息技术公益案例;

  2020年发布的《白皮书V4.0》是最后一辑,共收集26个技术公益案例和9个科技战疫专题案例,使白皮书系列所收集的案例达到107个。该白皮书系列重视迭代升级和案例收集的开放性,每年的板块有所不同,且案例内容由申报方提供,因此结构也各不相同。其中,第四辑当中的第三个板块“科技公益”已经非常接近“技术公益”的概念。难能可贵的是,该白皮书系列坚持在最后一个板块“前车之鉴”当中纳入失败案例,供读者参考和借鉴。

《中国信息技术公益白皮书》

图源/澎湃新闻
《中国信息技术公益白皮书》 图源/澎湃新闻

  其他机构历年发布的《中国数字公益发展研究报告(2022)》《中国互联网公益观察报告(2021-2022)》《2023年公益组织数字化洞察报告》和《互联网公益慈善“中国样本”: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新模式》等,对技术公益相关理论和案例也有不少研究,都为本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撰文|李劲

京ICP备20230011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86

COPYRIGHT ©1999-2023 ZGCSJ.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