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美公路”垃圾成灾,谁来为环境买单?

社会新闻
2022-08-01

游客在社交平台发布的照片显示,垃圾被随意丢弃。

 

本刊记者/温如军

 

今年夏天,新疆旅游异常火爆,先后出现新疆独库公路变成“堵哭”公路、多地一房难求、甚至草原景区马都不够用的景象。随后,又有不少游客反映,在新疆独库公路看见垃圾遍地,尤其在停车区、休息站等场所,食品袋、塑料瓶遍地都是。

 

旅游区的垃圾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不能解决吗?

 

游客暴增

 

7月中旬,王涛从北京出发,带着孩子去新疆自驾游。

 

为什么选择新疆?王涛直言,就是冲着独库公路去的,这条被称为“全国最美公路”自开通以来,他就一直心有向往。今年孩子暑假期间,正好疫情平稳,7月9日—7月13日又是新疆的古尔邦节,一家人就决定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新疆游。

 

独库公路作为新疆地标式的公路,在新疆的地段是从独山子到库车的一段公路,一路贯穿独山子大峡谷、百里画廊唐布拉、空中草原那拉提、九曲十八弯巴音布鲁克、天山明珠大小龙池、库车大峡谷等景区,沿途景观多样,可以说是新疆风光的浓缩版,因此每年前来旅游的游客数量众多,是新疆著名的网红公路,号称“全国最美公路”。

 

7月12日下午3点多,王涛从那拉提上了独库公路,畅行仅几十公里后,就堵上了,“像北京交通的早晚高峰,一路没有能跑起来的地儿”,王涛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多才到达目的地。

 

前几年,王涛自驾来过新疆,一路畅通,时常能看到牛羊慢悠悠地通过马路,美景尽收眼底。而此次眼前的景象完全不一样:到处是人和车,随处可见的垃圾……

 

新疆文旅厅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全区5A级旅游景区日均接待游客1.90万人次;6月攀升至5.73万人次,环比增幅达201.08%;而7月以来,接待量更是增势迅猛,日均接待游客突破11万人次。7月以来,那拉提、喀纳斯、天池、赛里木湖等景区每天实际购票人数都在1万人以上。

 

伊犁州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说,今年暑假游客暴增,而80%的游客是开车来的,度假旅游取代以前的观光旅游,已超出当地的接待承载量。

 

“新疆独库公路变垃圾公路”登上微博热搜。图为散落在公路上的垃圾。图/四川观察

 

 

垃圾成灾

 

游客暴增,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垃圾成灾。

 

独库公路基本每隔十多公里就会有一个停车点,供游客停车休憩、观景、购买食品等。“只要是能停车的地方,就能看到垃圾,包括用过的口罩、瓜果皮、易拉罐、矿泉水瓶、食品袋等等,满地都是。看到这些乱七八糟的垃圾,特别影响心情。”在新疆自驾游的郭先生告诉《中国慈善家》。

 

在一处停车区,眼看一家人把一堆垃圾从越野车里拿出来扔在了路边,郭先生上前劝阻,对方不但不听,反而说他“多管闲事”。

 

“我们一般都是先将垃圾放到车上准备好的塑料袋里,等到休息区再扔。有时看不到垃圾箱,就到宾馆后再清理。暂时装袋里放到车上并不影响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郭先生说。

 

也有些环保意识较强的游客看不下去,会在沿线当一天志愿者捡垃圾,一个大塑料袋一会儿就塞满了。

 

新疆天堂湖畔,有游客拍下草地上被遗留的垃圾。

 

伊犁州新源县是独库公路沿线的主要县城之一。新源县文旅局局长李芙蓉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表示,目前是游客高峰期,确实产生的垃圾量比较大,而当地环卫工人人手有限,无法及时全部清理干净。一些属地乡政府每天都会组织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村民在独库公路沿线当志愿者,捡拾垃圾。

 

李芙蓉说,去年同期,因为疫情因素,旅游市场不景气,游客有限,并未暴露出这些问题。今年进入新县境内的车辆和游客暴增。人越多,暴露出的问题就越多。“游客的高峰期,垃圾真的多得捡不完,每天垃圾清运车要清理掉140吨垃圾。”

 

7月25日,新源县委召开会议,成立由县委领导班子担任组长的工作组,负责环境卫生,包括独库公路的垃圾清运。

 

李芙蓉说,公路沿线有很多服务节点,都有垃圾收集点,游客应该自觉爱护环境,将垃圾投放到沿线垃圾箱内。新县也将在财力范围内,加强相关配套设施,比如多投放一些垃圾箱,多投入环卫工人。

 

但她也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依靠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约束自己乱扔垃圾的行为,否则旅游地的政府投入多少人力物力都不够。

 

新疆特克斯县文旅局称,当地动用直升机清运天堂湖的垃圾。

 

清运难题

 

近年来,独库公路在走红之后,虽然迎来了大量游客,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可也让当地饱受垃圾困扰,环境承受巨大压力。由于独库公路很长,仅靠清洁工清扫,工作量过大,垃圾的清运更是一大难题。

 

除了独库公路以外,一些热门景区也遭遇同样的难题。在新疆徒步胜地乌孙古道天堂湖畔,也有游客露营后留下遍地垃圾,甚至还有瘪了的充气划艇、燃气罐等。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每天有直升机飞往天堂湖,会把垃圾带出来。政府不断叮嘱游客领队和牧民,提醒游客不要乱扔垃圾。

 

随手乱扔的垃圾造成水资源和土壤污染的同时,也会让牛羊误食,尤其是塑料袋在动物体内无法消化,动物因误食塑料袋而死亡的案例并不少见。

伊犁州文旅局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慈善家》,目前,当地政府已组织独库公路沿线的老百姓,捡拾游客丢掉的垃圾,“每天都有上千人,但远远赶不上游客扔垃圾的速度”。

 

2021年7月,新疆伊犁州文旅局副局长贺娇龙在直播间与网友互动时就曾表示,独库公路的垃圾量非常大。很多工作人员每天工作20个小时捡垃圾,月薪5000元在独库公路招不到一个清洁工。今年愈发火爆的独库公路,无疑会给当地垃圾处理工作带来更大压力。

 

对于幅员辽阔的新疆而言,不少景区占地面积很大,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距离遥远,自驾游一直是游客选择旅游新疆的主要方式,而自驾游游客绝对数量还在逐年增加,不光让景区保洁难度增大,非景区的保洁难度也在增大。

 

独库公路上的牛在咀嚼塑料袋。

 

西藏318公路的启示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美丽公约文明旅游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发起人史宁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表示,独库公路目前的情况和7年前318川藏线沿线的垃圾污染问题类似,游客不文明行为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美丽公约”是由旅行者发起的文明旅游保护环境的公益项目,倡导更加文明、绿色、健康、快乐的旅行理念。2013年在北京发起,经过9年发展已有200万以上志愿者参与这个行动。

 

2015年,美丽公约在中国旅游日举办“保护洱海在行动”垃圾清理活动,动员游客接力清理洱海沿线垃圾,由徒步、骑行的游客把垃圾集中起来,交给自驾车的游客带走。

 

随后,美丽公约志愿者关注到当时进藏旅行游客数量成倍增加导致进藏公路沿线垃圾污染严重的现象,他们开始考虑将“洱海模式”推广至进藏公路沿线,并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擦亮天路”。

 

“在野外管理垃圾,就算设有垃圾桶,对于属地政府而言,垃圾清运的成本也很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史宁说,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2015年开始,美丽公约开展行动,努力将318川藏线沿线所有商家团结起来,先让商家提高环保理念,再去提醒和影响游客,共同开展环保理念的宣教和倡导。

 

“环境好了,游客才会多,游客多了商家才有钱赚,这个理念相信所有商家都会明白。”史宁说,他们的理念很快得到了旅游从业者和老百姓的广泛认可。随后,52个公益服务站相继建立,志愿者在沿线发放海报、环保袋,蓝丝带等物料,越来越多的游客加入这个行动当中。

 

史宁将这些年的经验总结为“三个系统”,即建立一个文明旅游的宣传系统,线上线下联动,不断提醒游客文明旅游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建立保护环境的志愿服务系统,动员近10万游客以及当地居民组建的志愿服务队参与到捡拾垃圾、文明旅游的行动中;建立高原旅游垃圾的分类回收系统,动员志愿者把捡回来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转运到内地,变成原材料循环使用。

 

美丽公约将解决旅游垃圾分为8个环节,即宣传动员、捡拾清理、分类集中、转运回收、粉碎包装、运回内地、加工原材料、监管公示,通过这些环节联动,推动问题的解决。

 

史宁说,从他们调研的数据来看,目前318公路上的垃圾至少比以前减少了60%。

 

他认为,318川藏线应对垃圾的模式,完全可以复制到新疆独库公路上。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万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