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成立五周年

社会新闻
2022-05-18

近日,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五周年工作汇报暨第二届理事会见面会在北京举办。基金会周秉德会长、沈清理事长,北京爱尔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陶斯亮,东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东梅,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刘海鹰,中国慈善家杂志社社长吕振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周秉德会长致辞)

 

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于2016年由周恩来侄女、中新社原副社长周秉德女士发起并创办,“大鸾”“翔宇”分别取自周恩来总理的乳名和字。基金会秉承周总理“中华腾飞世界”之理想,志在继承和弘扬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遗志,肩负“怀慈善之恒心,献福祉于民众”的使命,围绕风范传承、助学济困、民心相通三个方面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如今,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已走过五载春秋。

 

这五年,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在这样的良性发展环境之下,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努力发挥社会组织的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以公益人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公益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资源优势,在“风范传承”方面,通过开展主题讲座、出版图书、举办主题展览、音乐会等公益活动,弘扬周总理的品德、信念及家风,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文化。

 

(“情深谊长”系列音乐会)

 

(“周恩来与两弹一星”全国巡回图片展)

 

(“周恩来的家风”全国巡回图片展)

 

(“读周恩来原著 写心得体会”征文活动)

 

“助学济困”领域一直是基金会的重要项目版块,多年来,开展了精准对接贵州高武村助力脱贫攻坚战、在全国范围内创建周恩来班、与首都医科大学联合为老少边穷地区开展义诊,送医送药、并且向贵州黔东南、宁夏西海固、四川大凉山等地区683名困难学生提供资助,向全国5省14所学校571名学生发放“恩来奖学金”等多项公益项目,扶危济困,解人于困难之间,寓人以温暖之情。

 

(有基金会特色的“周恩来班”)

 

  (基金会向全国5省14所学校571名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发放“恩来奖学金”)

 

  (“多彩家乡 美丽青海”公益活动,向海晏县寄宿制民族小学捐赠爱心书包套装)

 

  (基金会与首都医科大学携手,组织博士生、研究生在老少边穷地区开展暑期医药下乡义诊活动)

 

(“点亮牧民的家”公益项目,向西藏那曲市捐赠光伏电源设备)

 

作为以周恩来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公益为桥梁,推动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积极探索现代慈善新模式。2018年以来,陆续开展了一系列促进民心相通的公益项目,包括捐资122万余元为尼泊尔的阿南达-库迪学校教学楼进行灾后重建;赴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开展 “蒙古中学生中蒙友谊演讲大赛” 以促进中蒙中学生友好交流;捐赠价值128万余元的医疗教育物资,带领专家团队在蒙古国开展“风铃行动”,组织听障人群现场验配,并与乌兰巴托市医护人员开展座谈交流。上述两个活动被纳入2019年蒙古国“中蒙建交70周年”系列官方活动中。

 

(捐资重建灾后的尼泊尔阿南达-库迪学校教学楼项目)

 

  (为蒙古国捐赠医疗教育物资,带领专家团队在蒙古国开展“风铃行动”,组织听障人群现场验配)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在国内医疗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基金会第一时间与坦桑尼亚的华人互助会合作,募集到医用外科口罩14万只、医用手套29万只,并组织物流将物资从坦桑尼亚运回国内,全部捐给了武汉、河南、福建、浙江等地的一线医护人员。随着国外疫情形势严峻,基金会又为日本创价大学、缅甸卫生部先后捐赠了11万只一次性口罩,以支持当地防疫工作的开展。

 

(同舟战疫项目)

 

慈善是一种力量,创新则是推动慈善前行的力量。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已完成了新一届理事会的换届工作,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在新公益、超慈善、互联网公益等新范式不断涌现的今天,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将继续发挥公益组织的力量,用创新的思维、专业化的服务,积极引导财富向上向善,为社会发展、人民安康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